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
杭州二中高二年级物理期终考试(学考模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
时间80分钟。
本卷计算中,g均取10m/s2。
试卷I
一、选择题(本题为所有考生必做。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3年3月,在F1马来西亚站比赛中,由于赛车速度快,某摄影者在拍得的赛车照片中出现了重影现象,现测得赛车上一点的重影痕迹长度为1.6cm,而实际长度为1.8m的赛车在照片中的长度仅为4.0cm,现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为0.01s,由此可算出赛车速度为 A.180m/s B.16m/s
x C.40m/s D.72m/s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求出12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是
A.可求出物体的初速度 B.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C.可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D.可求出物体通过的路程
3.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如下框图所示:
其中方框4中是
A.提出猜想 B.数学推理 C.实验检验 D.合理外推
4.如图所示,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B.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C.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不受摩擦力作用
D.无论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还是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A的作用力均相同
6.下列物理量中的“-”号表示方向的是
A.室外气温t=-5.0℃ B.物体的速度v=-2.0m/s
C.物体的重力势能EP=-12.0J D.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5.0V 7.如图所示,A、B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体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F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上的外力,已知A、B的接触面,A、B与斜面的接触面均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
B.A、B一定沿斜面向下运动 C.A、B对斜面的压力相等
D.A、B受的合外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相等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静止在水平面上, 一质量为m的物体B正沿A的斜面下滑,三角形木块A仍然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确的是
A.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可能小于(M+m)g B.水平面对A静摩擦力方向不可能水平向左 C.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可能为零 D.若B沿A的斜面下滑时突然受到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如果力F的大小满足一定条件,三角形木块A可能会立刻开始滑动
9.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F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A.该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C.该同学击打筒的上端是为了在克服球筒的惯性 D.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10.如图,斜面上有a、b、c、d四点,ab=bc=cd.从a点正上方O点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它落在斜面上b点.若小球从O点以速度2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它落在斜面上的 A.b与c之间某一点 B.c点 C.c与d之间某一点 D.d点
11.有一种大型游戏器械,它是一个圆筒形容器,筒壁竖直,游客进入容器后靠筒壁站立,如图所示,当圆筒开始转动后,转速加快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地板塌落,游客发现自己没有落下去,这是因为 A.游客处于超重状态 B.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C.游客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D.筒壁对游客的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12.有一种杂技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光滑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高速行驶,做匀速圆周运动。右图中虚线圆表示轨迹,轨迹离地面高度为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越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将越大
B.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越大 C.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越小
D.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将越大 13.下列所述的实例中(均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的是 A.木箱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
B.小石块被竖直向上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C.人随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 D.子弹射穿木块,子弹在木块中运动的过程
1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25kg的小孩从高度h=3.0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2.0m/s。关于小孩所受各力对小孩做的功,下列计算结果中正确的是 A.重力做功500J B.支持力做功50J C.阻力做功700J D.合力做功50J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
点的速度分别是vA和vB,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力F对物块做的功W为
1212
A.W>mvB-mvA
22112
B.W=mv2-mv
2B2A112
C.W=mv2A-mvB 22
D.由于F的方向未知,W无法求出
16.如图所示为某中学科技小组制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质量为m的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前进的距离为s,且速度达到最大值vm.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那么这段时间内 A.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B.小车受到的牵引力逐渐增大
C.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所做的功为Pt D.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做的功为Fs?12mvm 217.在以下实验中摩擦力的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是 ...
A.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C.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8.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下列哪些措施是对于改进实验结果无帮助的 .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要适当大一些 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一些
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平行且贴近木板面 D.拉橡皮条的绳要细,而且要稍长一些
19.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A.始终是均匀的 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
20.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图的哪一个
21.利用图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
v2
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计算出高度h
2g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22.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A的上端连一轻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将弹簧上端B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使B点上移距离为L,此时物体A也已经离开地面,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功mgL B.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加mgL C.系统增加的机械能小于mgL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为所有考生必做。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3.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A跟同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B相碰,结果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从本质上看是因为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 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 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 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 24.如图所示,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点为半圆弧的圆心,?NOP= 90°。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这时O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若将N处的点电荷移到P点,则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变为E2,则E1与E2之比为
A.1:2 B.2:1 C.2:1 D.1:2
25.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其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所示,A、B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增大些,下列采取措施可行的是
A.断开开关S后,将A、B两极板分开些 B.断开开关S后,将A、B两极板靠近些 C.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分开些
D.保持开关S闭合,将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
26.两平行金属板间为匀强电场,不同的带电粒子都以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飞入该匀强电场(不计重力),要使这些粒子经过匀强电场后有相同大小的偏转角,则它们应具备的条件是
A.有相同的动能和相同的比荷 B.有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质量 C.有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比荷 D.只要有相同的比荷就可以
27.关于电源的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动势实质上就是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B.电动势越大,电源两极间的电压一定越高
C.电源的电动势与电压的单位相同,但与电压有本质的区别 D.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两极间的电压 28.下列单位换算关系错误的是 ..
A.1H?1V?s/A B.1Wb?1V?s C.1T?1kg/A?s2 D.1T?1kg?s/C
29.如图所示是质谱仪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带电粒子a、b经电压U加速(在A点的初速度为零)后,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分别打在感光板S上的x1、x2处.图中半圆形的虚线分别表示带电粒子a、b所通过的路径,则 A.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B.a的电荷量一定大于b的电荷量
C.在磁场中a运动的时间大于b运动的时间
qa??qb? D.a的比荷?大于b的比荷?ma??mb?
3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只要仪器选得正确,可保证没有系统误差
B.用伏安法测电阻,不论是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电流表内接法,都存在系统误差 C.用欧姆表测电阻,既准确又方便
D.伏安法测电阻,存在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 31.某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所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20 Ω,连接电路的实物图如右图所示.该学生接线中错误的和不规范的做法是 ①滑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②电流表接线有错 ③电压表量程选用不当 ④电压表接线不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
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开关S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 A.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过高
C.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 D.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
三、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33.如图所示,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abc=∠bcd=135°.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
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2+1)ILB 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2-1)ILB 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2+1)ILB 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2-1)ILB 3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t为光敏电阻(光
照强度增加时,其电阻值减小).现增加光照强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灯变暗,A灯变亮 B.R0两端电压变大
C.B灯变亮,A灯变暗 D.电源总功率变小
35.如图所示,界面PQ与水平地面之间有一个正交的匀强磁场B和匀强电场E,在PQ上方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A由O静止开始下落,穿过电场和磁场到达地面.设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复合场中,小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在复合场中,小球下落过程中的电势能增大
C.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到水平地面时的动能等于其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总和
D.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大磁感应强度,小球从原来位置下落到水平地面时的动能不变
试卷II
说明:在答卷II上答题时应使用钢笔或圆珠笔。
四、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20分。第36题、第37题均6分,第38题8分,所有考生必做) 36.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OP放置在水平面内,MO间接有阻值为 R=3 Ω的电阻.导轨相距d=1 m,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质量为m=0.1 kg,电阻为r=1 Ω的导体棒CD垂直于导轨放置,并接触良好.用平行于MN的恒力 F=1 N向右拉动CD.CD受到的摩擦阻力Ff恒为0.5 N.则: ①CD运动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②当CD达到最大速度后,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③当CD的速度为最大速度的一半时,CD的加速度是多少?
37.一滑块(可视为质点)经水平轨道AB进入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BC.已知滑块的质量m=0.50kg,滑块经过A点时的速度vA=5.0m/s,AB长x=4.5m,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10,圆弧轨道的半径R=0.50m,滑块离开C点
后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h=0.10m.求: ①滑块第一次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 ②滑块刚刚滑上圆弧轨道时,对圆弧轨道上最低点B的压力大小;
③滑块在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8.冬季有一种雪上“俯式冰撬”滑溜运动,运动员从起跑线推着冰撬加速一段相同距离,再跳上冰撬自由滑行,滑行距离最远者获胜,运动过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某一质量m=20kg的冰撬静止在水平雪面上的A处,现有质量M=60kg的运动员,用与水平成??37?角的恒力F=200N斜向下推动冰撬,使其沿AP方向一起做直线运动,当冰撬到达P点时运动员迅速跳上冰撬与冰撬一起运动(运动员跳上冰撬瞬间,运动员和冰撬的速度不变)。已知AP距离为s=12m,冰撬与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不计冰撬长度和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求: ①冰橇在AP间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②冰撬从A到P的运动时间;
③冰撬从P点开始还能滑行的距离。
2013学年第一学期
杭州二中高二年级物理期终考试(学考模拟)
物理答卷
四、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20分。第39题、第40题均6分,第41题8分) 36. 37. 38.
杭州二中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14 D 2 C 15 B 3 C 16 D 4 C 17 A 5 D 18 B 6 B 19 D 7 D 20 C 8 C 21 D 9 D 22 C 10 A 11 C 12 D 13 B 二、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题号 答案 B B A C C D D B B D 三、选择题(本题分2组。每组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33 34 35 题号 答案 A B C 四、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20分。第39题、第40题均6分,第41题8分)
36.(1)8 m/s (2)3 W (3)2.5 m/s2 37.(1)??mgx?1212mvB?mvA vB?4m/s 222vB(2)N?mg?m N?21N 对圆弧轨道上最低点B的压力大小为21N
R(3)vC?2gh?2m/s
1122mvC?mvB Wf?1.0J 22 ?mgR?Wf?
(1) 38.冰橇的加速度为
Fsin???(mg?Fcos?)?ma1 3分
得到a1=4.8m/s2 2分 (2)因为s?t1=5s
12a1t1 3分 22分
(3)设在p点的速度为vp:vp=a1t1 2分
在减速阶段:?(m?M)g?(m?M)a2
所以a2=2m/s2 2分 滑行的距离为s?
Vp22a2?28.8m 2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二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