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1????0.9??9 1?0.9减税9亿元,会使收入增加?y=-9×(-9)=81亿元
因为边际消费倾向MPC=0.9,则边际储蓄倾向为MPS=1-MPC=0.1 易得储蓄额之增量为?s=MPS×?yd =0.1×(81+9)=9亿元
7.已知边际消费倾向β=0.8,税率t=0.25,均衡时有一个150亿元的预算赤字,即有g-T=150亿元,g、T分别为政府购买和净税收。问需(1)增加多少投资或(2)改变多少政府购买或(3)改变多少转移支付或(4)改变多少自发税收或(5)同时等量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多少数额才能恰好消除赤字?
解:根据已知条件,易求出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乘数kg、转移支付乘数ktr、税收乘数kt
和平衡预算乘数kb的值:
(1)若通过增加投资的办法消除赤字,则增加的投资?i须满足?T=t?y=tki·?i=0.25×2.5×?i=150亿元
?i=240亿元 即须增加投资240亿元。
(2)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政府购买?g须满足
?T-?g=t?y-?g=tkg ?g-?g=0.25×2.5×?g-?g=150亿元
?g=-400亿元 即须减少政府购买400亿元。
(3)若通过改变政府转移支付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政府转移支付?tr须满足?T-?tr=t?y-?tr=tktr ?tr-?tr=0.25×2×?tr-?tr=150亿元
?tr=-300亿元 即须减少转移支付300亿元。
(4)若通过改变自发税收的办法消除赤字,则改变的自发税收?T0须满足?T0+t?y=
- 16 -
?T0+tkt ?T0=?T0+0.25×(-2)×?T0=150亿元 ?T0=300亿元 即须减增加自发税收300亿元。
(5)若通过改变预算规模消除赤字,则改变的预算规模?B须满足t·kb·?B=0.25×1/2×?B=150亿无
?B=1200亿元
即须同时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1200亿元才可消除预算赤字。
8.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tn=50,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
口函数nx=50-0.05y(单位:1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从60增加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4)当净出口函数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变动国内自发性支出10和变动自发性净出口10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何者大一 些?为什么?
解:(1)将以上条件代入均衡等式y=c+i+g+x-m,得
y=30+0.8yd+60+50+50-0.05y y=600(10亿美元)
(2)此时的净出口余额为
nx=50-0.05y=20(10亿美元)
11????(3)容易知道,投资乘数ki??4(β、γ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
口倾向)。则有,
?y=ki?i=(70-60)×4=40(10亿美元)
- 17 -
即均衡收入增加到600+40=640(10亿美元),此时净出口为 nx=50-0.05y=18(10亿美元)
(4)当净出口函数变为nx=40-0.05y,由均衡条件不难求得y=560(10亿美元) 此时净出口余额为nx=40-0.05y=12(10亿美元)
(5)容易看出变动国内自发性支出100亿美元和变动自发性净出口100亿美元对均衡收入的影响是一样的,但后者对净出口余额的影响要大一些。当自发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时,净出口减少额为20-18=2(10亿美元);但当自发性净出口减少100亿美元时,净出口减少额为20-12=8(10亿美元)。 9.设消费c=α+βyd=100+0.8yd,净税收T=50,投资i=100,政府购买g=60,出口x=80,进口m=m0+Ty=20+0.05y(单位:1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以及净出口余额;
(2)求对外贸易乘数kx、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乘数kg、税收乘数kt和平衡预算乘数kb。 解:(1)由已知,得yd=y-50
将已知条件代入均衡等式y = c + i + g + x - m,得均衡收入为:
y=1120(10亿美元)
净出口余额为nx=x-m=80-20-0.05×1120=4(10亿美元)。 (2)以下是各种乘数的取值
11????kx?ki?kg??4;kt?????3.2
1????kb????0.8
1????四、分析讨论
1.什么是萨伊定律?什么是凯恩斯定律?二者有何重大区别?
答:萨伊定律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其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点,即: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Supply creats its own demand)。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它产品,即形成对其它产品的需求。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产品去购买别人的产品,所有卖者必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的供给增加,实际上也是对其它产品的需求增加;一国供给能力增加一倍,所有商品供给量增加一倍,购买力亦同时增加一倍,一个自然的结论便是;总需求必等于总供给(或者:任何数量的储蓄都会全部用于投资),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指出,萨
- 18 -
伊定律并不否认局部的供求失衡(即便这种失衡,他认为也可由充分有效的市场机制的调节而迅速得以恢复),它所否定的是全面生产过剩的失衡。 凯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在其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以及流动偏好规律的基础上,论证了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使生产即供给不能扩大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从而导致了非自愿失业的出现。在这里,不再是萨伊的“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而是“需求会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便是所谓的凯恩斯定律。根据这个定律,经济可能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充分就业的均衡反倒成了一种特例。 萨伊定律以完全竞争的市场为前提,认为依靠自然的经济秩序,所有问题必会得到完善的解决,经济总会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凯恩斯定律则说明,仅仅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经济往往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推衍至政策主张上,二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否有必要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大致就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分水岭。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储蓄是哪个变量的函数?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与古典理论将储蓄视为利率的函数不同,凯恩斯主义认为直接决定储蓄的是收入。由于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即c=c(y),而储蓄又是收入扣除消费之后所剩的部分,所以有s=s(y),即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且是增函数。这样,储蓄是直接根据收入来调整的,当利率上升时,虽然人们的储蓄比例可能会增加,但最终总储蓄量一定是减少的,原因是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从而收入亦减少,最后储蓄也减少。由此观之,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在古典的储蓄函数和凯恩斯主义的储蓄函数中,是截然相反的。这体现出凯恩斯主义这样一个观点:宏观经济不是或主要地不是通过价格的调整来进行,而是通过根据改变了的收入调整支出来进行。
在凯恩斯主义看来,储蓄的增加将使均衡收入减少。因为决定产出和收入水平的是有效需求,储蓄的增加意味着消费的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总有效需求会减少,从而均衡产出或收入亦减少。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节约的悖论”。 3.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1)设税收T=T0+ty,其中T0为自发税收,t为税率,消费函数c=α+βyd,yd=Y-T+TR,TR为转移支付,i和g为投资和政府购买,二者都设为常数。将以上条件代入均衡等式y=c+i+g,不难求得均衡收入的表达式:
1(??i?g??T0??TR)
1??(1?t)y?若其他条件不变,税率t增高,容易看到均衡收入必定减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税收和储蓄一样,也是一种“漏出”,对国民收入有缩减的作用;税率越高,“漏出”越多,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
(2)定量税的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下降。原因如前所述,其他条件不变,定量税这种“漏出”的增加意味着总支出水平的减少,从而使均衡收入下降。若设税收T=T0,其他设定与(1)中相同,不难得到均衡收入表达式:
- 19 -
y?1(??i?g??T0??TR) 1??从以上表达式中亦不难得出上述结论。
4.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所谓乘数,一般地讲,是指收入的改变量与引起收入改变的有关变量改变量的比。就投资乘数而言,在三部门经济中,是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由于边际储蓄倾向一般大于0而小于1。故投资乘数大于1。也就是说,投资的改变会引起收入产生乘数倍的变动。但乘数作用的发挥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有:(1)经济中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未充分利用的资源,若经济中不存在或局部地存在未充分利用的资源,乘数的效应将受到限制。(2)投资、储蓄、消费、政府购买之间是否相互独立。若投资增加导致利率上升,从而使储蓄增加消费减少,或者政府购买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打击投资和消费,乘数效应都将大大降低。(3)货币供给。若货币供给不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有可能会使利率上升而使总需求受到抑制,这样也抑制了产出的扩大。(4)漏出因素。若在乘数发挥效应的过程中存在漏出因素,如增加的支出用于偿债、购买外国货或以前积压的存货等,乘数效应亦会缩减。(5)时间因素。乘数效应的完全释放,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乘数效应远没有数学逻辑告诉我们的那样大。
第三部分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 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已知某机器的价格为354.59万美元,其使用寿命为4年,且4年后机器全部耗损没有残值。现预计该机器每年产生的收益均为100万美元,则经过比较即可发现,购置该机器是有利可图的。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于市场利率的存在,不同时期的货币不具有直接可比性。此处须将该机器使用期内的收益按通行利率折成现值,然后用该现值之和与机器价格进行比较,方可决定是否应购置该机器。另一种做法是:先计算该机器的边际效率,然后将其与市场利率进行比较,若该项资本的边际效率不小于市场利率,购置该机器就是可行的,反之则不可行。此处
100100100100???(1?0.05)(1?0.05)2(1?0.05)3(1?0.05)4 ?95.24?90.70?86.38?82.27?354.59(万美元)即,该资本品的边际效率为5%。若市场利率不高于5%,该机器便值得购买,否则便不值得
购买。
2.一般认为,更精确地表示投资和利率关系的曲线是投资的边际效率(MEI)曲线,而非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曲线。
- 20 -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要点和试题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