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习题集
第一章 溯源——原始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南方( )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 B.湖居 C.巢居 D.蜂居
2.西安半坡遗址是原始社会中国北方( )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 B.巢居 C.湖居 D.蜂巢居
3.印度、巴比伦和罗马人热衷于( ),这种自撑式弧形结构使得建筑在跨度和高度上不断增加。
A.拱券 B.梁架 C.湖居 D.蜂居
4.原始人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堆起象征永恒的( ),形成了最初的墓葬。
A.穴居 B.巢居 C.湖居 D.石台 二、多项选择题
1.《易·系辞》中的“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指的是原始社会的( )居住形式。
A.湖居 B.巢居 C.穴居 D.帐篷 2.原始社会居住建筑了常见类型有( )。 A.穴居 B.巢居 C.石环 D.湖居 3.原始巨石建筑的形式有( )。
A.石柱 B.列石 C.石环 D.石台 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架形式是( )。 A.抬梁 B.穿斗 C.石环 D.石台 三、填空题
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 和 。 2.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建筑房屋时就离不开技术、形象和 三个方面方面的因素。
3.原始社会纪念性的石柱、列石、石环、石台一般规模巨大,称为 。
4.英国的 石环可以称为原始神庙的雏形。
5.马耳他岛上有许多史前庙宇,它们通常由两个小庙和 组成。 6.法国 的巨石建筑之高大令人惊叹,其中最大的一个整石柱直径4.28米,高19.2米,重达260吨。 四、名词解释
1.英国索尔兹伯里石环
答案第一章 溯源——原始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A 3. A 4. D 二、多项选择题
1. BC 2. ABD 3. ABCD 4. AB 三、填空题
1.梁架 拱券 2.功能 3.巨石建筑 4.索尔兹伯里 5.圆形前院 6.布列塔尼 四、名词解释
1.英国索尔兹伯里石环
英国索尔兹伯里的石环高5米、直径约32米,当中有5座门状的石塔。据推测,石环中的石杆与石门的排列形状与间距,与在每年主要节日中太阳与月亮起落时所投的影有关。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日出时,最高的一座门状石塔的横梁就变成太阳的祭台,因此,它可算是神庙的雏形。
第二章 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的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其中“左祖右社”是指( )。
A.城市平面呈正方形 B.宫殿要中轴线对称 C.城市平面边长九里 D.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
2.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其中“前朝后市”是指( )。
A.城市平面呈正方形 B.宫殿南面是举行朝会,议政之所;宫殿后面是市场 C.城市平面边长九里 D.宫殿要中轴线对称 二、填空题
1.汉代 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
2.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祖宗之法是被周天子纳入礼制的 ,因原书散失,汉代起便以 代之。
3.中国 建筑体系和 空间传统从夏朝开始一直演绎至明清,这种发展是有序的、承上启下的渐进,而西方建筑则表现出风格变革的多样性。
4.西方古典建筑是指肇始于 ,以古典美学为设计思想、以 为主要造型特征、以 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代建筑。 5. 建筑的发展是一种有序的、承上启下的渐进,而 建筑的发展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过程,在批判中创新,表现出风格变革的多样性。
6.斗拱由最初的结构构件到趋于装饰化,其造型在汉魏时 、唐辽时 、两宋时 、明清时 。
7.中国古代建筑的大屋顶从汉唐到明清,其坡度越来越 ,出
檐越来越 。 三、简答题
1.简述中西方传统建筑主要材料的区别。 2.简述中西方建筑的发展差异。
答案 第二章 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的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
二、填空题
1.《考工记》 2.《周礼·冬官》 《考工记》 3.木结构 院落 4.希腊古典时期 古典柱式 石材 5.中国 西方 6.古拙 遒劲 舒展 柔靡 7.陡 小 三、简答题
1.简述中西方建筑的发展差异。
中国木结构 建筑体系和院落空间传统从夏朝开始一直演绎至明清,这种发展是有序的、承上启下的渐进,而西方 建筑的发展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过程,在批判中创新,表现出风格变革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建筑用材以木和土居多,石盖屋是不吉利的,而西方古代建筑用材多为石材。我国传统文化更加强调新陈代谢,我国建筑思想与西方迥然不同之处首先是“不求原物长存”。其次是我国古建筑很注重色彩的应用,另外,我国古代建筑的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建筑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与依附大地、横向展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而西方古代建筑非常强调建筑的个性,重要建筑往往有着巨大的体量与超然的尺度;在造型上,西方建筑以纯几何形式的基本造型元素、凸曲线和凸曲面的外张力(如穹窿顶)赋予建筑一种力度,表现人类的力量和智慧;西方人常常不在乎建造的时间,年复一年,甚至一代接一代完成那些不朽的业绩。
第三章 守望和谐——古埃及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埃及陵墓的最初形式叫做( )。
A.阿布辛贝勒 B.玛斯塔巴 C.方尖碑 D.卡纳克 2.古埃及( )大石窟庙的正面完全是从峭壁上凿出,高30米,宽35米,成梯形。
A.阿布辛贝勒 B.德·埃·巴哈利 C.方尖碑 D.卡纳克 3.古埃及柱子样式总体上可分成盛放式和( )两大类。 A.组合式 B.三角式 C.塔司干式 D.颈束式 二、填空题
1.古埃及 是太阳神阿蒙的标志,通常高10-20米,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横断面成正方形。
2.第一座石头金字塔就是萨卡拉的 金字塔,它的造型就像用六层的 叠加在一起。
3.继昭赛尔金字塔之后,金字塔的型制还在探索,出现过 层的麦登金字塔和 的达舒尔金字塔,直至 金字塔群的建造,才使金字塔确立了最简洁醒目、最有感染力的构图。
4.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位于吉萨的 金字塔,塔高 米。
5.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密室,这是古埃及 建筑的形制。 四、名词解释 1.方尖碑
2.阿布辛贝勒大石窟庙 五、简答题
1.简述古埃及的建筑成就。
答案 第三章 守望和谐——古埃及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二、填空题
1.方尖碑 2.昭赛尔 玛斯塔巴 3.三 两折式 吉萨 4.胡夫 146.6 5.神庙 四、名词解释 1.方尖碑
古埃及方尖碑是太阳神阿蒙的标志,通常高10-20米,最高的可达50米。方尖碑下大上小,顶部为金字塔形,镀金,其横断面呈正方形,方尖碑细长比一般为9:1-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可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2.阿布辛贝勒大石窟庙
古埃及新国王时期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庆祝自己登基34周年,在尼罗河一个转弯处的悬崖上,修建了阿布辛贝勒大石窟庙,它最杰出的正面完全是从峭壁上凿出的,高30米,宽约35米,呈梯形。在这个正面上凿出4尊20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端庄稳定,十分雄伟。在他的小腿旁边雕着3个小小的立像,是他的妻子、儿子和女儿,他们把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反衬得高大庄严。在中央入口旁边还有一些代表臣服的敌人的小雕像,入口正上方的龛里有太阳神的雕像。每年春分和秋分时,初生的太阳的第一道光线一直可照到圣堂正中的拉美西斯像上,而死神奥西里斯则像永远笼罩在黑暗中,它再次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中善于利用自然现象。 五、简答题
1.简述古埃及的建筑成就。
答:雄伟的金字塔和太阳神庙是古埃及建筑最突出的成就,那些庞大的形体和纪念性的效果令人叹服。在神庙中,古埃及发展成一条纵轴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密室的序列。古埃及的石建筑在当时具有相当水平,并为早期柱式系统奠定了基础。在建筑装饰上不仅应用大量独立浮雕和外墙浮雕,而且还在室内应用了鲜艳的色彩和图案。
第四章 长河落日——古西亚建筑艺术
一、填空题
1. 又称月神庙,建于公元前2125年,是可考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它气势恢宏,台体共分 层,四层台面色彩由下至上分别为 、 、 和 ,分别寓意地下世界、人间、天堂和太阳。 二、简答题
1.简述古西亚的建筑成就。
答案 第四章 长河落日——古西亚建筑艺术
一、填空题
1.乌尔观象台 四 黑 红 青 白 二、简答题
1.简述古西亚的建筑成就。
答:古西亚的建筑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土作为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古西亚建筑发展了券、拱和穹窿结构,随后又创造了可用来保护和装饰墙面的面砖与彩色琉璃砖,这些成就对后来的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五章 诸神的景观——古希腊建筑艺术
一、多项选择题
1.雅典卫城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 )。
A.卫城山门 B.胜利神庙 C.伊瑞克先神庙 D.帕提农神庙 2.希腊柱式将柱子分为三部分:( )。 A.支柱 B.柱头 C.柱身 D.柱础 二、填空题
1. 代表着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塑的最高成就。
2.希腊著名的三大柱式是 柱式、 柱式和 柱式。 三、名词解释 1.柱式 2.狮子门 四、简答题
1.请分析希腊多立克柱式的形象特点。 2.请分析希腊爱奥尼柱式的形象特点。 3.请分析希腊科林斯柱式的形象特点。
第五章 诸神的景观——古希腊建筑艺术
一、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二、填空题
1.雅典卫城 2.多立克 爱奥尼 科林斯 四、名词解释 1.柱式
为了追求建筑物的优美比例,追求构件和谐匀称和端庄的形式,石建筑的各组成部分,如檐部和柱子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定型的做法,我们将这种有特定做法的石梁柱体系的艺术形式称为柱式。 2.狮子门
公元前13世纪左右,位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城邦崛起,称为爱琴文明
的中心,其代表性建筑便是狮子门。该门宽3.2米,门洞呈矩形,门上是长4.9米、厚2.4米、中部高1.6米的下平上拱的石梁,梁上有一个三角形石板,上面刻着一对雄狮护柱的浮雕,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代表宫殿,门前后两侧都是由巨石砌筑的雄伟城墙,它们环山而建,防御性很强。此门虽属梁柱结构,但门楣上的三角形叠涩券已明显流露出拱券的空间意识,可以说这是西方建筑史上迄今发现最早的拱梁建筑 五、简答题
1.请分析希腊多立克柱式的形象特点。
多力克柱式通常无柱础,直接放置在基座上,柱高约为柱径的4-6倍。柱身明显向上收缩,稍有微肿,柱表面饰以20个棱角凹槽。多立克柱式雄伟、粗壮,象征着男性粗犷、刚毅、率直的性格。 2.请分析希腊爱奥尼柱式的形象特点。
爱奥尼柱式比多立克柱式轻巧、雅致,象征女性,柱身24道凹槽,柱高约为柱径的8-9倍。柱身收分不太明显,始于1/3柱高处。柱头有两个卷涡。 3.请分析希腊科林斯柱式的形象特点。
科林斯柱式比爱奥尼柱式更加纤巧,比例也更细长,柱式刻有24道凹槽,柱头有一个饰有美丽毛茛叶的倒钟形花篮。科林斯柱式亭亭玉立、极为优雅、富有女性温柔之美。
第六章 能力至上——古罗马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古罗马人善用( )结构,它是由放射形排开的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张力撑开拱面。
A.混凝土 B.山墙 C.柱式 D.拱券
2.古罗马万神庙神殿的全部结构均以( )材料浇筑,墙厚达6.2米。 A.水泥 B.火山灰混凝土 C.火山灰 D.砖石 二、填空题
1. 是古罗马特有的建筑材料。
2.古罗马 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其圆形正殿直径和高度都是 米。
3.古罗马万神庙墙壁最厚处达到 米,以抵抗上部穹顶传下的侧推力.
4.公共浴场建筑作为一个交际和政治场所,兴起于 时代。 5.建筑师 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迄今最早的建筑学理论著作,书中提出了 、 、 的建筑三要素。 三、名词解释 1.巴西利卡 四、简答题
1.《建筑十书》的作者及意义。
2.请分析古罗马科洛赛姆竞技场(大角斗场)的立面及柱式。 3.什么是拱券和拱券式?
答案 第六章 能力至上——古罗马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二、填空题
1.天然混凝土(或火山灰混凝土) 2.万神庙 43.43 3.6.2 4.古罗马(或罗马) 5.维特鲁威 实用 坚固 美观 三、名词解释
1.巴西利卡
古罗马用作法庭、交易所和议会厅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主厅被两排或四排柱子划分为三个或五个空间,中间宽而高的是中厅,侧廊窄而低,入口通常在长边。这种建筑的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中世纪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 四、简答题
1.《建筑十书》的作者及意义。
《建筑十书》是维特鲁威于公元前一世纪写的,它是迄今最早的建筑学理论著作。书分十卷,维特鲁威在这本书里率先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即坚固、实用、美观。15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该书成为欧洲建筑学教育的基本教材。
2.请分析古罗马科洛赛姆竞技场(大角斗场)的立面及柱式。
大角斗场的立面为券柱式构图。柱式由下至上均不同:低层为质朴的塔司干柱式;二层为秀美的爱奥尼柱式;三层为华丽的科林斯柱式;四层墙面则用了罗马偏爱的科林斯壁柱。这样,建筑的立面由坚实过渡到轻巧富丽,功能与装饰极好的配合,同时虚实的对比使得建筑更有气韵。 3.什么是拱券和拱券式?
拱券是由放射形排开的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的张力撑开的拱面。 拱券式是指希腊柱式系统引入后,柱式不再承重,仅作为装饰用的壁柱放置在券洞的两旁,正真的承重是拱券,这种结构构图称为拱券式。
第七章 神权下的艺术——中世纪基督教堂巡礼
一、多项选择题
1.哥特风格建筑常用的典型结构有( )。 A.塔斯干 B.帆拱 C.飞扶壁 D.尖券 2.意大利比萨建筑群包括( )。
A.钟塔 B.洗礼堂 C.教堂 D.阿蒙庙 3.下列著名建筑,属于哥特风格的有( )。
A.万神庙 B.雅典卫城 C.巴黎圣母院 D.德国科隆大教堂 二、填空题
1.用尖券、拱顶、飞扶壁、束柱、尖塔、玫瑰窗等产生向上升腾、超尘脱俗的艺术形式的建筑风格属于 风格。
2.巴黎圣母院西立面是典型的哥特式 构图。
3.德国乌尔姆大教堂始建于14世纪,400年后才建成,它的一座尖塔竟高达 米,这项高度的世界纪录直到19世纪末才被巴黎埃菲尔铁塔(高328米)打破。
4.拜占庭风格的典型教堂君士坦丁堡的 ,被称为“上帝的光荣” 5.拜占庭建筑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 上的结构方法和 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型制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 6. 是拜占庭建筑结构的一大创造,它彻底解决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使集中式型制得到发展。
7.俄罗斯对拜占庭风格的独特贡献是“ ”式和“ ”式穹顶。位于莫斯科红场的 教堂是俄罗斯建筑的拜占庭代表作。
四、名词解释 1.飞扶壁 2.科隆大教堂 3.巴黎圣母院 4.帆拱 五、简答题
1.简述哥特风格建筑的特点。 2.简述拜占庭风格的主要成就。
答案 第七章 神权下的艺术——中世纪基督教堂巡礼
一、多项选择题
1.CD 2. ABC 3.CD 二、填空题
1.哥特 2.双塔 3.161 4.索菲亚大教堂
5.独立支柱 集中式 6.帆拱 7.帐篷顶 洋葱头 华西里·柏拉仁诺
四、名词解释 1.飞扶壁
飞扶壁是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大创造。它利用飞券将墙体所受到的压力传递到一定距离外的墩柱上,由于墙体的解放,窗户可大开,而中厅外侧凌空跨越的飞扶壁,轻灵通透,极富弹性,克服了大多数罗马风教堂的沉闷甚至笨拙。这种前所未有的结构创新,成就了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 2.科隆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建于1248年,平面为拉丁十字,建筑总长84米,中厅宽12.6米,高达46米,左右侧各位两跨间,宽度与中厅相符。教堂正立面有一对巨大的塔楼,高达157米,仿佛是北欧森林大树的再现。整个教堂的外部均有垂直线条统帅,所有的装饰都是尖的,所有的塔、扶壁和墙垣上端也都冠以直刺苍穹的尖顶。建筑立面越向上划分越细巧,形体和装饰感越见玲珑,更充分体现了基督教那种“神圣的忘我”的宗教精神。 3.巴黎圣母院
哥特风格首先出现在法国,其第一个成熟的作品是巴黎圣母院。该教堂平面宽48米,深130米,可容纳近万人。入口照例在西,前面的广场是市民集会和活动中心,东端是祭坛,围成半圆的回廊和一间间祈祷室。其西立面很美,是典型的哥特式双塔构图:底层有深深内凹的三座透视门,券内侧的层层线脚布满了雕像。二层正中是一个象征天堂的玫瑰窗,直径近13米,用石板镂空雕成,镶嵌彩色玻璃,左右大尖拱下各有两个窗子。顶层左右个耸
立一座塔楼,为平顶,也各有两个尖拱窗。在底层与二层之间的横带上刻有26个国王雕像,又瘦又高。二层与顶层之间有一排透空装饰尖拱,它们把左中右三部分横向连接起来。可以看出,尖拱、高窗、壁墩和瘦高的雕像都统一在向上的动势之中,垂直感很强。巴黎圣母院属于哥特早期式,虽然已十分强调垂直线条,但各层之间的水平划分带还比较明显。 4.帆拱
帆拱是拜占庭建筑结构的一大创造,它彻底解决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使集中式型制得到发展。帆拱的做法是,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它们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4边被发券切割之后余下的部分,我们把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这样,帆拱加上一段鼓座,就可以把主穹顶托得很高,也形成了穹顶统帅下的灵活多变的内部空间。帆拱对欧洲古代纪念性建筑型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简答题
1.简述哥特风格建筑的特点。
哥特风格建筑典型的特征是结构上常采用尖券和肋骨拱顶的类框架体系。常用尖券、拱顶、飞扶壁、束柱、尖塔、玫瑰窗、花窗棂、透视门等建筑要素形成瘦骨嶙峋、玲珑剔透的外观,产生向上升腾、超尘脱俗的幻觉。 2.简述拜占庭风格的主要成就及教堂特点。
拜占庭建筑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 集中式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型制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拜占庭教堂外观敦厚,内部则十分奢华。拜占庭帝国文化中的古典因素很强,他们发现了宏伟的集中式建筑所具有的纪念性,而强大的帝国正需要这种纪念性建筑。于是东正教教堂都以集中式的构图、大穹顶统帅小穹顶的形式出现,并吸收了东方装饰手法,造成教堂室内富丽堂皇而又神妙莫测的气氛。
第八章 秩序下的优雅——文艺复兴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由维尼奥拉与泡达设计的( )被视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A.坦比哀多 B.罗马耶稣会教堂 C.罗浮宫 D.比萨广场 2.由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室内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复杂,富丽堂皇,它是( )风格的典型代表。
A.文艺复兴 B.巴洛克 C.洛可可 D.罗马 3.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的广场是( )。
A.圣马可广场 B.卡比多广场 C.西班牙大阶梯 D.比萨广场
二、多项选择题
1.主持过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设计和施工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有( )。 A.伯拉孟特 B.拉斐尔 C.米开朗基罗 D.伯尼尼 三、填空题
1.佛罗伦萨的 大教堂主穹顶被喻为文艺复兴建筑第一支“报春花”。
2.巴黎的残废军人新教堂是设计师是 。
3.由伯拉孟特设计的 小教堂,高14.7米。其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鼓座,外加一圈廊柱,体积感很强,它遵循古典主义原则,有多种几何形体的变化,比例极和谐。
4.巴黎罗浮宫东廊采用横三段、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属于 风格。而卢浮宫西立面则属于 风格。
5.17世纪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并进的还有法国 建筑风格。
6.法国古典主义推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人体美与尺度。当时著名的古典主义建筑理论家布隆代尔说:〝 ”。 四、名词解释 1.坦比哀多 2.帕拉第奥母题
五、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特征。 2.简述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特征。
3.什么是洛可可风格?它的常用手法是什么?
答案 第八章 秩序下的优雅——文艺复兴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三、填空题
1.圣玛利亚 2.孟莎 3.坦比哀多 4.古典主义 巴洛克 5.古典主义 6.美产生于度量与比例 四、名词解释 1.坦比哀多
坦比哀多是伯拉孟特设计的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小教堂。神堂外墙面直径6.1米,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有16根柱子,高3.6米,连穹顶上的十字架在内,总高为14.7米,有地下墓室。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完全不同于15世纪上半叶佛罗伦萨那些偏重正立面的建筑。坦比哀多虽小,但有很强的层次感,有多种几何形体的变化,虚实映衬,构图丰富。环廊上的柱子,经过鼓座上臂柱的接应,同穹顶的肋首尾相连,从下而上,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它的体积感、完整性和它的多立克柱式,使这座不大的建筑显得十分雄健刚劲。坦比哀多的比例极为和谐,遵循着纯粹的古典主义原则。值得一提的是,伯拉孟特的设计很有弹性,所以这种构图在全球各地被广泛复制。 2.帕拉第奥母题
在维琴察一座巴西利卡上,帕拉第奥受委托在改建时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此构图非常成熟,它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米多,上面架着额枋。于是每个开间里有了三个小开间,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个圆洞。这个构
图方圆结合,虚实相生,有条不紊,由于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所以适应性很强,被称为帕拉第奥母题。 五、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特征。
文艺复兴风格提倡向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学习,于是古典柱式再度成为构图主题。为了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厚檐一起被用来与哥特风格的尖券、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和小尖塔等建筑符号对抗。在建筑的总体轮廓上,文艺复兴建筑强调统一性和条理性,批判哥特风格的参差不齐。 2.简述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特征。
巴洛克建筑的具体表现是利用透视的幻觉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感,采用波浪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助长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运用光影变化、形体的不稳定组合来产生虚幻与动荡的气氛;堆砌装饰和喜用大面积的壁画与姿态做作的雕像来制造脱离现实的感觉。
3.什么是洛可可风格?它的常用手法是什么?
洛可可风格是17-18世纪在法国宫廷和贵族沙龙中盛行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它追求的是柔媚、温情的性格与琐碎、纤巧的图形,其常用手法为:建筑室内空间各个面的交接处都用柔软的曲面掩饰棱角;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用蚌壳,卷涡,水草等曲线形花纹;多用闪烁的光泽和柔媚的色彩,使室内充满脂粉气。
第九章 愿托乔木——中国建筑艺术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 ),作者是李诫。
A.《园冶》 B.《鲁班经》 C.《营造法式》 D.《建筑四书》 2.北宋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其中规定以( )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
A. “材” B.“升” C.“斗” D.“斗拱”
3.造于隋大业年间的( )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敞肩拱桥。 A.赵州桥 B.二十四桥 C.济桥 D.云玢桥 4.1733年清朝颁布了( ),进一步加强了建筑标准化。
A.《园冶》 B.《鲁班经》 C.《工做法式》 D.《工程做法则例》 5.中国古代井干式木构架体系常用于( )。
A.较大的庙宇 B.东北林区民居 C.云南民居 D.贵州民居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抬梁式木构架体系常用于( )。
A.北方地区的宫殿 B.较大的庙宇 C.南方民居 D.贵州民居
2.中国古代穿斗式木构架体系常用于( )。
A.较大的宫殿 B.较大的庙宇 C.湖南民居 D.江西民居 3.中国古代干阑式木构架体系常用于( )。
A.北方民居 B.较大的庙宇 C.云南民居 D.贵州民居 4.斗拱的作用有( )。
A.承重 B.装饰 C.等级的象征 D.建筑尺度度量标准 三、填空题
1.中国木结构建筑 “三段式”是 、屋身和 。 2.斗拱在宋代以前称为 ,清代称为历史上的曾经被称为 。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木结构建筑 “三段式”的特点。
2.什么是开间和进深?
3.什么是开间?中国古建筑中各开间的数目和名称有什么讲究? 4.什么是斗拱? 5.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6.抬梁式的特点是什么? 7.穿斗式的特点是什么? 8.干阑式木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9.井干式木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10.简述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的成就。 11.简述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的特征。 12.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的特点。
答案 第九章 愿托乔木——中国建筑艺术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CD 3.CD 4.ABCD 三、填空题
1.台基 屋顶 2.铺作 科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木结构建筑 “三段式”的特点。
中国木构建筑分为“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台基对于木结构的防水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厚实又增加了古建筑的稳定感;台基之上是由柱子、梁枋、斗拱、雀等组成的屋身,比起砖石来,木构要轻巧得多。而且位于最外层的柱,通常均为独立的檐廊柱,四边空透,给人以凌虚的观感;屋顶较为硕大,与空透的檐廊恰成对比。然而它出檐深远,又具有漂亮的反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因此丝毫不显得沉闷和压迫。再加上檐口悬挑造成的大片有韵律感的阴影、斗拱梁枋上的冷色调彩画、窗牖上通透的格栅,使整个建筑造型呈现一种虚实对比的可亲性,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调和的。 2.什么是开间和进深?
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前后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进深”。
3.什么是开间?中国古建筑中各开间的数目和名称有什么讲究?
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建筑的开间数在汉以前有奇数有偶数,汉以后多用11间以下的奇数。民间建筑常用3、5开间,宫殿、庙宇和官署多用5、7开间,十分隆重的才用9开间。11开间的建筑除了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和北京故宫太和殿以为,还没有见到其他的实例。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因位置不同而不同,正中一间叫“明间”,向两侧依次叫“次间”、“梢间”、“尽间”。 4.什么是斗拱?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向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大面积的荷载传递到柱子上。斗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另外,斗拱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5.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斗拱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大面积的荷载传递到柱子上。斗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另外,斗拱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6.抬梁式的特点是什么?
抬梁式是中国木结构体系形式之一,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短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到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则搁置在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的宫殿、庙宇等较大规模的建筑物。 7.穿斗式的特点是什么?
穿斗式是中国木结构体系形式之一,特点是用梁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屋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
区。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紧密,难以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和厅常常混合使用抬梁式和穿斗式。
第十八章 多元多价的当代建筑思潮
一、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属符合后现代主义主张的有( )。
A.注重环境文脉 B.将其象征和隐喻性 C.运用不确定的、不可靠的造型 D.尊重历史,兼收并蓄 三、填空题
1.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建了德国魏玛建筑学校,又称 。 2.朗香教堂的设计者是 。
3.提出“少就是多”的建筑师是 。
4.现代建筑运动“三先锋”是 、 和 。 5.柯布西埃提出的“新建筑(现代主义建筑)的五个特征”是 、 、 、 、 。 6.1923年柯布西埃出版了 一书,表明现代建筑运动高潮的到来。1966年,文丘里发表了 一书,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7.被誉为后现代第一个作品的是文丘里1962年设计的 。 8.1978年建于美国新奥尔良的 是后现代主义的佳作,由查尔斯·摩尔设计。
9.由瑞士建筑师屈米设计的巴黎 属于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作。 10.由诺曼·福斯特设计的 是一座典型的晚起现代主义建筑。 11.奥托1967年所作的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德国馆首先使用了 。 12.皮阿诺和罗杰斯设计的 属于高技派建筑。 四、名词解释 1.朗香教堂
2.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3.解构主义建筑 4.高技派建筑风格 五、简答题
1.简述萨伏伊别墅的特点和成就。
2.简述后现代主义的主张。
3.简述象征主义建筑特点及其代表作。 4.分析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的特点。
答案 第十八章 多元多价的当代建筑思潮
一、多项选择题 1.ABD 三、填空题
1.包豪斯 2.柯布西埃(或勒·柯布西埃) 3.密斯(或密斯·凡·德罗)
4.格罗皮乌斯 柯布西埃 密斯
5.底层架空 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 自由立面 横向长窗
6.《走向新建筑》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7.栗子山母亲住宅 8.意大利喷泉广场 9.拉维莱特公园 10.香港汇丰银行 11.张膜结构 12.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四、名词解释 1.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设计者是柯布西埃,它坐落在一个小山顶上,建筑规模很小,内部主要的空间长约25米,宽约13米,连站代坐只能容纳200多人。柯布西埃设计了一个难以形容的体形。教堂的平面很特别,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外涂粗糙的白色粉刷,有一面墙是倾斜的,上面有一些大小、形状各异的孔洞,造成室内神秘变换的光线。屋顶为两层钢筋混凝土薄板,向上翻起,有人形容它为“教士的帽子”、“船底”、“合拢的双手”等,十分怪诞。屋顶和墙的交接处留有一道进光的窄缝。主入口缩在那面倾斜的墙体和一个塔体的折缝之间,门是金属做的,只有一扇,门轴在正中间,旋转90°,让人从两旁进出,门扇的正面是柯布西埃的一幅抽象画。总之,朗香教堂的建筑体形和空间都充满想象力,令人联想。 2.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设计师是密斯,它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该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立在一片不高的基座上。主要馆
区在右部,由8根细细的十字形钢柱支撑着一块24×14米的屋面板,柱网内有几片展墙,最右端的外墙伸到屋面以外,围出几个竖向长条小水池,池后端有一座雕像;左部后面是办公室,前面是一个横向的大水池。左右之间用一片长墙联系起来,全馆除了办公室有几张桌以外,几乎空无一物,建筑本身就是唯一的展品。正是因为体形简单,去掉附加装饰,所以突出了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色彩,纹理和质感。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建筑用料是非常讲究的:地面用的是灰色大理石,墙面用的是绿色大理石,主厅内部一片独立的隔墙选用了华丽的红玛瑙大理石。玻璃隔墙有灰色和绿色的,内部的一片玻璃还带有刻花,一个水池的边缘衬着黑色的玻璃,这些不同颜色的大理石、玻璃,再加上镀克罗米的柱子,使这座建筑具有一种高贵、雅致和鲜亮的气氛。 3.解构主义建筑
20世纪70-80年代,解构主义揭竿而起,解构主义建筑最突出的表现为:采用歪扭、错位、变形、反转等手法,使建筑显出偶然、无序、奇险、松散,似乎已经失稳的态势,也有人这样形容“解构主义建筑师就像拆卸父亲手表并使之无法修复的坏孩子”。 4.高技派建筑风格
20世纪60年代在建筑造型风格上注重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非常活跃,并在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鼓吹新技术的美感。在高技派建筑中各种钢架、混凝土梁柱、玻璃幕墙以及五颜六色的管道都不加修饰地暴露出来。例如皮阿诺和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五、简答题
1.简述萨伏伊别墅的特点和成就。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设计师是勒·柯布西埃。别墅建在一片草坪上,平面几乎是正方形,共三层。它外观简洁,但内部却十分丰富:底层架空、中部安置门厅、车库、楼梯和斜坡道;二层有一个大起居室,一个同样大的露天起居室和与之相通的半开敞休息空间,几间卧室和厨房;顶层是屋顶花园,也有卧室。坡道创造性地把各层空间贯通起来,室内外有方便的联系,每个角落都能享受到阳光和空气。在这座住宅中,柯布西埃提出的“新建筑(现代主义建筑)的五个特征”——底层架空、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 2.简述后现代主义的主张。
后现代主义采用装饰、注重环境文脉、讲求象征和隐喻性。后现代建筑在历史主义的多样性、关联性和再现性方面作出了回答,通过对某些古典原型的组合来表达双重译码,表达“兼收并蓄、仁慈和宽容”的后现代哲学精髓。
3.简述象征主义建筑特点及其代表作。
象征主义有暗示联想之意,使某些特殊性建筑所要表现的个性显得强烈,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艺术造型的重要性往往居于首位。象征主义建筑的造型常常引起人的联想。代表作如埃罗·沙里宁设计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空站和丹麦建筑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 4.分析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的特点。
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师是皮阿诺和罗杰斯。该中心建筑平面长宽为48×166米,高42米。内部包括美术展览馆、图书馆以及美术、音乐、戏剧活动室,还有研究室、商店等,功能甚为复杂。整座建筑外部则全由玻璃幕墙围护,为了保持室内空间的完整性,钢结构构架与各种管道全巴黎在外部,加上透明塑料覆盖的露天自动扶梯从底到顶曲折上升,外形如化工厂。室内隔墙不到顶,可随使用功能的变化而灵活分隔。楼层天花钢架亦不遮蔽使室内外呈现同一风格。该中心荣膺了当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中外建筑史》习题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