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8—2019学年重点高中高二升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自秦朝统一到唐代,海岸线大体如此,但就航海实践而言,尚不能称为海洋大国。贸易的主角是外国商人,民间远洋贸易不被鼓励,甚至被禁止。中原王朝基本上没有海防意识,未建立专门的海防力量。宋元有了根本改变,海洋活动全面领先于亚洲沿海各国,显现了海洋大国的地位。

北宋以西北陆防为主,虽出于防辽的目的而设“刀鱼战棹司”“澄海水军”,但未建立海防体系。南宋背海立国,重视海防建设,设立了专门的海防水军,浙西、明州和淮东沿海的海防体系以拱卫临安为主要职责,台州、温州、福建的海防体系以保障海洋贸易为主要职责。南宋海防水军不少于25000人,有战船18000艘。这样的海防力量当时各国不可能具有,南宋海军曾在明州海战和胶西海战中大败金朝水军。元朝在海上追剿南宋势力中积累了强大的海防力量,并最终在海上灭亡南宋。元朝于1292年派出2万人的舰队远征爪哇。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海洋远征,为元朝注入了海洋帝国的元素。元朝征讨爪哇,震慑了海外各国。

但宋元海洋实力并非体现在军事力量上,而是体现在经济贸易上。

宋元与海上诸国交往的主要方式是经济贸易。宋元海商数量巨大,商品结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具有绝对优势,在亚洲海洋贸易中具有发动机的作用。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宋代鼓励商人出海,开创了亚洲海洋贸易的新格局。元代进一步鼓励民众出海贸易,海商继续壮大,既有官僚巨商,也有众多称商,推动了海洋贸易的发展和扩展,改变了海洋贸易的节奏。

宋代海洋贸易的商品结构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因技术水平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构成了供需稳定、利润丰厚的互补性市场关系。元代海洋贸易的商品结构依然是中国输出纺织品、陶瓷等手工业品,且质量和数量均超过宋代,主要输入商品为珍宝和香药,仍具有互补性特点。在这一

商品结构中,中国商品技术合量高,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而珠宝、香药等主要用于奢侈消费和宗教、医药等领域,与日常生活关系相对不密切。

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明显优势。宋元海船多层板和水密隔舱技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宋元首次把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并不断完善。宋徽宗初年广州海船见运用指南针,南宋海船有专司指南针“针盘”即罗盘的“火长”。元代指南罗盘已是海船必备之物,对“行丁末针”“行坤申针”等“针路”的掌握比宋代更进一步。

宋元激发出的沿海百姓贸易求利的海洋意识及中国在海洋贸易中的优势,使中国对外贸易真正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并成为在亚洲海城的贸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海洋大国。这一地位直到西方殖民者控制亚洲海战之前一直延续。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以前我国尽管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但由于民间远洋贸易空白、国家海防意识既乏

等原因,仍不能称为海洋大国。

B.南宋重视海防建设,设立专门的海防水军建设了当时其他各国无可匹敌的海防力量,

之后元朝的海防实力也令人生畏。

C.宋元时期的海洋贸易中,我国输出的充器、丝綱等商品技术含量高,而输入的香药、

珠宝等商品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D.宋元时期,我国海洋活动全面领先于亚洲沿海各国,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在当时具有明

显优势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历史沿革为顺序,阐述了我国海洋大国地位确立的历程原因等诸多内容。 B.文章先介绍宋元时期我国的海防力量然后转入宋元时期的经济贸易情况的阐述层次井

然。

C.文章从海商数量商品结构、造船技术等方而阐述了宋元时期我国海洋贸易的优势。 D.文章在分析宋元时期我国海洋贸易的优势的同时,又指出其不足,一分为二,论述缜

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元以前,海洋贸易的主角是外国商人;宋元时期随着我国海洋贸易地位的提高,海

洋贸易的主角也有所改变。

B.在海洋贸易中,元代的商品结构市场特点和宋代相同,只不过输入商品的质量较宋代

为高,数量较宋代为多。

C.如果西方殖民者没有控制亚洲海域,那么我国就可能是在亚洲海域的贸易体系中一直

发挥主导作用的海洋大国。

D.宋元时期,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出现了海洋意识的新变化,这种变化推动

了我国海洋贸易大国的确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船家 相裕亭

盐河里船家有两种:一是以船为家,老少几代人,吃喝拉极暗都在船上他们以捕鱼运货为生,常年漂泊在盐河里;另一种则是盐河码头上叫得响、玩得转的商贾大户们,他们自家有船,但不玩船,船只粗出去,坐享其成。

傅浩迟就属于后一种他家中有九条大船,且有船坞在盐河口。所谓船坞,就是修补船只的地方。每年春秋两季傅家跑南洋的大船进港后,直接开进傅家船坞。

船坞里的能工巧匠们给远航回来的船只上棚、打捻、猪漏、换板,最后再上油刷漆将开进船坞来的船,修得像新船一般。

傅浩迟把他的船坞称为大后方。这是傅浩迟的精明之举,也是养船人家必备的。你想嘛,他傅家有那么多大船,倘若没有自家的船坞,船上修个扶手,换块板子,堵个舱眼,都要求木工找匠人,一则麻烦,再便是数目可观的费用,可要白白地流入外人的腰包。

傅浩迟请来南洋有名的木匠,外号“大铜锤”“小铜锤”俩兄弟,在他的船坞里做大师傅、二师傅。名声传出以后,南来北往的船只,只要在盐河码头停靠的,都要来傅家船坞请大师傅或二师傅去修补修补,他们兄弟各领一班人马这自然帮傅家赚了钱。他们的待遇,傅浩迟有言在先,他傅家人吃肉,不叫他们兄弟喝汤。每年的薪水,年底一次结清,也可以放在船坞里利滚利地涨。

这一年,秋风乍起。傅浩迟一场伤寒过后,卧床不起,汤水不进,等家里人把傅浩迟唯一的宝贝儿子傅小迟从赌局里找出来时,老东家傅浩迟已经两眼发呆,无力言辞。临终时,傅浩迟瞪着两只吓人的大眼睛,告诫儿子:去手,持家。

去手,是劝儿子戒赌。傅浩迟料定,要让儿子傅小迟戒赌,除非砍断他的双手,否则,只怕没有救了!

傅浩迟在盐河码头摸爬滚打一辈子,中年事业有成时,喜得傅小迟这么个宝贝儿子,自小对他放纵了管教,等儿子的个头蹿上来,想教他勤俭持家,晚了!那小子染上了不少坏毛病。

其中,最头痛的就是赌。为此,傅浩迟动用家法打过,骂过,无济于事。

酒桌上,傅浩迟不止一次抹着泪水跟两位南洋来的兄弟说出掏心窝子的话:“我这个家,迟早要毁在那个败家子手里。”

果然傅浩迟死后不久,傅小迟耐不住手痒,几次到船坞找两位南洋大师傅,想把他们平时修船、补船的那点数全碎银抠去赌。两位南洋兄弟拿出老东家的遗训教导他,傅小迟不听。人家一来气,干脆,搁摊子,走人。

那时间,傅家跑南洋的船队尚未回来,家中的积蓄为老东家大办丧事,花费已空,两位南洋兄弟合起伙来,要一次结清放在傅家利滚利涨的几年薪水。少东家百般挽留,可人家去意已决。

无奈何,少东家典当掉九间西屋,打发走了两位南洋兄弟。回过头来再盘家底,不禁又是一头冷汗!父亲留给他的,除了九条漂泊在南洋的大船尚未回来,就是一册入不敷出的账本。大家庭里,每日的开销已经捉襟见肘。两位南洋大师傅罢工后,整个船坞陷入瘫痪,船坞里好多木工,一看领头的走了,也都纷纷讨工钱走人。

末了,一个响当当的傅家船坞,不得不关门。紧接着,与傅家船坞有关的债主纷纷登门讨要木料钱、树油钱、铁钉款等。更为精糕的是,傅家下南洋的船队,听说少东家不理家务,当年以没有捕到鱼为幌子,竟然漂在南洋,不回来了。

少东家在困境中度日月。这时间,他已经没有心思进赌场了,面对摇摇欲坠的大家庭,抓耳挠腮。他辞掉了部分家仆,并用这笔节省下来的薪水重新聘来木工师傅,一板一钉地拾起父亲传给他的傅家船坞,紧接着又把临街的几间青砖灰瓦的旧房加以改造,办起了杂货铺。等到他手头一天天好转时,当年罢工不干的两位南洋大师傅,领着傅家船队,浩浩荡荡地打南洋回来了。

直到这时,少东家才知道,两位南洋兄弟,当初并非真是罢工不干,而是连照老东家的遗嘱。到南洋去跟着船队做事。老东家料定,只有这样,才能给少东家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介绍了盐河里的两种船家,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使小说带有浓郁

的行业特色,又自然引出了下文的情节。

B.小说中“这一年,秋风乍起”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清冷、萧瑟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傅

浩迟及傅家命运的即将变化,含蓄蕴藉。

C.傅浩迟建有自家船坞。既方便自家修船,又能赚钱,这体现了他的精明。但如此精明

之人却在教育儿子问题上始终无技可施。

D.小说结尾才揭开两位南洋兄弟当初离开傅家船坞之谜,这使情节的发展具有跌宕之美,

正是作者安排情节的独运匠心之处。

5.傅家船坞请来的南洋木匠兄弟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6.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却能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空巢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现象。”今年期间,有代表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上前所未有。

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衰老时养老没有足够的保障。尽管最近五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多达几十个,但与公众对养老保障的期待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形势相比,现有养老能力仍面临严峻挑战。

“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图,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都是通过生养子女解决养老问题。而如今,这一传统模式正受到未富先老、子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

(摘编自牛少杰《子女压力大,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弱化》)

材料二:

(来自中商情报网)

材料三:

养老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但目前盈利空间不大正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居家养老所需要的投入较大,包括建立网络、培训队伍、制定服务标准等,这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人们顾虑较多,影响了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上门提供服务的助老员、护理员等是开展居家养老的必要条件,其数量和素质关系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但养老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普遍缺乏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一般家政服务,但难以提供高层次养老服务。

同时,不同于过去要求吃饱、穿暖的养老,随着老人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当令人们养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而居家养老项目内容简单,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代餐服务,以及基本的生活照料等,缺乏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娱活动等项目。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把养老视为家庭责任,主动作为不够,成为制约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问题。

(摘编自邱冰清《居家养老,重在“能养”》)

材料四:

出门10分钟即可走到配餐用餐点社区养老中心实现长者日托……随着社区养老工作的推进越来趋多的养老服务嵌入到社区内,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然而,当前不少社区养老机构的生存发展并不容易。

养老机构入驻社区困难。有些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在自家小区内表示反对。一是怕抢占公共资源;二是一些人对“老态”的排斥,看到小孩子活泼向上,感觉小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老人聚集的地方则感到暮气沉沉。与此同时,在养老企业看来,养老市场确实是一片蓝海,但是当下的可持续运营难题却阻碍了很多社会力量的进入。目前不少民营养老机构都是微利经营,投资回收周期长,非常考验投资方的实力。

养老服务产业具有社会公益属性,同时其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需求也决定了养老机构必须学会在市场上存活,在公益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高一伟《社区养老,幸福在一步之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面对快速的老龄化速度、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我国的养

老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B.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儿女养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如今这一

模式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冲击。

C.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老人首选的养老方式,但其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简单,并不

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D.虽然养老市场潜力巨大,但利润微薄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些民

营养老机构甚至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占比和同比

增速也一直量上涨趋势。

B.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星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元化趋势,但各种养老方式

均有不足,这在材料三、四中有所反映。

C.养老服务产业具有公益性特点,又具有产业化、市场化特点,如果能在公益性和经济

效益间找到平衡,也许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D.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08年为10956万人,2017年则达15831万人。老年人口增

长迅猛,社会资本纷纷投资养老市场。

9.请根据材料,就我国如何应对严峻的养老形势提出几条建议。(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余端礼,字处恭,衢州龙游人。第进士,知湖州乌程县。民间赋丁绢钱,率三氓出一缣,..不输绢而折其估,一缣千钱,后增至五千,民不胜病。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召对,时孝宗志在恢复,端礼言:“越谋吴,外讲盟好,内修武备,阳行成以种、蠡,阴结援于齐、晋,而献遗之礼益密。用能一战而霸者,伺其机而图之。今日之事与越相若。愿阴设其备,而密为之谋,观变察时,则机可投矣。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以此备边,安若太山;以此应敌,动如破竹。”上喜曰:“卿可谓通事.体矣。”迁大理少卿。光宗立,拜吏部尚书。蜀州帅吴挺死,端礼谓枢密赵汝愚曰:“吴氏世握蜀兵,今若复令承袭,将为后患。”汝愚是其言,合辞以奏,光宗意未决,端礼言:“汝愚所请为蜀计,为东南计。夫置大将而非其人,是无蜀也;无蜀,是无东南也。今军中请帅而迟迟不报,人将生心。”不听。后挺子曦卒以蜀叛,如端礼言。进端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汝愚去右丞相位,端礼代之。始,端礼与汝愚同心共政,汝愚尝曰:“士论未一,非余处恭不能任。”比韩侂胄浸窃威柄,汝愚等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端礼不能遏,但长吁而已。浙西常平黄灏以放民租窜,知婺州黄度以庇蜀吏褫职罢郡,二人皆侂胄所憾,端礼执奏,竟不..免于罪。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端礼在相位期年,颇知拥护善类,然为侂胄所制,壹郁不惬志,数称疾求退。薨,赠太傅,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余端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

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B.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

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C.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

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D.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

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赋丁,即征收丁税。丁税是按人口征收的税种,征税对象是男丁,其性质是以钱代役。 B.卿,对他人的尊称,适用范围是君対臣;而臣尊称国君可称陛下、万岁、圣上等。 C.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宋吋,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D.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端礼执政为民,减轻百姓负担。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任乌程县期间,针对税收弊端,

请求上級部门加以改革,使百姓获利。

B.端礼妥善边备,建议相机而功。针对皇上收复中原之志,他认为应该像吴越争霸那样

做好准备,伺机而动。此说收到赞赏。

C.端礼富有远见.反对蜀帅世袭。吴挺辞世,余端礼让赵汝愚上书皇上阻止吴氏世袭蜀帅,

以绝后患,未被采纳;后来吴曦果真据蜀叛乱。

D.端礼虽为丞相,但受制于他人。任丞相期间,他虽扶掖良善,如解教黄灏、黄度等,

但受制于韩侂胄,抑郁不得志,以致数次引疾请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5分)

译文: (2)比韩侂胄浸窃威柄,汝愚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杏花 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变法失败,被贬江宁之后。②“空旷”“清炯”都借代水面。③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孔贵嫔。隋军攻破合城,陈后主与张、孔二人藏身于景阳宫井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石梁横架河上,茅屋临近水边的诗意画面,实际上是写杏花的生存环境。 B.颔联的意思是,岸上杏花娇艳美丽,但与水中杏花之倒影相比,并没有更加美丽。 C.杏花倒映于水中,仿佛景阳妃藏在宫井那样笑意嫣然。以美女比喻花,形象生动。 D.诗歌通过杏花形象的正面描绘,并以景阳妃的笑为喻,细腻地写出了杏花之美。 15.“残妆坏难整”的原因是什么?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说明。(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本分。(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原因,是先帝不因为他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车驾,并且“ , 。”

(2)《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 ”衬托了送别时的感伤之情;“ ”侧面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表达了赞美之情“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

(3)《赤壁赋》中作者写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举酒劝客时所行的快意乐事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 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

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 ,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手忙脚乱 B.眼花缭乱 C.眼花缭乱 D.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一哄而上 蜂拥而上 一哄而上

崭露头角 脱颖而出 崭露头角 脱颖而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

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

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

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

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

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

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

20.下面是一则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答: 21.阅读下面甲、乙两图。请从两者区别的角度,简要描述传统消费链路和消费者导向消费的

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前段时间,网络上掀起了晒18岁照片的热潮。已经远离18岁的人们纷纷在网络上晒出自己18岁时的照片,18岁已成为他们遥远的回忆。

18岁成为令人怀念的时间节点,不仅仅因为它是法定意义上的成年标志,更重要的是,它把少年和青年等其他人生阶段区分开来。告别18岁,也就告别了少年时代。

作为18岁左右的你们,有什么所感所想要对他们说?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重点高中高二升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卷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民间远洋贸易空白”错,原文只是说“民间远洋贸易不被鼓励,甚至被禁止”;

C项,“输入的香药、珠宝等商品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错,原文只是说“中国商品技术含量高”,据此并不能说明输入的商品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D项,“主要得益于”错,文中只是突出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比其他国有明显优势,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海洋活动领先于他国,原因即在于此。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哪种原因是主要原因,原文没有提及。 2.D

【解析】“又指出其不足”错,原文没有说明宋元时期我国海洋贸易的不足。 3.B

【解析】“输入商品的质量较宋代为高,数量较宋代为多”错,原文“质量和数量均超过宋代”

指输出的商品如瓷器、丝绸等,而不是输入的商品。 4.C

【解析】“在教育儿子问题上始终无技可施”错,从原文可知,儿子傅小迟能够使傅家东山再

起就是傅浩迟生前的精心安排。

5.①对小说的主人公傅浩迟起到了衬托作用,使傅浩迟的形象更加鲜明。南洋兄弟手艺好,

能干活,遵照嘱托帮助少东家东山再起,都体现了傅浩迟为人精明、心思缜密。(2分)②是小说中诸多情节的联结者,使小说情节的发展更为合理。傅家的兴盛、衰败、东山再起等情节都通过南洋木匠兄弟联结起来,有关两位南洋木匠兄弟的描写也为情节的发展起到伏笔照应的作用。(2分)③使小说的主题更为丰富多元。在南洋兄弟身上寄寓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颂扬,丰富了小说的主题。(2分)(意思相近即可)

6.①对子女要严加管教,切勿溺爱。由于傅浩迟对小时候的傅小迟管教不严,致使他染上赌

博恶习,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②面对人生困境,要振作精神,切勿放弃。傅小迟面对困境,辞掉家仆,办起了杂货铺,终于东山再起,值得学习。③为人要真诚忠义,知恩图报,切勿不忠不义。南洋木匠兄弟在傅家陷入困境的时候,遵照老东家的遗嘱,竭忠尽责,帮助少东家,真诚忠义精神令人敬佩。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注意要从积极的、体现核心主旨的方面来谈启示,不能纠结于

细小方面,如以下答案均不给分:为人要精明,不要沾染赌博恶习,看问题要长远等)

7.D

【解析】“甚至处于亏本经营状态”错,原文只是说“目前不少民营养老机构都是微利经营”。 8.C

【解析】A项,“人口占比和同比增速也一直呈上涨趋势”错,从材料二的图一可知,同比增

速有升有降;B项,“在材料三、四中有所反映”错,材料三反映了居家养老的不足,材料四反映了社区养老面临的困境,但材料三、四都没有反映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D项,“社会资本纷纷投资养老市场”错,材料三说“人们顾虑较多”,材料四说“当下的可持续运营难题却阻碍了很多社会力量的进入”。

9.①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传统的养老观念。②采取切实措施,建立融多种养老方式为一

体的保障体系。③加强培训力度,培养稳定性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养老行业人员。④提高地方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地方政府应在资金等方面对养老企业进行帮扶。(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有其他答案只要源于文本且言之成理的均可给分) 10.D

【解析】“公议”是“始归责焉”的主语,因而“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断句有误,

排除A项;原文意思是说吕祖俭因为冒犯了韩侂胄而被贬官到南方,因此“南迁”的主语是吕祖俭,因而“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断句有误,排除B项;C项兼有这两项错误。综合上述,选D项。 11.B

【解析】“适用范围是君对臣”错,长辈对晚辈、朋友之间、夫妇之间都可尊称对方为“卿”。 12. C

【解析】“余端礼让赵汝愚上书皇上”错,原文说:“汝愚是其言,合辞以奏。”可见,并不是

余端礼让赵汝愚这样做的。

13.(1)余端礼把这件事禀告官府,这件事得以逐级上报,又亲自到中书省陈述便利的方法,

每年减免六万缗税钱。(“闻”“便宜”“蠲”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韩侂胄窃取朝政,赵汝愚想上书皇上斥退他,谋划泄露而赵汝愚被迫离开。(“比”

“浸” “逐”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余端礼,字处恭,是衢州龙游人。考中进士,担任湖州乌程县知县。国家向民间征收丁税钱,都是三个男丁交一匹绢,不交绢而折价的话,一匹绢高达千钱,后来增至五千,百姓不胜其苦。余端礼把这件事禀告官府,这件事得以逐级上报,又亲自到中书省陈述便利的方

法,每年减免六万缗税钱。被征召回答皇帝问题,当时孝宗皇帝志在恢复中原。余端礼说:“越国谋划吴国,对外讲求订立盟约示好,在内做好武力征伐的准备,假装派文种、范蠡讲和,暗中和齐、晋结援,同时,敬赠吴王的礼物越来越多。这是希望能够一战而建立霸业,等待时机图谋。如今我国的形势和越国相似。希望能够暗中做好准备,秘密谋划,观察时局变化,那么就有机可乘了。时机没有到来,不能够先举事;时机已经到了,不可以贻误时机。以此来防备边疆,安若泰山;以此来应对敌人,势如破竹。”皇上高兴地说:“爱卿可谓是通晓事理啊。”余端礼升迁为大理少卿。光宗皇帝登基,授予余端礼吏部尚书的官职。蜀州将帅吴挺死了,余端礼对枢密使赵汝愚说:“吴氏世世代代掌管蜀地兵权,现在如果又让他的儿子承袭帅位,将成为国家后患。”赵汝愚认为他的话正确,把他的话全部上奏。光宗皇帝心意未决,余端礼说:“赵汝愚的请求是为蜀地考虑,为东南地区考虑。如果委派的将帅不合适,就会失去蜀地;失去蜀地,就会失去东南地区。如今军中请求委派将帅而迟迟不回复,人们将生有异心。”光宗皇帝没有听从。后来吴挺的儿子吴曦最终占据蜀地叛乱,正如余端礼所言。提拔余端礼掌管枢密院事,兼任参知政事。赵汝愚被撤右丞相职位,余端礼代替他。当初,余端礼和赵汝愚一心一意共同执政,赵汝愚曾说:“人们的议论未统一,非余处恭不能胜任。”等到韩侂胄窃取朝政,赵汝愚想上书皇上斥退他,谋划泄露而赵汝愚被迫离开。余端礼不能阻止这件事,只能长长叹气罢了。掌管浙西常平仓的黄灏因为放宽对百姓征收租税而被流放,婺州知州黄度因为庇护蜀地官吏而被革除官职,这两人都是韩侂胄怨恨的人。余端礼坚持上奏,但最终没有免去两人的处罚。太府丞吕祖俭因为忤逆韩侂胄而被贬官到南方任职,余端礼解救他没有成功,舆论于是开始责备余端礼。有一天朝见皇上,说朝纲已被扰乱,祸根已经滋生,请求离职,皇上没有答应。余端礼担任丞相一整年,知道保护良善之辈,然而受到韩侂胄的牵制,心情抑郁,不能称心如意,多次称病求退。去世之后,追赠为太傅,谥号为忠肃。 14.D

【解析】D项,“通过杏花形象的正面描绘”错,全诗都没有对杏花的形象作正面描写,而是

借对杏花在水中的倒影的描写,对杏花进行间接的描写。

15.原因:水面微波荡漾。(2分)表达的感情:①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惆怅、惋惜之情。(2

分)

②借杏花美丽的倒影被破坏寄寓变法失败的感伤、失落之情。(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一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7.B

【解析】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手忙脚

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由语境中“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结合“之感”的限定,可知,应选“千篇一律”。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根据语境“要‘量身定做’”的提示,应用“一哄而上”。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可知应用“脱颖而出”。 18.C

【解析】A项,“人才数量”与“原则”搭配不当;B项,最后一个分句“使得行政成本、人

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表意不通。D项,“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句式杂糅,是“人才数量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人才数量是评价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时末句同B项末句一样,表意不通。 19.A

【解析】B项,“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与“是否”“能否”存在着两面对一面的

问题。

C项,“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把“引才”变成了“人才”,既扩大了概念范围,又偏离了

文段的中心话题,改变了文意。D项,“用得好”与“留得住”语序不当,应予以调整。 20.①“你校”改为“贵校” ②“显著”改为“优秀” ③“荣任”改为“担任” ④“大作”

改为“作品” ⑤“垂爱”改为“垂青” (每处1分)

21.图甲描述的是传统消费链路,产品从研发,到制造、加工、仓储、销售,最后到消费者

手中,消费者处于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末端;(3分)图乙描述的是消费者导向消费链路,产品的研发、制造、加工、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对各个环节都产生作用(或“影响”)。(3分)

22.【写作指导】从立意上来看,要站在劝慰已经远离了18岁的人们这个角度来写:18岁虽

然已经远离,但更重要的是心态;如果心态年轻,当别人都已老去,你却依旧18岁。在如今这个火热的新时代,要永葆工作热情,融入新时代,这样才会永远18岁。如果一味地大谈特谈18岁的美好,则有自说自话、偏离题意之嫌。从语体要求上看,题目要求“作

为18岁左右的你们,有什么所感所想要对他们说?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那么,语言表达要亲切、得体,符合自己“18岁左右”和他们“远离18岁”的身份特点。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河南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河南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021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