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教 本单元主要结合两积之和、归一等实际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材 系、按一定步骤解决问题等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综合应用从条件和问题简 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按步骤实施解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析 教 学 要 求 1.使学生经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决问题思路的策略,能根据需要合理确定解题思路;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表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额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内容 课时数 2 2

起止日期 备注 课 时 安 排 解决问题策略 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

第 1 课时 ( 月 日 )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56—58页的例题及“想一想”、“练一练”及 练习九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整理条件的不同方法,能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问题;感受并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问题检验所求结果,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通过灵活运用策略加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发展分析推理能力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策略,分享图学的成果;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归纳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问: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还记得有哪些策略吗? (板书:从条件想起 从问题想起)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策略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灵活运用,感受步骤 (一)运用策略,感受步骤

1.出示生活场景图,再说说条件和问题 2.整理条件,体会联系 引导:解决问题是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思考的,所以首先要明确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办法整理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吗?

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呈现整理的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整理方法,体会根据题里的联系整理条件的作用

(1)按果树的分类,分别摘录行数和棵树的条件对应着整理,能发现每种果树的条件之间的联系,看出可以求出什么?

(2)呈现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列表整理,你是怎样整理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3)呈现画线段图整理的条件:你认为画线段图整理条件有什么作用? (4)引导观察,感受作用 问:从这些整理的条件看,我们用哪些方法整理条件的?整理条件有什么好处?

(5)小结: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弄清题意,需要通过整理明确条件和问题整理时可以摘录条件整理,也可以列表整理,还可以通过画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不管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把条件对应排列起来整理,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条件之间的联系,方便找到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很容易得出解题思路。

3.运用策略,探寻思路 启发:这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呢?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根据数量间的联系,可以用什么策略,怎样找到先求什么,再怎样算呢?和大家交流

小结:引导学生说明不同思考过程,理清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的不同策略,或者综合运用两种策略分析三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确定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4.列示解答,检验结果

交流:知道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接着就可以怎样做了?这里每一步怎样算的?求的什么?

引导: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要通过检验,才能确定求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可以通过检验来完成。在树上完成检验过程

交流:你是怎样检验的?除了把得数带入原题,还有什么不同的检验算式吗?

5.引导回顾,体会过程

解答这道题经过哪几步?运用了哪些策略? 二、完成练一练,加深认识

1.解答“想一想” 出示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引导:解决这个问题会用到哪些条件,可以怎样想?应该怎样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要先求什么、再怎样算出结果?还可以怎样想? 计算:根据自己的想法解答 2.比较异同

问:比较一下,解决这个问题和例题,都用了哪些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的?列示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第三步方法不同? 3.回顾过程,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教师板书 (1)先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示解答,算出结果 (4)检验结果写出答案 三、巩固策略,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读题,互相说说条件和问题 整理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整理)

解决第1小题后说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解决第2小题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运用了什么策略?

小结:根据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不同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就是今天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内容 四、课终总结

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完成作业练习九第1和2题

第 2 课时 ( 月 日 )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2) 第58页例题,和第60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联系表内条件理解实际问题的题意,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能灵活运用不同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实际问题特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这类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理解表格所呈现的信息含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表格表示信息有利于发现数量的联系,能利用列表整理的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方式,体会策略的灵活运用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主动思考,善于反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列表整理和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应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习例题,感悟策略

(一)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

1.读题后,教师适当解释“水位”让学生说说表中怎样表示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观察:表内条件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表里条件说明什么意思,是怎样理解的 交流: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照2小时下降12厘米的速度算,水位下降120厘米需要多少小时?)(板书:?小时——120厘米)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联系条件说说这道题可以怎样算,是怎样想的。 交流:看看谁的方法多并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

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和算法,组织学生联系列出条件,理解不同思路和算法

(1)从条件想起的算法: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可以先求出每小时下降几厘米,再求下降120厘米要多少小时

(2)从问题想起:根据问题,数量关系是一共下降的厘米数除以每小时下降几厘米数=需要多少小时,可以先求每小时下降几厘米,再求下降120厘米要多少小时

(3)比较水位下降的关系:2小时下降12厘米,120厘米里有几个12厘米,就需要几个2小时,先求120厘米是12厘米的几倍,再求要多少小时

(4)根据表里数据排列规律想:按照数据排列规律,列表继续排一排,得出下降120厘米需要多少小时

反馈:回顾一下分析过程,你觉得黑板上这样列表整理条件,对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

小结:从黑板上整理条件看,可以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先求出每小时水位下降几厘米这个新的条件,再求要多少小时;也可以先算120厘米是

12厘米的几倍这个新条件,再算要多少小时;还可以根据水位下降规律列表排一排,得出要多少小时。

3.列示解答并检验

解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交流: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检验:选择和刚才解答不一样的方法进行检验并写下来 (二)完成“想一想”

呈现问题:找这样计算,经过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

提问:现在要求的是什么问题?看看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小结:这里把条件、问题对应起来整理,就能清楚地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要先求什么新条件,找到解答方法 (三)比较异同,体会联系

比较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

小结:都可以先求出每小时下降几厘米这个新条件,再求出问题结果;还可以先求出同一类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再求出问题结果。

三、练习巩固,内化策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阅读后在表格里整理条件和问题

交流、呈现整理的结果,明确应该按每人的本数和元数对应整理 回答:求小军用的元数和小丽买的本数,都要先求什么? 小结:列表整理后能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问:你是怎样算的?解决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有什么不同的思考方法吗?

指出: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策略,如果从条件想起,可以看出能先求每本几厘米,然后再求出有多少本;如果从问题想起,根据数量关系也可以知道先求每本厚几厘米,再求出有多少本。 3.完成作业:第4和5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与什么收获? 你能说说你觉得列表整理有什么好处? 五、课外作业: 练习九第6题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016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