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人上岗前安全教育,要专门进行有关正确使用和保养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综合办劳保管理员在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时,也要向领用人讲清正确使用方法,提醒员工自觉进行劳动防护用品保养。 三、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一)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和要求
1、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劳动条件、需要保护的部位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选型。
2、必须进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让使用人员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型号、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可靠、有效,严防误用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护具。
4、职工进入生产岗位、检修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劳动防护用品应妥善保护,不得拆改,应经常保持整洁、完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如有缺损应及时处理。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1、岗位工人在工作时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否则按违章处理。
2、安质部要对岗位工人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发现违章按“三违”处罚规定进行处理。
3、安质部、班组在组织岗位工人安全教育时,帮助岗位工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岗位工人有不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及时更正并予以批评教育。
五、职业危害日常监测、检测、评价制度 1、项目部要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日常监测工作。 2、监测人员要将监测危害因素浓度变化情况,记录存档。 3、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采样、布点要符合国家标准。
4、项目部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施工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一次,并对施工场所职业危害现状评价一次。
5、作业班组要对监测、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的立即采取治理措施,确保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 六、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对接触粉尘、噪音等危害职业的人员必须要进行上岗前、在岗时、离岗前的健康检查。
2、从事职业危害的人员,项目部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健康体检。 3、作业队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4、作业队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对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作业。 5、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6、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单位必须如实、无偿提供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7、作业队发现疑似作业病、职业病人时要及时向项目部安质部报告。 8、作业队要根据项目部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和保健措施。
9、项目部职业卫生档案设专人负责管理,不得随意损坏、丢失、传播,永
久保存。
10、 各种记录材料要按规定及时存档,并进行分档归类管理。 七、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项目部应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
2、项目部应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
3、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各站站长汇报,站长要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4、发生事故后,作业队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
5、对在事故中遭受职业危害的人员,要及时组织救治。
6、项目部要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施行分级管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职业危害事故。一般职业危害事故由项目部安质部调查处理,严重职业危害事故由公司安质部调查处理。
7、对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班组,项目部要根据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8、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要存档保存。
9、如发生重大职业病事故,项目部要及时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上报。 八、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
1、项目部安质部负责对各施工班组进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检查。 2、定期对施工班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
3、对作业场所卫生环境不定时巡回检查,保证作业场所清洁、干净。 4、安质部定期对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现场作业人员整改。
5、班组长要经常对作业岗位防护设施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6、安质部要经常检查督促岗位工人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九、职业病预防措施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 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职业健康管理制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