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完整版全册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四、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
46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完整版全册
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
(二)了不起的儿子
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
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
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谈感受。(板书:父爱)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五、课堂练习:
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赞叹,媒体竞相报道这件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最想问的是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 子
不放弃 信任 责任感 先人后已
反思: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47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完整版全册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 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学指导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效果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 3、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的情深在弯曲瘦弱的脊背里。(这瘦弱的脊背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这瘦弱的脊背是孩子们的天。)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师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48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完整版全册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画面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4.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5.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6.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7.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四、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当堂训练
1、写一首小诗赞美母亲,抒发热爱母亲之情。 2、写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或动作的片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一份份独特的恩师情深、严父情深、朋友情深!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 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49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完整版全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并多读几遍。 2、思考:本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__,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课文主要讲了父母面对“我”的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两个不同方面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5、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抄写词语 五、当堂训练
1、书写生字生词、生词。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检复: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 、用------画出父母的不同态度,为什么说这两种力量都是爱? 6 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
5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完整版-全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