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物质发生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原子可以被创造,但不能被消灭 C.原子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创造 D.原子总是不断地被创造和被消灭
3.化学上经常要使用下列各种“表”,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并利用下表,能够计算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 )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B.元素周期表 C.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 D.物质的密度表
4.两种化合物都有甜味,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一定相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一定相同 C.性质、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D.分子中某些原子的结合方式可能是相似的
5.某混合物其组成特点是“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处处相同”,这种混合物不可能是( ) A.食盐水 B.黄泥水 C.空气 D.不锈钢
6.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在下列食物中,不能给这个“化学工厂”提供能量的是( ) A.鸡蛋 B.花生油 C.矿泉水 D.馒头
7.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1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8.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 )
A.溶液质量分数 B.溶液的pH
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9.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 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二、简答
11.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①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②给水通直流电; ③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⑤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
12.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不在标准内,标准一: ,包括的物质 _;标准二: ,包括的物质 . 13.物质组成的奥秘
在下列概念中,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能够从中获取物质类别信息的是 .
①催化剂;②化学电池;③溶液;④可燃物;⑤高分子化合物;⑥混合物;⑦无机化合物;⑧元素;⑨碱;⑩碳水化合物. 14.物质构成的奥秘
请将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填在空格内: 物质(产品)名称 化学式 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电能芯片 氯化氢气体 干冰 CH3CH2OH Ca2+ Cl﹣ 15.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探秘氢氧化钠
3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这份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但不能确定是否完全变质.请你从下列药品中选择合适的试剂,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药品: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 你的实验方案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中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 .
(2)如果给你一份未知浓度的稀硫酸,要求通过定量实验,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即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含量),请你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你设计一个提纯该样品的实验方案,以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方案 16.用科学方法认识和改造物质
只有正确认识了物质,才能合理改造和应用物质.请你运用归纳/演绎、实验、比较/对比等科学方法认识氯化钠.
(1)用归纳演绎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已知下列反应:HCl+AgNO3═AgCl+HNO3MgCl2+2AgNO3═2AgCl↓+Mg(NO3)2
①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运用(填“归纳”或“演绎”) 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填“归纳”或“演绎”) 法. (2)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①要验证(1)②中“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断,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有实验法认识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 .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通过比较/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选字母编号,下同) ,不同点有 . A.易溶物质
B.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方向 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D.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E.23℃时的溶解度
F.40℃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
(4)用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改造物质
从古希腊炼金士到今天的化学工作者,都用了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证明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可采用蒸馏法和结晶法中的 ,在生活生产中通过蒸馏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 ,通过结晶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 .
17.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贝壳15克,加入150克7.3%的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9.72克.(假设贝壳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有人认为,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按如下方案计算:根据“150克7.3%的盐酸溶液”,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原理求得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求出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以上方案是否正确? . (2)计算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5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物质发生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决定着物质的宏观变化进行解答; B、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也会发生相互作用进行解答; D、根据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解答.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决定着物质的宏观变化,故A正确; B、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外界条件,故B错误; C、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故C错误; D、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原子可以被创造,但不能被消灭 C.原子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创造 D.原子总是不断地被创造和被消灭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6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物质发生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决定着物质的宏观变化进行解答; B、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也会发生相互作用进行解答; D、根据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解答.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决定着物质的宏观变化,故A正确; B、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外界条件,故B错误; C、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故C错误; D、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原子可以被创造,但不能被消灭 C.原子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创造 D.原子总是不断地被创造和被消灭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6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鲁教版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