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整理16(DOC)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体裁:七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注释】①吟鞭,诗人的马鞭,多用来形容行吟的诗人。②即天涯,便是天涯,这里指远离京师。③落红,落花。

2.【翻译】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扬鞭催马向东奔去,从此我将漂泊到天涯。落红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待到来年春暖雪融之时,它会化成肥沃的泥土,去滋养惜护新花。

3.【情感】本诗描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所见的悲凉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希望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4.【分析与赏析】

⑴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①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两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愁,二是回归的快乐。 ②“浩荡离愁白日斜”作者在此句中是怎样写离愁的?

作者用“浩荡”表现离愁的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 ③“浩荡离愁白日斜”此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伤感的氛围,烘托作者伤感的心情,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④“离愁”在诗中具体指?

告别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离开朝廷担忧国家的愁绪。 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最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句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比喻,用落红比喻自己,用花比喻国家,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 1 -

《过零丁洋①》

作者:文天祥 朝代:南宋 体裁:七律

辛苦遭逢②起一经③,干戈寥落四周星④。山河破碎风飘絮⑤,身世浮沉雨打萍⑥。

惶恐滩头⑦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⑨。

1、理解词义和句意

【注释】

①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②遭逢:遭受,蒙受。③起一经:因为通晓一种经书而做官,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④干戈寥落四周星:意思是四年来抗元的战斗稀疏。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四周星,四周年。⑤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⑥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⑦惶恐滩,地名,在今江西万安,水流湍急。⑧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⑨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芒。汗青,指史册。 【诗词翻译】

自幼刻苦研读经书,科考得中被朝廷选拔做官,以单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就好像风中飘飞的柳絮片片飞散,我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抗元失败后带兵匆忙撤离,途径惶恐滩一带,如今被俘,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我愿留取一片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2、作者情感:抒发诗人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赏析词语和句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二是在国家危亡关头,起兵抗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雨打萍”写身世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零丁”运用了双关的修辞,巧妙地借地名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 2 -

《无题①》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③但愁云鬓改④,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⑤此去无多路,青鸟⑥殷勤为探看。 1、理解词义和句意 【注释】

①选自《李商隐诗选》。②残:凋零。③镜:镜子,这里指照镜子。④云鬓改:指青春的容颜逐渐消失。云鬓,妇女多而美的鬓发。⑤蓬山:蓬莱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指对方的住处。⑥青鸟:神话中西王母派去探望汉武帝的信使,这里指能为自己传递消息的人。 【诗词翻译】

我们相见一次不容易,离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此刻,东风渐渐小了,而百花已经凋零。春蚕要到死才会将丝吐尽,蜡烛要到燃成灰烬才能把烛泪滴干。别后你早晨对镜梳妆,唯恐容颜变老,我深夜吟诗,只觉月光分外寒冷。此去蓬莱仙山的路程不太远,更何况有殷勤的青鸟为我们互通音讯呢。

2、作者情感:描写一对恋人离别之恨,相思之苦,表达了对爱人至死不渝的感情。

3、赏析词语和句子

【相见时难别亦难】第一个“难”指难以见面,后一个“难”指的是痛苦、难分难舍。见面本来就已经很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东方无力百花残】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① 此句展现的画面: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 ② 景物描写的作用:a点明离别的季节(暮春)。b渲染离别的气氛。c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巧用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句话的本意是:我对你的爱情像春蚕那样到死才能停,我的泪像蜡泪一样烧成灰烬才能流尽。现在用以表现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改”与“寒”字的好处:“改”字传出苦情蜜意,“愁”“云鬓改”即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翁的心情。“寒”字并不只是指所有的月夜之月光清冷,说的是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倍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用典的作用:借用神话表现两人见面很难,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 3 -

《赤壁①》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体裁:七绝 题材:咏史诗 折戟②沉沙铁未销③,自将④磨洗④认前朝。 东风⑤不与周郎便,铜雀春⑥深锁二乔⑦。 1、 理解词义和句意 【注释】

①选自《樊川文集》②戟:古代一种能直刺或横击的兵器。③未销:没有完全锈蚀。④将:拿,取。④磨洗:磨光洗净。⑤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⑥铜雀:即铜雀台,曹操所建,以供姬妾居住,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⑦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二乔代指东吴的命运。

【诗词翻译】一只断戟沉落江底,还没有完全锈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可能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2、 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作者借折戟这件古物,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同时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3、 赏析词语和句子

⑴本诗在题材上属于咏史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借史实抒情 ⑵分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作用?

一、二句写兴感之由,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⑶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①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②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抒发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⑷如果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4、 体会诗句的语言和写法

(1) 语言形象含蓄。(2)以小见大的写法。

- 4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体裁: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解释词义和句意

【词语解释】①选自《李太白全集》。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便作了此诗寄他,表示同情。左迁,降职。②子规: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③五溪:在湖南西部。④与:给。⑤夜郎:在今贵州境内,龙标与之邻近。

【诗词翻译】杨花落尽了,布谷鸟悲啼。(此时)听说你被贬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2、 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怀。 3、 欣赏词语和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此句的作用:写景(杨花、子规鸟)并点出时令(暮春时节),渲染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杨花”和“子规”在诗中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杨花”漂泊无定,“子规”哀伤啼叫。这两个意象既点出了季节又创设了飘零离恨之感,烘托出哀伤的气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愁心”的含义: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切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真诚的关怀。

(2)赏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做使者,表达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②通过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以西。③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4、 语言和写法:

(1)丰富的想象 (2)寓情于景 (3)拟人修辞

- 5 -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词义和句意。

【注释】①选自《杜少陵集》。岳,高大的山。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唐代诗人。②岱宗:指泰山。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③了:完。④造化:大自然。⑤钟神秀: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钟,聚集,汇集。⑥阴阳:山的北面为阴,山的南面为阳。⑦割:划分。⑧荡胸:涤荡心胸。⑨曾:通“层”。⑩决眦:形容极力睁大眼睛。决,裂开。眦,眼眶。⑾会当:该当,终当。⑿凌:登上。⒀绝顶:顶峰。⒁一览众山小: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意,意思是登上泰山后,觉得其他山都仿佛变得矮小了。

【翻译】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聚集到泰山之上,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远望层云叠起,涤荡心胸,眼眶要睁裂了,极目远看鸟儿归巢。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

2、作者的情感:全诗紧扣“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3、欣赏词语和句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地,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雄伟高大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①这两句虚实结合。上句写泰山的神奇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雄伟,是实写。②写近看所见。“钟”字用得好,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割”字用得好,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将阳光切断,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割天蔽日、雄伟高大的形象,表达作者对泰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近看所见。第一句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雄伟高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①此联虚写,是作者想象之景,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同时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②包含的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会有崭新的境界。

4、语言和写法。

(1)这首诗中间两联都是对仗,押的是仄声韵。

(2)杜甫极注重炼字,常常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 6 -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注释】①选自《白居易集》。钱塘湖,今浙江杭州西湖。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②水面初平:指春水初涨,远望湖面与岸齐平。③云脚:低垂的云。④暖树:向阳的树。⑤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⑥不足:不够。⑦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翻译】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一样平,白云就显得离湖面很近了。几只早早飞来的黄莹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哪家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我最爱湖东这个地方,总感觉走不尽,看不够,那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真美呀!

2、情感: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3、欣赏词语和句子。

(1)全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了早春美景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了西湖的位置和踏春去处,简洁明快的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①“争 ”和“啄”两个动词用的极妙,请赏析。“争”和“啄”两个动词极具表现力,细致传神地写出一副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美景,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喜爱。

②“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行吗?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早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展现的画面。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的衔泥筑巢。

④什么用“早”和“新”字来形容“莺”和“燕”?说明莺燕刚刚从南方飞回,符合早春的季节特征,描绘出西湖的盎然生机。

(4)颔联到颈联的写景顺序:由动景到静景,由动物到植物。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突出作者情感的一个词是:最爱。在西湖的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的游赏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

- 7 -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加以品析。“初平”:写出春水新涨,几乎与岸边齐平的情景,体现了早春特点。“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没有都从南方飞回,体现了早春特点。“早莺”“新燕”:说明候鸟刚刚从南方飞回,体现了早春特点。“渐欲”: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体现了早春特点。“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刚萌发的情形,体现了早春特点。

4、语言和写法:语言通俗晓畅。选取典型景物,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体裁:七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选》。这首诗是作者在巴蜀(今四川)时寄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长安在巴蜀的东北,所以说“寄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③何当:什么时候。④共剪西窗烛:一起在窗下剪去烧焦的灯心,意思是灯下夜话。⑤却:再。⑥话:闲叙,漫谈。【翻译】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还没有确定归期,巴山夜里的秋雨下个没完,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水池。什么时候我们相会在西窗之下一起剪烛夜谈,那时再诉说我在巴山这天夜晚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吧。

2、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表达朋友(或妻子)间的思念之情。 3、欣赏词语和句子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此两句为实写,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怀念妻子和妻子怀念自己的深情,真挚的表现出来。赏析“涨”和“秋”:“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重。“秋”字点明时令,渲染凄凉的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作者的虚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①成语:剪烛西窗,指亲友相逢叙旧。②发挥想象,诗歌后两句展现的画面。诗人和妻子终于重逢,在西窗前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回忆当年在巴山夜雨的所见所感,倾诉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异乡的孤独;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想见无期的期盼(思念)。

(4)两个“巴山夜雨”的表达效果:①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②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5)两个“巴山夜雨”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实写,点明巴山的环境,渲染凄凉气氛;第二个虚写,写想象中重逢的情景及谈话内容,营造温馨场面。

4、语言和写法(1)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 8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朝代: 唐代 体裁: 五律 题材: 赠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理解词义和句意 【注释】

①选自《王子安集》。少府,官名。之任,去上任。之,往,到。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②城阙:这里指长安。辅:辅佐,护卫。三秦:指关中地区。③五津:津,渡口。④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的人。⑤海内:四海之内,天下。⑥比邻:近邻。⑦无为:无须,不要。⑧歧路:岔路,这里指分手的地方。 【诗词翻译】

三秦护卫着京城长安,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的五个渡口迷迷雾雾。要说离别的心情,此时我和你完全一样,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做官而远游他乡的人。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像近邻一样。因此还是不要在分手的地方,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佩巾吧。

2、 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3、 赏析词语和句子

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劝勉朋友不要为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豪迈,心胸旷达。 ⑶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佩巾。应该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 4、 体会诗句的语言和写法

⑴ 用质朴的语言,摆脱了历来送别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意境开阔。

⑵ 手法严谨,起承转合清晰明了。起句写景,承句写送别心情,转句一改离别的凄婉,结句劝慰友人,表达了真挚情感。

- 9 -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七绝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解释词义和句意。 【词语注释】

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②千寻:极言塔高。③闻:听说。④眼:视线。⑤缘:因,因为。

【诗词翻译】

高高的飞来山上耸立着千丈高塔,听人说晨鸡初鸣时,在塔上能看到日出。(登上去就)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只是因为登到最高处能极目远望。

2、诗人情感:全诗表达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欣赏赐予和句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山高、塔高,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暗含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浮云”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②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③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扰,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语言和写法: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

- 10 -

《泊秦淮》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体裁:七绝 题材:讽喻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解释词义和句意。

【注释】①选自《樊川诗集注》。泊,停泊。②笼:笼罩。③商女:卖唱的歌女。④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诗词翻译】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我们停船在秦淮河岸边靠近酒店的地方。卖唱的女子竟不知道亡国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在唱着亡国的曲子《玉树后庭花》。⑤晚唐的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2、作者情感: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晚唐统治者的批评讽刺。 3、欣赏词语和句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朦胧冷寂的水边夜色。

(!)两个“笼”字用的精妙,请赏析。两个“笼”字连用,准确形象的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渲染冷寂的氛围,②烘托作者内心的伤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犹”字怎样理解?

“犹”,还,一个“犹”字形象的表现了晚唐统治者正沿着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晚唐统治者的批评讽刺。

(2)诗的最后两句表面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说商女不知所唱为亡国之音,实际讽喻听歌的封建统治者,因为他们只顾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3)诗中用一个“笼”字写出朦胧冷寂的特点,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4、语言和写法

叙议结合,借古讽今。

- 11 -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体裁:七律 题材:田园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理解词义和句意。【注释】①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②腊酒:冬天酿的酒。③足鸡豚:指有丰盛的菜肴。豚,小猪。④春社:民间节日。⑤闲乘月:趁着月色出外闲游。⑥无时:随时。【翻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农人待客有充足的鸡肉、猪肉等丰盛的菜肴。重重山,道道水,在疑惑无路可走时,我忽然看见一个花红柳绿的村庄。吹箫击鼓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临近了,农人穿布衣衫,戴普通帽,简朴的古风依然存在。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会拄着手杖随时在夜里叩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2、作者情感:通过描写山西村秀丽的山野风光和淳朴的风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淳朴民风的喜爱之情。

3、欣赏词语和句子。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足”用的好,试分析。“足”,充足、足够,渲染了农家丰收的喜悦又赞美了村民的热情好客。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此句广为传颂的原因) ①这两句写的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②写出了诗人由疑虑到欣喜的心情。

③写景中包含人生哲理:只要人们用于面对挫折,那么前方将是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现在常用此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不放弃希望,坚定信念,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转机。也可以用来形容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3)、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意境相同。 (3)写农村春社日的热闹景象和民风淳朴的句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喜爱与恋恋不舍。

(5)作者游山西村有哪些深切的感受?(或作者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①景色优美 ②民风淳朴 ③主人热情 4、语言和写法。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 12 -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题材:边塞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理解词义和句意。

【注释】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使,奉命出使。②单车:轻车简从。问:出使。边:边塞。③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这里借以自喻。④长河:黄河。⑤逢:碰上。⑥都护在燕然:都护正镇守在燕然边塞。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产于,曾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翻译】单人独乘,轻车简从,想要出使边塞,作为外交官,要经过居延到达已归附朝廷的少数民族所在的地方。我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越过边塞,又像展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只见烽烟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笔直向上,黄河边上的落日此时正圆。在萧关遇上骑马的侦察兵,我得知都护正镇守在燕然边塞。

2、作者情感:作者通过刻画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描绘出大漠的雄浑苍凉,表达了被排挤的感伤和孤寂的情怀。

3、欣赏词语和句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流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这联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描绘了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营造了“苍凉”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2)描绘的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一缕孤烟笔直的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的挂着圆圆的落日。

(3)炼字:“直”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苍茫又温暖亲切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4、语言和写法

(1)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2)诗中有画。

- 13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解释词义和句意。

【词语注释】①酬,酬答,即以言语或诗文应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②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③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为二十三年。④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⑤怀旧:怀念老朋友。⑥闻笛赋:曹魏后期文学家向秀从京城洛阳回河内,路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时,听见邻人吹笛,被笛声的悲音所感动,写了一篇《思旧赋》。这里借用此典故表示自己对死去的友人的怀念。⑦翻似:反而像。⑧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头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了一百年。柯,斧头柄。⑨沉舟病树:作者自喻被贬的生活和精神苦闷的状态。⑩歌一曲:指白居易宴席上的赠诗。

【诗词翻译】巴山楚水是个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我被贬流放置身于此。怀念老朋友,徒然吟起《思旧赋》,回到家乡谁知反而像传说中的烂柯人。沉于水中的船的旁边,千帆快速驶过;枯老的树的前头,万木欣欣,一片春色。今天听了你为我吟的这首诗,让我暂借这杯酒重新振作起精神。

2、作者情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3、赏析词语和句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闻笛赋”的典故怀念志同道合的朋友;用“烂柯人”的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之久,抒发对岁月流逝、世事变化之大、物是全非的感叹、惆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这两句诗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有“万木争春”,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②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多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③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卒章显志,与友共勉,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也突出了坚忍不拔的气概。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4、语言和写法。(1)比喻修辞。 (2)运用典故。

- 14 -

《饮酒》

作者:陶渊明 朝代:晋代 体裁:五言古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词义和句意。

【注释】①结庐:建造房屋。②车马喧:指世俗往来的纷扰。③问君:这里是作者自问。⑤何能尔:怎么能这样?尔,这样。⑥心远地自偏:只要存心远离尘俗,所处的地方自然也就偏远了。⑦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⑧山气日夕佳:山中云雾在傍晚显得更加美丽。⑨相与:共同,一起。⑩真意:指人生真正的意义。⑾欲辨已忘言:想说出来又没有更合适的语言。辨,通“辩”,辩解,分说。

【翻译】我居住在这喧嚣的人间,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如果问我怎么能这样?我的回答是只要存心远离尘俗,所处的地方自然也就偏远了。采一把屋东篱笆下的菊花,悠闲自得地见到南山。山中云雾在傍晚显得更加美丽,倦鸟结伴飞回了山林。此情此景蕴涵着人生真正的意义,想说出来又没有更合适的语言。

2、作者的情感:诗歌通过写景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投身自然的悠闲自得的情趣。

3、欣赏词语和句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①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②炼字:“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③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望”是主动的、有意的向远处看,而“见”则是不经意看见的意思。“见”字生动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由景领悟出无法言说的人生意义,即归隐之后融入自然才是人生的真谛。“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语言和写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诗语言平淡,不加雕饰,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 15 -

《渔家傲 秋思》

作者:范仲淹 朝代:北宋 体裁:词 题材:边塞诗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理解词义和句意

【词语解释】①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②异:指与江南一带风景不同。③衡阳:今湖南衡阳。它的南部有回雁峰,传说雁飞到这里就不再南飞。④无留意:不留恋。⑤边声:边塞上特有的声音,如胡笳吹奏声、牧马悲鸣声、凄厉的风声等。⑥角:古代军中的号角。⑦长烟落日孤城闭:在青烟升起、太阳西落的时候,一座孤城就早已关闭了城门。⑧燕然未勒:没有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勒,刻。⑨归无计:没有回家的考虑。计,考虑,谋划。⑩羌管:羌笛,这里指羌笛奏鸣的声音。

【诗词翻译】边塞的秋天到了,它的景物和江南大不一样,大雁向衡阳飞去,丝毫没有留恋的意思。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等边塞特有的声音。在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之下,青烟升起、太阳西落的时候,一座孤城就早已关闭了城门。空对愁酒一杯而离家万里,没有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更没有回家的考虑!只听羌笛声悠悠飘飞,只见寒霜满地。人们整夜难以入睡,那时出征在外的白发将军在伤心地落泪。

2、主题情感:抒发将士们忧国思乡的情感。 3、赏析词语和句子:

这首词的上片写塞外荒凉的秋景,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下片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展现的画面: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绵延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故写出了将士的矛盾心理:思念家乡,但因没有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家,表达了爱国、卫国的精神。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互文的修辞,写出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悲怆,表达壮志难酬的感慨。

【“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①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②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③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 语言和写法

全词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 16 -

《浣溪沙》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体裁: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解释词义和句意。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已逝的伤感。②去年天气旧亭台:与去年一样的天气和楼台亭阁。③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返回。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办法的,只有飞归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⑤香径,落花飘香的小路。

【诗词翻译】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返回。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办法的,只有飞归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无可奈何中的人哪,独自在落花飘香的小路上走来走去。

2、作者情感:这首词伤春感时,抒发了物是人非的忧愁。 3、欣赏词语和句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作者回忆旧时生活,触发对美好事物与往事的留恋,对旧时光流逝的惆怅,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⑴赏析:①修辞:这两句以“花落去”对“燕归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②意象:“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归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⑵蕴含哲理:一切必然要消失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赏析“独”字:“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②“徘徊”的表达效果: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和对年华易逝、美好不再的惆怅、伤感及孤独、寂寞之情。

4、语言和写法

(1)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2)情景交融。(3)对比的写法。新词旧景对比,突出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去”与“来”的对比,“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逝去光阴的惋惜之情。

- 17 -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初中诗词整理16(DOC)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诗词整理16(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049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