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教学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知识条目 1.原电池的概念 2.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电极反应式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必考要求 a b a 加试要求 a b b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2.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能力要求 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3.会书写简单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实验步骤 ① 锌片逐渐溶解,现象 表面有气泡;铜片表面无气泡 ②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但氢气在铜片上产生,导线中有电流 ③ 两锌片逐渐溶解且表面都有气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导线中无电流 乙醇是非电解质,与Zn、Cu都不反应 无现象 ④ 锌与稀硫酸发生解释或说明 置换反应产生H2,而铜则不能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②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具备这种特点的装置名称是什么? 答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装置称为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

①分析下图并填空:

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H2↑。

②能量转化过程: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这样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断发生,闭合回路中不断有电子流产生,也就形成了电流,即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及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答案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具体条件是 ①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②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导线: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2+

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FG

解析 图中A、B都只有一个电极,C中是两个活动性相同的电极,E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

2

H不能形成闭合回路,它们不属于原电池,属于原电池的只有D、F、G。

思维启迪 原电池的判定方法:一看反应原理(能否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二看构成条件(两极一液成回路: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中c(H)减小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 B

解析 显然,电极a、b与电解质溶液稀H2SO4组成原电池。因活动性a>b(碳棒),所以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a(负)极:a-ne===a(氧化反应);b(正)极:

n+

nnH++ne-===H2↑(还原反应)。由于正极放电消耗H+,溶液中c(H+)减小。在外电路中,电

2

子由a极流向b极。 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变化是________。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2e===A (2)Cu+2e===Cu (3)增大 (4)D>A>B>C

解析 据图Ⅰ知活动性:A>B,A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2e===A;据图Ⅱ知活动性:

2+

2+

2+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3

B>C,正极反应式为Cu+2e===Cu;据图Ⅲ知活动性:D>A,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故c(H)减小,pH增大。据Ⅰ、Ⅱ、Ⅲ知活动性:D>A>B>C。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被腐蚀,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

(1)钢铁表面形成的电解质溶液中溶有O2,通常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 (2)钢铁表面会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负极是Fe,正极是C。

(3)负极反应式是2Fe-4e===2Fe,正极反应式是2H2O+O2+4e===4OH。

(4)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2H2O+O2===2Fe(OH)2,4Fe(OH)2+O2+2H2O===4Fe(OH)3,最终生成红色的铁锈(Fe2O3·xH2O)。

(5)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3.设计原电池

如:把Fe+2Fe===3Fe设计成原电池,可用Fe作负极,铜(或石墨)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4.保护金属设备

如:船体是钢铁材料,在海水中易被腐蚀,在船体外壳焊接上比铁活泼的金属(如Zn),则构成以Zn、Fe为电极的原电池,Zn被消耗掉而Fe得到保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可比较金属活动性

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弱。 2.形成原电池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如金属表面形成原电池会加速金属被腐蚀,即金属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3.在钢铁腐蚀过程中,下列五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 ) ①Fe转化为Fe ②O2被还原 ③产生H2 ④Fe(OH)3失水形成Fe2O3·xH2O ⑤杂质碳被氧化 A.只有①② C.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在腐蚀过程中,负极Fe-2e===Fe,正极O2或H得电子,Fe与OH结合生成Fe(OH)2,Fe(OH)2被氧化生成Fe(OH)3,Fe(OH)3失水形成铁锈。

4

2+

2+

2+

3+3+

2+-

2+

B.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可用______作负极,______作正极,__________作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Fe+Cu===2Fe+Cu (2)铜 石墨 FeCl3溶液

Cu-2e===Cu 2Fe+2e===2Fe

解析 该氧化还原反应可拆分为如下两个半反应: 氧化反应(负极反应):Cu-2e===Cu。 还原反应(正极反应):2Fe+2e===2Fe。

故Cu作负极,活动性比Cu差的材料作正极,如Ag、C等,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

3+

2+

2+

2+

3+

2+

3+

2+

2+

1.下列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答案 C

解析 C选项中两种金属都不能和稀H2SO4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项中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5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 C.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①正确;②在发生反应时,原电池的正极要得到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负极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②错误;③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若用铜作负极,碳棒作正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此反应仍然不能发生,③错误;④碳棒可以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④错误;⑤可以用铜作负极,碳棒作正极,AgNO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此时即可发生反应Cu+2Ag===2Ag+Cu,⑤正确。故A正确。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2+

2+

B.①④⑤ D.②⑤

A.两个装置都构成了原电池

B.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 C.两烧杯中的锌片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答案 B

解析 甲中构成了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氢离子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因为没有形成闭合电路。构成原电池后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4.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答案 B

解析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①③相连时,①为负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产生,说明④为负极;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为负极。综

6

B.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 C.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①正确;②在发生反应时,原电池的正极要得到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负极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②错误;③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若用铜作负极,碳棒作正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此反应仍然不能发生,③错误;④碳棒可以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④错误;⑤可以用铜作负极,碳棒作正极,AgNO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此时即可发生反应Cu+2Ag===2Ag+Cu,⑤正确。故A正确。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2+

2+

B.①④⑤ D.②⑤

A.两个装置都构成了原电池

B.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 C.两烧杯中的锌片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答案 B

解析 甲中构成了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氢离子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因为没有形成闭合电路。构成原电池后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4.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答案 B

解析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①③相连时,①为负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产生,说明④为负极;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为负极。综

6

B.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教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071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