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知识归纳)
一.考点梳理
一.近代无产阶级的斗争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年
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人为改善劳动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工人运动欧洲兴起。 2.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 3.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4.目的: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5.性质:它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结果: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例:【江苏盐城卷】《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在于( )
A、提出人文主义思想 B、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C、揭穿教会神创论 D、阐述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三)巴黎公社:1871年
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投降,资产阶级政府准备镇压人民。 主要事件:1871年5月21-28日,“五月流血周” 性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四)《国际歌》:1.创作背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2.作词:欧仁·鲍狄埃。 3.作曲:狄盖特。4.影响: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二.一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一战影响,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政权并存。
时间:1917年11月;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3.经过:列宁到彼得格勒指挥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为“十月革命”。
4.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5.意义:⑴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⑵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例:【山东菏泽卷】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独特道路”的最佳理解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C.斯大林的现代化道路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列宁时期:
(1)内战时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2)内战结束后,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例:【四川广安卷】“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 2.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 (1)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国防力量加强。加快实现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2)政治方面: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①形成标志: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②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在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指令性经济计划。政治上,党和国家决策集中到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3)评价斯大林模式:
①积极性: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B.列宁的现代化道路 D.暴力革命道路
②消极性: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1)目的:主要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
(2)内容: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3)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1)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
(2)具体做法: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使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3)结果:国家权力分散,分裂趋势加强。 3.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 ③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2)时间:1991年底。
①标志:“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由社会主义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③影响:标志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例:【四川巴中卷】“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该材料生动的描述了( )
A.美国的历史 B.苏联的历史 C.英国的历史 D.法国的历史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匈牙利的改革
2.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 3.东欧剧变:1989-1990年
(1)实质: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2)结果: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统一。 例:【山东省泰安卷】引发右图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B.东欧剧变C.苏联的“八一九事件”D.美苏争霸B 二.重点解析
1. 一位学者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的发展特点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其中“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标志性史实分别是什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因此说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说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由理论到实践”的标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说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理论到现实”的标志。
例:“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史实是(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结果有何不同? 建立的社会制度不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例: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
A.革命进行的方式 B.人民群众的参与 C.旧统治的结束 D.建立的社会制度 3. 俄国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1)历史原因:苏联长期推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误积累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4)根本原因:苏联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从而在美
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量对比失调。
例: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长期的美苏争霸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西方的经济封锁A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实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回到资本主义社会。说明了社会主义遭遇了挫折。
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由社会主义社会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但苏联解析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只能说社会主义遭遇了挫折。这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方法点睛
1.图示法。如:利用图示来描述俄国名称的演变。
沙俄 俄国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2.综合法。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推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误积累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长期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4)根本原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量对比失调。 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专题1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对应练习)
一、选择题(2×15=30分)
6.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7. 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对20世纪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俄国二月革命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8. 下图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绘? A.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 B.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 C.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 D.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
9. 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邓小平却只有1.524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 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0. 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 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12.“它结束了曾对 20 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德国分裂B.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C.苏联解体D.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13.小方同学以改革为主题整理了一组复习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B.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繁荣富强 14.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应不断进行改革来完善 B、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5. 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与以上描述有关的事件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苏联解体 C.八一九事件 D.东欧剧变 二、非选择题(2×10=20分)
16.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引自《中国儒学与欧洲启蒙思想》 (1)材料一中提到儒家学派创始人是谁?(1分)哪一学说体现了其核心思想主张?(1分)。
(2)材料一中提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是什么?(1分)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请写出他的一项主要代表作品。(1分)伏尔泰是著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请写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1分) 材料二
(3)图一中严复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主要救国主张是什
么?(1分)图二中陈独秀领导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该运动传播了哪些新思想、新理论?(2分)
材料三 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
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恩”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4)马克思丰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分别是什么?(2分)
17.初,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新冷战”。探究俄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之路】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请根据材料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尽管这次改革是农奴主总代表沙皇主持的,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改革?(2分)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2)材料二是对苏俄哪次改革的评价?请列举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 【政权变化】
(3)俄国通过哪次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于哪一年成立苏联?(2分) 材料三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摘自《大国崛起》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 【俄国外交】
(5)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它进行的哪次战役成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后,又形成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暂时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俄国在这一局面中处于什么地位?(1分)
专题1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知识归纳)
一.考点梳理
一.近代无产阶级的斗争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年 6.B
二.一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俄国十月革命 5.A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B
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3. B3. B 二.重点解析 1. B2.D4. A
专题1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对应练习)
一、选择题(2×15=30分)
1.B2.D3.B4.B5.C6.C7.D8.A9.D10.C11.B12.C13.D14.C15.B 二、非选择题(2×10=20分) 16.
【答案】(1)孔子。(1分)。“仁”的学说。(1分)
(2)人文主义。(1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答出一项即可,1分)伏尔泰的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1分) (3)严复: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1分)新思想、理论: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一点一分,共2分)
(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巴黎公社。(1分)十月革命(1分) 17. 【答案】
(1)因为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资金);农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国内市场等。
(2)新经济政策;农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粮食;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3)十月革命;1922年; (4)苏联解体;
(5)斯大林格勒战役;属于“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成员之一。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山东省成武县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知识归纳和对应练习专题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