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苏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54阶采点语文试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54阶采点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3.下面是一幅讽刺性漫画,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

(作者:赵汀阳)

A.坐而论道 B.座无虚席 C.一劳永逸 D.脚踏实地 4.下引文字,依文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是(3分)

替老人家扣了安全带,他没说太紧/我们深深潜入月光,开车沿着滨海/我是鲑鱼/ ①我们一道游向宜兰老家归去/每遇到大转弯就觉得父亲要离我而去 ②我侧头看看他/父亲的回眸是大理石坛盖溅过来的月光 ③骨灰坛子里的父亲,他也是鲑鱼 ④银色的世界风景连绵/这是我的世界,在公鸡未啼的凌晨/更像是父亲的世界

而此刻正是我们父子共处对话/今天父亲不再咳嗽,比往常沉默(黄春明《带父亲回家》)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厓门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

2

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

[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以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②扆(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僦:租用 .B.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典:掌管 .C.谓当宋室播迁之时 迁:贬谪 .D.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割:划拨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42分)

3

7.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每条不超过12个字)(3分)

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3分)

答: (2)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3分)

答: (3)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4分)

答: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答: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辘辘远听, 。(杜牧 《阿房宫赋》)

(2)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

(3) ,以望复关。(《诗经·氓》)

(4)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5)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岁寒, 。(《论语》) (8)巧言乱德,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丈夫不撒手,她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③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着她的服侍而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④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凄凉了。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苍苍婆就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竟一发而不可收,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5

⑤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睛响睛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⑥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⑦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仅仅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节选自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11.第②节描写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分)

答: 12.文中苍苍婆吃都柿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 答: 1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大鲁二鲁的形象特点。(4分)

答: 14.小说叙写了金井人采浆果的故事,请探究作品的寓意。(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6

被埋没的声音 陈志宏

(1)提起黄万里,今天的国人也许感到陌生,他的父亲黄炎培,倒是有不少人知晓。1911年8月,黄万里出生于乱世;1932年,他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桥梁工程师,亲自参加江山铁路大桥的建设;1937年,黄万里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水利学博士学位后,没有留恋异国的奢华,而是毅然回国,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 (2)1955年,苏联专家拿出了三门峡水库的设计方案,叫好声连片响起。1957年6月,中央召集国内有关专家70人展开“热烈讨论”,年近半百的黄万里先生被邀请参加。会上,不少专家并不认同苏联人的想法做法,但由于诸多不敢言破的原因,大家噤若寒蝉。 (3)这时,黄万里站了出来,他说:“一定要修三门峡水库将来要闯祸的,历史将要证明我的观点。”立马有人反驳他,并着实风光了一番。黄万里自感人微言轻,便换了一副口气:“一定要修,请别将河底的施工排水洞堵死,以便他年觉悟到需要冲刷泥沙时,也好重新在这里开洞。”黄万里的良苦诤言,成了当时高层的耳旁风——水库设计施工时仍坚持苏联专家的意见,堵死了排水洞。

(4)不久,黄万里被打成了“右派”,整天挨批受斗,后又被罚做清洁工,贬至乡下务农。

(5)1960年,三门峡水库如期运转。不到一年,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浸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库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投进水库“打水渠”。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徙。水库的诸多后遗症,至今也未能消除。

(6)事后,有人问黄万里,你明知说破会遭惨祸,为什么还要直言?黄万里说:“父亲常对我说,‘中国有史以来,农民从来没有对不起统治阶级。’让我一辈子为农民服务。我谨记着父亲的教诲,学水利,学治黄河,就是想为农民服务。我不能眼看着要祸及农民不说话。至于为此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一生无悔。”

(7)2001年8月,病榻上的黄万里教授临终感言:“我一辈子念书想治黄,可他们没有听我一个字。白学一场,我真痛心!”他这么一个虔诚为民、治学严谨的学者,一生身世如漂萍,其状苦亦悲。

(8)沉沙掩不了真知灼见,历史抹不去真理之声。今天的人们钦佩黄万里教授,渭河流域千千万万的农民永远惦记着这位曾经拉过犁、种过田的文弱书生。坚持真理是一种操守;

7

为真理而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献身,无疑是一种圣洁。黄万里教授身上散发的圣洁的光芒,在人云亦云的年代,在科学界日益浮躁的时代,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9)如果黄万里教授在泥沙里的声音能振聋发聩,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感触到昌明的气息,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相关链接:

黄万里:(1911—2001)祖籍为原川沙县(今上海)是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一生主要反对过两项水利工程:一是三门峡工程,一是三峡工程。

他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泸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目前测量底水输移率尚缺乏可靠的手段,河工模型动床试验在长期内长段落中尚欠合理基础,只可定性,不能定量,不足以推算长江长期堆积量。故此而论,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如果是为了发电,可在云贵湘鄂赣各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济效应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

黄万里预言:“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同时,他还指出,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悬崖勒马、重新审查,建议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15.黄万里反对建三门峡工程和三峡工程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述。(6分) 答: 16.从黄万里的人生经历中我们能看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答: 17.文中说“如果黄万里教授沉在泥沙里的声音能振聋发聩,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感触到昌明的气息,领略到科学的魅力”,你是怎样认识“科学的魅力”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七、语言表达题(3分)

18.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不超过15个字)(3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8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答: 八、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齐白石《画山水题句》

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

9

拟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阅:孟华群 校对:高三语文备课组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54阶采点

高三语文答案专页

题号 得分 批阅 7 8 9 10 11—14 15—17 18 总分 复核 7.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每条不超过12个字)(3分)

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2) (3)

三、古诗鉴赏(10分) 9.

(1)

10

(2) (3)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10.(1) (2)

(3) (4) (5) (6) (7) (8)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 12. 13. 14.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15. 16. 17. 七、语言表达题(3分) 18.(不超过15个字)

11

八、作文(70分) 题目: 得分 100 200

12

300 400 13

500 600 14

700 800 1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三语文-苏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54阶采点语文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高三语文-苏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54阶采点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010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