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应用系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第一章 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建设单位 (一)项目名称 卫星通信应用系统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xx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的理由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
1
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三、项目拟建地址及用地指标 (一)项目拟建地址
该项目选址在阿坝州xx工业园区。 (二)项目用地性质及用地规模
1、该项目计划在阿坝州xx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
2
总用地面积70000.4 平方米(折合约105.0 亩),代征地面积63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69370.4 平方米(折合约104.1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卫星通信应用系统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
(三)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1、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69370.4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47588.1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78319.1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63682.0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8740.6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5272.1 平方米,成品仓库3468.5 平方米),办公用房3052.2 平方米,职工宿舍1734.3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1110.0 平方米;绿化面积4578.4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17203.9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69370.4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2、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6%,建筑容积率1.1 ,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525.0 万元/公顷,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根据测算,该项目建设
3
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土建工程
该项目在阿坝州xx工业园区建设,总用地面积70000.4 平方米(折合约105.0 亩),预计总建筑面积78319.1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63682.0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8740.6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5272.1 平方米,成品仓库3468.5 平方米),办公用房3052.2 平方米,职工宿舍1734.3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1110.0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47588.1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17203.9 平方米,绿化面积4578.4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69370.4 平方米;该项目工程容积率1.1 ,建筑系数68.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三)公用工程及其他
该项目建设公用工程包括: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热系
4
统、办公生活设施、消防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等,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便捷舒适的配套环境。
五、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方案
通过产品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结合xx有限公司发展规划及该项目资金筹措能力,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生产纲领;项目建成达纲后,形成年产卫星通信应用系统69580.0 单位/年的生产经营能力。
(二)项目效益规划目标
根据预测,该项目达纲年的营业收入69580.0 万元,总成本费用54276.8 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314.6 万元,年新增利税总额18715.9 万元,年利润总额14988.6 万元,年净利润11241.4 万元,年纳税总额7474.5 万元。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投资方案
1、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总投资36293.8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465.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4%;流动资金
5
11828.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投资23993.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1%;建设期借款利息472.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
2、该项目建设投资23993.1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2250.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3%,包括:建筑工程投资9636.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6%;设备购置费12246.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7%;安装工程费367.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88.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其中:土地使用权费882.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预备费354.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
(二)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总投资(TI)36293.8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26696.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6%。
2、根据谨慎财务测算,该项目全部借款总额9597.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4%,其中:项目建设期申请银行借款9597.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4%;项目经营期申请流动资金借款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0%。
6
七、项目达纲年预期经济效益
1、项目达纲年预期经营收益:69580.0 万元(含税)。 2、年总成本费用54276.8 万元。 3、营业税金及附加314.6 万元。 4、项目达纲年利润总额:14988.6 万元。 5、项目达纲年净利润:11241.4 万元。 6、项目达纲年纳税总额:7474.5 万元。 7、总投资收益率(ROI):42.5%。 8、资本金净利润率(ROE):56.1%。 9、项目达纲年投资利润率:41.3%。 10、项目达纲年投资利税率:51.6%。 11、项目达纲年投资回报率:31.0%。
12、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税后):4.4 年(含建设期12 个月)。
13、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8.6%(达纲年)。 14、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3.4 年(含建设期12 个月)。 15、项目经营盈亏平衡点:35.3%(达纲年)。
7
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该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 个月的时间。
九、项目综合评价
1、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阿坝州及xx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卫星通信应用系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经过长期追赶的沉淀和积累,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制造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3.0甚至2.0,只有部分领先行业可比肩4.0。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和4.0赶超的关系,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以推广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推动
8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3、xx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生产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阿坝州xx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600 个就业机会,达纲年纳税总额7474.5 万元,可以促进xx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1、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
9
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2、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增长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0%,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41.34亿元,增长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8%,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8亿元,增长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487元,增长3.5%。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9%,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
10
38.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16.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下降2.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主要产品中,鲜、冷藏肉增长9.8%,乳制品增长89.9%,硅增长4.3%,农用薄膜31.5%,水泥增长7%,原铝(电解铝)增长39.9%,铝合金增长9.9%,发电量增长2.4%。
3、首先看大政方针政策。十九大的大政方针政策主要内容仍然是供给侧改革。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中,大幅提高技术要素供给的比重是其主要目标之一。从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来看,一方面是化解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并且取得显著效果。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造纸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行业利润率大幅提升,房地产投机过热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IT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总的
11
来看,经过5年的供给侧改革,国民经济内部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制造名列其中,覆盖拟建项目投产后的产品,因此,该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行业的准入规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的上下求索、锐意进取、持续开放,中国实践为世界提供了一条重要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个历史的大逻辑、时代的大潮流,就是坚持和平合作,追求共赢、多赢;就是推动开放融通,促进共同繁荣;就是勇于变革创新,不被历史淘汰。顺应这个大逻辑、大潮流,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顺
12
应这个大逻辑、大潮流,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中国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景,正在不断深入的开放融通中渐成现实。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回潮的严峻时刻,习主席代表中国人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和顺应历史潮流的高瞻远瞩,描绘出中国改革开放新蓝图,是对地球村前途命运的历史担当。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经济的大海是无法回避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但是,未来的风险挑战再多再大,中国开放的大门也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更好满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适应
13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更好满足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第三章 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1、xx有限公司通过对项目拟建场地缜密调研,充分考虑了项目生产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及土地成本等。
2、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后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阿坝州xx工业园区,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3、由xx有限公司承办的“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生产建设项目”,拟选址在阿坝州xx工业园区。
4、拟定建设区域属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项目总用地面积70000.4 平方米(折合约105.0 亩),代征地面积630.0 平方米,
14
净用地面积69370.4 平方米(折合约104.1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卫星通信应用系统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该项目用地位于阿坝州xx工业园区,用地周边交通便利,由于规划科学合理,项目与相邻大型建筑物有一定安全距离,与周围建筑物群体及城市规划要求协调一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运营后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构成任何影响,是该项目最为理想、最为合适的建设场所。
2、拟建项目用地位置周围5km以内没有地下矿藏、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项目建设不影响周围军事设施建设和使用,也不影响河道的防洪和排涝。
3、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适合于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为此,该区域是发展卫星通信应用系统行业的理想场所。
15
4、场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位在xx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占地规划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场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场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四章 总图布置 一、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方案
1、按照建(构)筑物的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项目总体设计根据物流关系将场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公用设施区等三个功能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便捷流畅,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简捷;这样布置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有利于生产设施的联系,又有利于外部水、电、气等能源的接入,管线敷设
16
短捷,相互联系方便。
2、根据xx有限公司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
3、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输送线路最短、货物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的标准要求。
4、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
(二)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1、xx有限公司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根据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输入(出)、操作等规划统一设计,选择并确定车间布置方案。
2、车间布置方案需要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的要求,生产车间布置详见—《主要生产车间布置示意简图》。
二、运输组成
17
(一)运输组成总体设计
1、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
2、xx有限公司外部运输和内部运输可采用送货制;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使企业的物流组成达到合理优化;把企业的组成内部从原材料输入、产品外运以及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的物料流动都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使全厂物料运输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场内运输
1、场内运输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物料支撑状态的选择,尽量做到物料不落地,使之有利于搬运;运输线路的布置,应尽量减少货流与人流相交叉,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2、场内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卸车进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转运,以及成品的装车外运;场内运输由装载机、叉车及胶轮车承担,其费用记入主车间设备配套费中,该项目资源配置可满足场内运输的需求。
18
(三)场外运输
1、场外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供给以及产品的外运;产品的远距离运输由汽车或铁路运输解决,xx社会运输力量充足,可满足该项目场外远距离运输的需求。
2、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该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3、外部运输应尽量依托社会运输力量,从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产成品、大宗原材料的运输,应避免多次倒运,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且提高运输效率。
三、总图主要数据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70000.4 平方米,其中:代征地面积63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69370.4 平方米(折合约104.1 亩),场区总建筑面积78319.1 平方米,项目计容建筑面积78319.1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47588.1 平方米,绿化面积4578.4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17203.9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69370.4 平方米;该项目建筑系数68.6%,工程容积率1.1 ,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场区土地综合利用
19
率100.0%。
第五章 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一、建筑设计方案
1、结构设计:该项目生产车间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基础工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较小的建(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采用人工挖孔现灌浇柱桩。
3、车间厂房:采用钢屋架结构,屋面采用彩钢板,墙体采用彩钢夹芯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4、办公用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孔砖非承重墙体,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
5、其他用房:采用砖混结构,承重型墙体,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
二、主要材料选用标准要求 (一)混凝土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之规定,
20
三、设备选型
1、该项目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以工艺需要为依据,满足工艺要求为原则,并尽量体现其技术先进性、生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及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的节能和环保要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工艺装备必须选择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商的产品,并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的名牌节能环保型产品。
2、该项目生产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的选用以“先进、高效、实用、节能、可靠”为原则,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生产设备应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物料损耗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噪音低的特点。
3、xx有限公司根据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生产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保节能型设备,确保该项目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
4、该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48 台(套),设备购置费12246.4
26
万元。
第八章 环境保护
一、拟建项目环境污染源的识别 (一)建设期污染源识别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建筑施工弃土和扬尘等建筑垃圾;建设期产生冲洗废水、施工机械噪声;装饰工程使用的涂料产生的废气;建筑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等。
(二)运营期污染源识别
1、废水:项目运营期废水源自:生产工艺废水、办公及生活废水。
2、废气:项目运营期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职工食堂排放的油烟;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艺废气等。
3、噪音: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4、固体废弃物:来源于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不合格品、废弃包装物等。
二、环境保护结论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判定,该项目产生的污染
27
因素属常规性的,针对其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技术是成熟、可靠的;xx有限公司通过对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落实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xx有限公司在设计、建设和生产经营中,认真贯彻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治和回收利用措施,其污染物的排放均可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从生产状况分析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推进结构节能。把优化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新时期推进工业节能的重要途径,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以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积极运用环保、能耗、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大力推进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在具备条件
28
的工业园区或企业实施煤改气或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广绿色照明。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在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窑炉等重点用煤领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
第九章 清洁生产 一、清洁生产综述
清洁生产就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它是与传统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同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的特点与先进性;二是原材料的清洁性;三是燃料清洁性及清洁化使用措施;四是按物耗、能耗、新水耗量、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来分析清洁生产水平。
二、清洁生产综合评价
1、通过上述分析,该项目实施后,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装备,并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上实现了清洁生产。
29
2、经过工程分析可知,该项目生产的卫星通信应用系统所用主要原材料为现成的、质量达标的等,均属于无毒、无害的清洁物质。
3、该项目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各生产车间总平面设计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项目做到了清洁生产。各种废物均可得到合理的处置和利用,降低了二次污染产生的可能性,达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来讲,该项目的建设是完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
第十章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及消防
1、该项目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完善的安全卫生措施,预计该项目在建成后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爆炸、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中毒、噪声危害等事故的发生。
2、一旦发生事故,xx有限公司依靠工程设计规划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能够及时控制事故,防止安全及消防事故的蔓延,有力保障职工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3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卫星通信应用系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