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官林学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
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学科素养,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固体物质的称量
D.
加热固体物质
3.在天然气供应站应贴有的图标是( )
A. B. C. D.
4.“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2000年6月起,新调整的上海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响上海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B.二氧化碳、氮气、氧气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气 D.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氮气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6.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棉花球,其作用是( ) 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
B.药品中蒸发出来的水份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C.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 D.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7.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8.小涛在一次称量烧杯的实验操作中把烧杯放在了右盘,然后在左盘中加入了两个20g砝码,再将游码动到标尺的1.3g处,天平达到了平衡.下列关于小涛所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操作错误,无法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多少
B.操作正确,可以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41.3g C.操作错误,但可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39.7g D.操作错误,但可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38.7g
9.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解集气瓶中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A
B.B
C.C
D.D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A B C D 排水法收集氧气 释 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10.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磺 D.铁丝
11.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
12.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1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管口塞入一小团棉花,再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集气瓶灌满水倒立在水槽里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④⑥⑤⑦ B.②③④①⑤⑦⑥ C.②③④①⑤⑥⑦ D.③②①④⑤⑥⑦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实验室通常是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如果我们用横坐标(X)表示反应所需的时间,纵坐标(Y)表示产生氧气的质量,则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5分) 16.回答下列问题:
(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①不可以加热,也不可以作反应容器的是 ;②取用固体一般用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 ;④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仪器是 . (2)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我们可以知道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含量增多的成分是 ,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 17.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常充在食品包装袋里以防腐的是 ; (2)用于炼钢的气体是 ;
(3)可制作成霓虹灯等电光源的是 ; (4)发令枪击发时产生的白烟是 ;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 ②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水银②5%的过氧化氢溶液③氮气④液态空气⑤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1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①木炭燃烧: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③酒精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④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
以上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序号,下同),分解反应的有 . 19.根据以下装置图回答:
(1)写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填氧气的性质);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E进行收集,收集该气体的最佳时刻是 ,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E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
20.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所示装置做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铁架台均已略去)请回答: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作用.
(2)分析改用乙装置后,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的原因: .
(3)老师又设计了另一个改进的丙装置,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根据(2)推测的原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 .
为了进一步研究“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1)[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2)[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 5%H2O2 1g水泥块 2 5%H2O2 1g 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3)[进行实验]图丁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4)[实验记录]
(5)[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 和 是否改变.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官林学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学科素养,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固体物质的称量
D.
加热固体物质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C、称量物质时,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应“左物右码”; D、加热固体物质,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
【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可能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
C、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加热固体物质,试管口向下倾斜,图中操作错误,如果由水生成,倒流会引起试管炸裂,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托盘天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掌握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
3.在天然气供应站应贴有的图标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根据天然气易燃烧的性质考虑本题.
【解答】解:A、天然气不是腐蚀品而是一种燃料,故A错;
B、由于天然性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常用燃料,所以应贴易燃气体,故B正确; C、自燃物品着火点是很低的,天然气着火点较高,不属于自燃物品,故C错; D、天然气没有毒只是一种燃料,故D错. 故选B.
【点评】根据回答本题要知道一些常见图标表示的意义,应该张贴的位置.
4.“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2000年6月起,新调整的上海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响上海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B.二氧化碳、氮气、氧气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气 D.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氮气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都是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 B、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二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加快,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在双氧水、氯酸钾分解反应中是催化剂,而在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则是生成物催化剂,B法错误;
C、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C说法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能否分解放出氧气,与加入二氧化锰没有关系,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
6.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棉花球,其作用是( ) 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
B.药品中蒸发出来的水份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C.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 D.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冲进导管甚至水槽.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小涛在一次称量烧杯的实验操作中把烧杯放在了右盘,然后在左盘中加入了两个20g砝码,再将游码动到标尺的1.3g处,天平达到了平衡.下列关于小涛所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操作错误,无法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多少 B.操作正确,可以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41.3g C.操作错误,但可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39.7g D.操作错误,但可确定这只烧杯的质量是38.7g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天平在称量物体质量时要“左物右码”,当向右移动游码时,相当于往右盘中加砝码;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天平在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该操作是错误的;但是,烧杯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40g﹣1.3g=38.7g;故A错误.
B、天平在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该操作是错误的;故B错误. C、天平在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该操作是错误的;故错误.
D、天平在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该操作是错误的;烧杯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40g﹣1.3g=38.7g;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天平在使用时要“左物右码”,放反了,虽然是错误的操作,但能称出问题的实际质量.
9.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 B C D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集气瓶中的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释 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A.A B.B C.C D.D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在不同的实验中,水的作用不同.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以防污染环境;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量筒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故选:A.
【点评】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能够吸收放出的热量,但不是水的主要作用,要注意理解.
10.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磺 D.铁丝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除去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解答】解:A、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增加了气体杂质,故选项错误. B、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C、硫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其它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在空气里是不会燃烧的,不能除去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所选的可燃物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和氧气具有助燃性来考虑本题.
【解答】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带火星的木条在氮气中熄灭,在空气中也可能熄灭,在氧气中木条剧烈燃烧;本方法不能鉴别空气和氮气;故本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不同的气体中,如木条熄灭则气体为氮气,如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则气体为空气,如木条燃烧更旺,则气体为氧气.故本选项正确; C、空气、氮气、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本选项错误; D、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方法过于麻烦,并且不准确;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有关气体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12.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故选A.
【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管口塞入一小团棉花,再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集气瓶灌满水倒立在水槽里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④⑥⑤⑦ B.②③④①⑤⑦⑥ C.②③④①⑤⑥⑦ D.③②①④⑤⑥⑦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
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④①⑤⑦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加一小团棉花,图中装置正确; 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出原有空气; 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反应剧烈,故应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沙. 【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图中装置正确,故A正确; 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 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反应剧烈,火星四射,热的溅落物会炸裂瓶底,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气体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的方法;了解常用气体的收集方式等.
15.实验室通常是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如果我们用横坐标(X)表示反应所需的时间,纵坐标(Y)表示产生氧气的质量,则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首先必须熟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生成氧气和水,氧气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依次增大,一直到过氧化氢消耗完质量不变,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根据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水,氧气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依次增大,一直到过氧化氢消耗完质量不变,故C符合. 答案: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过氧化氢分解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图象解题时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5分) 16.回答下列问题:
(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①不可以加热,也不可以作反应容器的是 ;②取用固体一般用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 ;④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仪器是 . (2)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我们可以知道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含量增多的成分是 ,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
(2)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①不可以加热,也不可以作反应容器的是量筒;②取用固体一般用的仪器是药匙;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④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仪器是集气瓶. (2)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含量增多的成分是水蒸气、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氮气;故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气.
故答案为:(1)①量筒;②药匙;③烧杯;④集气瓶;(2)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气. 【点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
17.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常充在食品包装袋里以防腐的是 ; (2)用于炼钢的气体是 ;
(3)可制作成霓虹灯等电光源的是 ; (4)发令枪击发时产生的白烟是 ;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 ②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水银②5%的过氧化氢溶液③氮气④液态空气⑤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解答即可.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常充在食品包装袋里以防腐的是氮气; (2)用于炼钢的气体是氧气;
(3)可制作成霓虹灯等电光源的是稀有气体; (4)发令枪击发时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①水银②5%的过氧化氢溶液③氮气④液态空气⑤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属于混合物的是5%的过氧化氢溶液;液态空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 故答案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②④⑤.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多,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科学规律,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多思考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1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①木炭燃烧: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③酒精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④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
以上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序号,下同),分解反应的有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①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Fe3O4.反应物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③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
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物质与氧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故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①②;分解反应的有④
故答案为:①C+O2CO2;②3Fe+2O2Fe3O4;③C2H5OH+3O22CO2+3H2O;
④2H2O22H2O+O2↑.①②;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9.根据以下装置图回答:
(1)写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填氧气的性质);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E进行收集,收集该气体的最佳时刻是 ,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E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的密度来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收集装置分析气体的性质.
【解答】解:(1)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氧气有助燃性,所以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A;氧气的
锰酸钾
密度比空气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气体应从a端导入.故填:a;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A,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E进行收集,开始导管冒出的是空气,需要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而且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说明了甲烷气体难溶于水,收集满甲烷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说明甲烷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填:A;导管口的气泡连续而且均匀冒出时;难溶于水;甲烷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20.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所示装置做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铁架台均已略去)请回答: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作用.
(2)分析改用乙装置后,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的原因: .
(3)老师又设计了另一个改进的丙装置,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根据(2)推测的原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 .
为了进一步研究“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1)[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2)[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时间 1 5%H2O2 1g水泥块 165秒 2 5%H2O2 1g MnO2 46秒 (3)[进行实验]图丁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4)[实验记录]
(5)[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 和 是否改变.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来分析; (2)根据两个装置的不同点考虑; (3)根据浓硫酸的性质来分析;
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和催化剂的性质及其反应物的浓度等方面的知识,联系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故填:催化; (2)根据两个装置的不同点考虑;故填:水蒸气冷凝,得到干燥的氧气;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氧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故填:干燥; (3)因为排水法容易准确地判断收集满氧气的时间.故填:排水法;
(5)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的有关数据,可知分别用1g水泥粉和1gMnO2做催化剂,来催化反应时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52s和35s;由此可知,用1gMnO2做催化剂要比用1g红砖
粉做催化剂时,化学反应速率要快.因此,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H2O2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故填:H2O2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反思]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故填:质量;化学性质. 答案: (1)催化;
(2)水蒸气冷凝,得到干燥的氧气; (3)干燥; [实验方案] (3)排水法;
(5)H2O2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反思]质量;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收集气体的方法、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其正确设计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