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体会惠特尼所发明的“标准化”方法的奇妙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提升学生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小贴士:(请用20分钟完成预习)
1.认真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不会的多写几遍。并将生字形成的新词用圆圈划出来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批注在书上。
2.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段,用“——”划出来,并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3.找出自己读文后不懂的问题,思考后将问题写在小黑板的“学贵于疑”栏中,等待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
第一课时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从发明家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过渡: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3.自由读文,自学生字新词。
4.抽读生字,注意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 5.字词质疑,全班讨论解决。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会认“械、傅”等4个生字,会写“枪、傅”等9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惠特尼发明的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3.学习文中的特殊句式。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探究点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
探究点二:
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探究点三:
除了赞扬发明的奇妙之外,文章还写了什么? 合作求解:知道分段,感悟大意。
第一段(1—2)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第二段(3—9)美国独立不久,政府需要定制4万多支步枪,可时间紧迫。 第三段(10——12)惠特尼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办法,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签订了定制4万支步枪的合同。
四、作业布置: 1.复习巩固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给下列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
机械( )捍卫( ) 恩惠( )损失( )
2.请给句子换个说法。
没有人相信他有这个能力。(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板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
生产方式“标准化”
三简便:制造、组装、修理
第二课时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阅读课文,知道惠特尼发明的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2.学习文中的特殊句式。
3.从惠特尼的发明与爱迪生等人发明的不同中启发学生要有创新意识。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从文章内容入手,感悟文章的中心。
(1)出示句子: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啊!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2)齐读句子,画出句中的关联词语。
(3)质疑:通过这个关联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4)师引导:正因为如此,所以作者赞叹惠特尼的发明很?????? 除了这句话,文章的哪一自然段也在赞扬这个发明的奇妙? 2.讲述文章3——9自然段。 (1)轻声读文。
(2)出示句子“许多人都说惠特尼是个不知深浅的骗子”人们为什么这么说?
(3)用波浪线画出说明制造工艺落后的句子。这么落后的制造工艺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不便?
(4)质疑:惠特尼是如何说服杰斐逊总统的?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1.分小组,学惠特尼现场介绍他发明的方法。 2.小组代表上台介绍他发明的方法。 制造方便 、组装方便、修理方便
五、总结提升: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日常生活所见,说说你所见过的标准化批量生产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为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瓦特发明蒸汽机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 贝尔发明了电话 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 东西 却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
2.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啊 它启发我们 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 还表现在科学的 方法 上
板书设计:
有形的发明:蒸汽机、电灯泡、电话??? 他发明了么科学的“方法” 无形的发明:“标准化”生产模式 课后反思:
《寓言二则》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正确朗读文言文,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明白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能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语文大观:
寓言是一种极古老的文学形式,在华夏典籍中,“寓言”一词见于《庄子》,所谓“寓言十九,籍外论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借故事寄托要表明的意思。在西方,寓言也是一种成熟及早的文学形式,像著名的《伊索寓言》、《圣经.旧约》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段子,就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预习案:
1.给画横线的字加上正确的读音。
涉江者 遽契其舟 坠 郑人买履 自度其足 宁信度 2.试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求---- 楚--- 涉----- 欲---- 度---- 惑---- 契---- 宁---- 遂---- 我的疑问:
把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等待和同学、老师探究。 探究案:
合作探究: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用“圈点勾画”的办法在书上作批注,一个一个地开始以下探究点任务,遇到困难在小组内探究解决,做好一对一交流,小组中交流,做好展示准备。
探究点一:
对照译文,说说古文的意思。
探究点二:
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买履的人为什么买不到履?他们错在哪儿? 我的收获:
训练案:
一、阅读下面的古文,结合注释,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出自《战国策 齐策二》)
注释:祠:祭祀。 且:将要,快要。 固:本来。 安:怎么,哪里。舍人:旧时贵族家中所养的帮忙的人。 亡:失去,丢失。 引:取过来。卮:(zhi)古代盛酒的器皿谓:告诉,这里当“商量”讲。
思考题: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 )( )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 ) ( )
(2)这则寓言写的是( )的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3)给这则寓言加个合适的题目:《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勤奋努力,( )才能有所作为。
2.( )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 )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3.( )他只读过小学,( )他通过自学,取得了研究生学历。 二、修改病句。
1.她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颜色。 2.我认真地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3.我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4.我们必须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送你一句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我会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2.我发现这些字词容易读错。
3.我要做摘录笔记,记住好词好句。 4.我会仿写句子。
5.我积累了很多成语。
交流合作
1.大声读词语,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一会儿和学习伙伴交流。 2.对学:互读词语,正音。 我要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对子交流。
3.群学:
(1)组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 (3)讨论:与方法有关的成语。
展示激励
积累展示:我要把自己积累的词句和成语读给大家听。 书写展示:我要把这些词工整的抄下来。 达标测评:
1.我会听写这些词语。 2.我会背诵并书写成语。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我会读古诗。
我发现这些字词容易读错。 我会仿写句子。 交流合作:
大声读古诗,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对学:互读古诗,正音。 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1)组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诗句的意思。作者的情感。
展示激励:
积累展示:我要把自己积累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朗读展示: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感情读读这两首诗。 书写展示:我要把这两首诗工整的抄下来。 达标测评: 我会背诵古诗。 我会默写古诗 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仅要肯下功夫,更要肯动脑筋。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育学生做事不仅要肯下功夫,更要肯动脑筋。 2.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你们做事时遇到过困难吗?遇到困难你们是怎么做的? 呈现目标:
1.阅读课本上的故事,明白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2.寻找学习中的好方法。 自学、交流:
1.阅读故事,看看阿普拉是怎么做的?爱迪生是怎么做的?
2.交流:读了故事,你想说点什么?你在学习时,注意总结和寻找最好的方法了吗?
3.全班交流:结合实际,围绕“下功夫重要,科学方法更重要”来说。 4. 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复习知识?背书有什么窍门?
第二课时
导入 同学们,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和窍门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献出好点子:
小组交流(评出最佳点子)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笔下生花
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法和窍门写下来。 课后反思: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新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方法 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