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次作业
1、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区别。 答:①原核生物mRNA常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真核生物mRNA一般以单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②原核生物mRNA的转录和翻译不仅发生在同一个细胞空间里,而且这两个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真核生物mRNA的合成和功能表达发生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范畴内。
③原核生物mRNA半衰期很短。真核生物mRNA的半衰期较长。 ④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也不同:原核生物mRNA的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 A结构。真核生物mRNA的5’端存在帽子结构,且绝大多数具有poly A结构。
2、大肠杆菌的终止子有哪两大类?请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结构特点。
答:大肠杆菌的终止子可以分为不依赖于p因子(内在终止子)和依赖于p因子两大类。
不依赖于p因子的终止子结构特点:1.终止位点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GC碱基的二重对称区,由这段DNA转录产生的RNA容易形成发卡式结构。2.在终止位点前面有一端由4—8个A组成的序列,所以转录产物的3’端为寡聚U,这种结构特征的存在决定了转录的终止。 依赖于p因子的终止子的结构特点:1.转录的RNA也具有发夹结构,但发夹结构后无poly(U)。2.形成的发夹结构较疏松,茎环上不富含GC。3.终止需要ρ因子的参与。4.与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一样,终止信号存在于新生的RNA链上而非DNA链上过程。
3、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哪些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以用作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答:1.装上5′端帽子;
2.装上3′端多聚A尾巴;
3.剪接:将mRNA前体上的居间顺序切除,再将被隔开的蛋白质编码区连接起来。剪接过程是由细胞核小分子RNA参与完成的,被切除的居间顺序形成套索形;
4.修饰:mRNA分子内的某些部位常存在N6-甲基腺苷,它是由甲基化酶催化产生的,也是在转录后加工时修饰的。
4、简述Ⅰ、Ⅱ类内含子的剪接特点。
答:Ⅰ类内含子的剪接主要是转酯反应。在Ⅰ类内含子切除体系中,第一个转酯反应由一个游离的鸟苷或鸟苷酸介导,鸟苷或鸟苷酸的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切开RNA链。在第二个转酯反应中,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被完全切开,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相连。 Ⅱ类内含子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rRNA基因中。在Ⅱ类内含子切除体系中,转酯反应无需游离鸟苷酸或鸟苷,而是由内含子背身的靠近3’端的腺苷酸2’-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切开
RNA链后形成套索状结构。再由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被完全切开,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相连。
5、什么是RNA编辑?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RNA 编辑是指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经过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等操作,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使得经过RNA编辑的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版的DAN的变化。
生物学意义:1.校正作用,有些基因在突变的途中丢失的遗传信息可能通过RNA的编辑得以恢复;
2.调控翻译,通过编辑可以构建或去除其实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 3.扩充遗传信息,能使基因产物获得心得结构核功能,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6、核酶具有哪些结构特点?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核酶的结构特点:锤头结构,该结构由三个茎构成,茎区是由互补碱基构成的局部双链结构,包围着11~13个保守的核苷酸构成的催化中心。
生物学意义:1.核酶是继反转录现象之后对中心法则的有一个重要的修正,说明RNA既是遗传物质又是酶;
2.核酶的发现为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许曾经存在以RNA为基础的原始生命。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