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上期 高2014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两卷答案均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答题卡应写上班级、学号、姓名。
命题人:高二语文组 审题人:王正可
一、积累与应用(37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敕造(chì) 咀嚼(ju?) 盥洗(huàn) 瘦削不堪(xuē) ....B.夹袄(jiā) 两靥(ya) 朱拓(tà) 模样周正(mú) ....C.蹙缩(cù) 歆享(xīn) 炮烙(páo) 少不更事(gēng) ....D.窈陷(āo) 贾人(gǔ) 忖度(cǔn)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缪种 迷惘 烟霭沉沉 膏梁子弟 B.寒暄 安分 白浪涛天 放诞无礼 C.鞭笞 伶俐 皮开肉绽 百无聊奈 D.潦倒 杜撰 孽根祸胎 宽宏大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容易把不经之谈当作新闻。这种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大,造成的影响更广泛,后果更严重。
B.在刚刚结束的成都七中田径运动会上,他不孚众望,像风一样冲过终点,获得了高 .... 二年级组男子100米冠军,并打破了校纪录。
C.这场篮球赛,洛杉矶湖人队在科比受伤提前离场的情况下,最终以一分险胜纽约尼克斯队,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D.被紧急安排到家属休息室处理医患纠纷的肖处长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闹得沸反..盈天。她知道事情有些不好办了。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B.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D.《蒋勋说红楼梦》,粗略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5.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30字。(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
1
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30字 6.请根据下联,把上联补写完整。(4分) 上联:红楼梦 , 下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二)名篇名句(10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一句一分,见错不得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
扪参历井仰胁息, 。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 , 。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白帝城高急暮砧。
(5)一去紫台连朔漠, , ,环佩空归夜月魂。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7)醉不成欢惨将别, 。
(8)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9)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0)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 此情可待成追忆? 。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6分)
8.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在《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晴
雯。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姐、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红楼梦》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虽然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但是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显示了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作品的抒情性比其叙事性弱。
2
D.曹雪芹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深刻细腻地描写了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冲突。
E.《红楼梦》中以“未闻其声,先见其人”的写法出场的人物是王熙凤,她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等,但她也有非凡的治家本领,“协理宁国府”就展现了她出众的才干。 9.《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安排林黛玉住在潇湘馆,请谈谈潇湘馆景物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4分)
二、阅读与鉴赏(5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8分)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0.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主要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11.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平当字子思,少为大行治礼丞,察廉为顺阳长、栒邑令,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高皇帝圣.
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犹周文、武之追王太王、王季也。此汉之始祖,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书》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 顷之,使行流民幽州。举奏刺史二千石,劳俫有意者,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
3
民急。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坐法,左迁朔方刺史,复征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
先是,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白言昌陵不可成,下有司议。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后上遂封长。
哀帝即位,征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侯。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邪??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余,卒。
(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一》,有删改)
12.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 稽:考核 .B.顷之,使行流民幽州 行:出使 .C.视事日寡,辅政未久 视事:任职 ..D.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自请退职 ...1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然指意略同 曲罢悯然 ..B. 天地之性人为贵 朕之不德,何必君罪 ..C. 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 歌以赠之 ..
D. 孝莫大于严父 可以永年,传于亡穷 ..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当年轻时就开始做官并经常得到提拔,因通晓经书而被任命为博士,他论议事务
通透明畅,每当发生灾情异象,总是引经据典并分析得失。 B.丞相韦玄成上奏朝廷停止修建太上皇寝庙园,平当上书反对,并引经据典阐述理由,
皇上最终听取了他的奏议,下诏继续修建太上皇寝庙园。
C.太后的姐姐的儿子卫尉淳于长说昌陵不可建成,皇上就下诏官员奏议,平当虽然赞
同淳于长的观点,但反对策封淳于长,因此被贬官。 D.平当家中有人认为平当应该接受侯印,平当向家人说明拒绝受封的理由并上书辞官,
皇上安慰他并赐给他牛和美酒,要他好好养病。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4分)
译文:
(2)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3分)
译文:
4
(3)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3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16~18题。(9分)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16.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
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
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
5
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
造力。
17.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
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
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
用。
1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
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19~21题。(20分)
黛玉之死(有删改)
《红楼梦》
原来黛玉因今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及至回来吐了这一口血,心中却渐渐的明白过来,把头里的事一字也不记得了。这会子见紫鹃哭,方模糊想起傻大姐的话来,此时反不伤心,惟求速死,以完此债。 且说黛玉虽然服药,这病日重一日。紫鹃等在旁苦劝,说道:?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至于意外之事是再没有的。姑娘不信,只拿宝玉的身子说起,这样大病,怎么做得亲呢。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天天三四趟去告诉贾母。鸳鸯测度贾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况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不见黛玉的信儿也不大提起,只请太医调治罢了。
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黛玉又一面喘一面说道:?紫鹃妹妹,我躺着不受用,你扶起我来靠着坐坐才好。?紫鹃道:?姑娘的身上不大好,起来又要抖搂着了。?黛玉听了,闭上眼不言语了。
黛玉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的撑着,叫过雪雁来道:?我的诗本子。?说着又喘。雪雁料是要他前日所理的诗稿,因找来送到黛玉跟前。黛玉点点头儿,又抬眼看那箱子。雪雁不解,只是发怔。黛玉气的两眼直瞪,又咳嗽起来,又吐了一口血。雪雁连忙回身取了水来,黛玉漱了,吐在盒内。紫鹃用绢子给他拭了嘴。黛玉便拿那绢子指着箱子,又喘成一处,说不上来,闭了眼。紫鹃道:?姑娘歪歪儿罢。?黛玉又摇摇头儿。紫鹃料是要绢子,便叫雪雁开箱,拿出一块白绫绢子来。黛玉瞧了,撂在一边,使劲说道:?有字的。?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挣扎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便叫雪雁点灯。雪雁答应,连忙点上灯来。
6
黛玉瞧瞧,又闭了眼坐着,喘了一会子,又道:?笼上火盆。?雪雁只得笼上,搁在地下火盆架上。黛玉点头,意思叫挪到炕上来。雪雁只得端上来,出去拿那张火盆炕桌。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紫鹃唬了一跳,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不敢动。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经烧着了。紫鹃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呢。?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赶忙抢时,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那黛玉把眼一闭,往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紫鹃连忙叫雪雁上来将黛玉扶着放倒,心里突突的乱跳。好容易熬了一夜。
到了次日早起,觉黛玉又缓过一点儿来。饭后,忽然又嗽又吐,又紧起来。紫鹃看着不祥了,连忙将雪雁等都叫进来看守,自己却来回贾母。那知到了贾母上房,静悄悄的,只有两三个老妈妈和几个做粗活的丫头在那里看屋子呢。紫鹃因问道:?老太太呢??那些人都说不知道。紫鹃听这话诧异,遂到宝玉屋里去看,竟也无人。遂问屋里的丫头,也说不知。紫鹃已知八九,?但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又想到黛玉这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越想越悲,索性激起一腔闷气来,一扭身便出来了。自己想了一想,?今日倒要看看宝玉是何形状!看他见了我怎么样过的去!那一年我说了一句谎话他就急病了,今日竟公然做出这件事来!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齿的!?
忽然想起黛玉来,这时候还不知是死是活。因两泪汪汪,咬着牙发狠道:?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不见了!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一面哭,一面走,呜呜咽咽的自回去了。
李纨正在那里给贾兰改诗,冒冒失失的见一个丫头进来回说:?大奶奶,只怕林姑娘好不了,那里都哭呢。?李纨听了,吓了一大跳,连忙站起身来便走,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一头想着,已走到潇湘馆的门口。里面却又寂然无声,李纨倒着起忙来,想来必是已死,都哭过了,那衣衾未知装裹妥当了没有?连忙三步两步走进屋子来。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这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紫鹃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
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也便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19.结合文中信息,分析谁是害死黛玉的凶手。(至少答出两点)(6分)
7
20.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简要赏析。(6分)
21.根据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6分)
⑴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4分)
⑵宝玉!宝玉!你好??(2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艾青说: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2014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A.盥沐(guàn)B.夹袄(jiá) D.窈陷(yǎo) 2.D。A谬种、膏粱子弟; B白浪滔天; C百无聊赖
3.B。孚:信服。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这里应为“不负众望”。 A不经:不合道理。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C沸反盈天:意思是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D差强人意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4.D
5.考点: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
8
答案:全球化视野,争创世界一流的意识,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1点1分) 解析:抓住?缺乏??不够??建议?等动词。
6.参考答案:红楼梦,梦木石前盟,红颜还泪(符合对联要求1分,内容恰当3分) 7.(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7)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9)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C.作品是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具体见教材103页第二段说明;E 应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9.潇湘馆的主要景物是竹子,(1分)竹子有节,暗寓黛玉才华出众,品格高洁、清高;(1分) 潇湘馆的竹主要是湘妃竹,据典故,此竹上有泪斑,(1分)暗示了黛玉多泪的特点(或回答暗合小说开篇的“还泪故事”),也预示了黛玉的悲剧命运。(1分) 10、主要运用虚实结合、比喻、夸张的手法。(1分。答到两种即可,答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也算一种)“来疑沧海尽成空”运用夸张写出潮水涌来时,使人以为沧海(大海)的水整个儿都涌来,仿佛大海都空了的巨大威势;“万面鼓声中”运用比喻写出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的壮丽景象。(2分,结合诗句分析一种手法一分)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为下文铺垫。(作用1分)(虚实结合亦可: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拥挤到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的盛况。间接虚写突出钱塘潮的气势和吸引力,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烘托潮水的雄壮气象。中间则是正面实写,直接描写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11、词中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儿形象。(总写1分,英勇、搏击风浪、身手等答到两点可得分)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2分结合诗句分析)表现出作者对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弄潮儿豪迈气概的赞扬。(1分) 诗歌赏析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
9
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12.B.行:视察
13.C (A.转折连词,然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来;D.表比较/到) 14.C(“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平当认为已经连年修建,可以最终建成。观点与淳于长正好相反。)
15.(1)皇上停止修建昌陵以后,认为淳于长首先提出良策,又把册封淳于长的事交给公卿讨论。(罢,下,封,各1分,大意1分) (2)因上次奏议不正确获罪,(平当)被贬为钜鹿太守。(坐,左迁,各1分,大意1分) (3)如今我不起来接受侯印,正是(顾虑)子孙后代的原因啊。(所以,者也判断句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平当字子思,年轻时就做大行治礼丞,巡察廉政做了顺阳长、栒邑令,因为通晓经书而被任命为博士,公卿举荐平当,说他论议事务透彻明畅,侍从皇帝左右。每当发生灾情异象,平当总是引经据典,分析得失。文才儒雅虽赶不上萧望之、匡衡,然而他的作为和萧望之、匡衡做事的精神是大致相同。 从元帝开始,韦玄成做丞相,上奏朝廷停止太上皇寝庙园的修建,平当上书说:?《孝经》里说‘天地的至性以人为贵;人的德行没有高过孝的;孝行之大,莫过于孝敬自己的父亲,孝敬自己的父亲,莫过于与天相当那么大。那么周公就是这样的人啊。’高皇帝圣德,受命于天,拥有天下,后代应该尊奉以广泛流传其美名,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书》里说:‘考证祖辈建功立业的事迹,可以永志不忘,流传万世。’?皇上听取了他的奏议,下诏继续修建太上皇寝庙园。
不久,朝廷派平当去幽州视察流离的灾民。表奏推举二千石刺史,慰勉有心人,说明勃海盐池尚可使用,姑且不要禁止,来解救百姓急难。所到之处都被称颂,奉旨出使的有十一人,平当表现最为突出,升迁丞相司直。后因犯法,降职朔方刺史,后又征召为太中大夫给事中,多次升迁至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
在这以前,太后的姐姐的儿子卫尉淳于长陈述昌陵不可建成,皇上下诏让官吏再议。平当认为已经连年修建,可以最终建成。皇上停止修建昌陵以后,认为淳于长首先提出良策,又把册封淳于长的事交给公卿讨论。平当又一次提出异议,认为淳于长虽有善言,但功不及封爵。因上次奏议不正确获罪,(平当)被贬为钜鹿太守。后来皇上最终册封了淳于长。
哀帝即位,征召平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又为光禄勋、御史大夫,直至丞相。在一个冬天,赐爵关内侯。第二年春天,皇上派使者召见,想册封平当,平当病情很重,没有前去应召。有家人对平当说:?为什么不强打精神接受侯印给子孙后代呢??平当说:?我身居高位,已经背上白白吃饭的债了。强打精神接受侯印,回家卧床而死,死后也是有罪的。如今我不起来接受侯印,正是(顾虑)子孙后代的原因啊。?于是上书辞官。皇上回复说:?我从众人中选拔,让你担任宰相,你任职时间短,辅政没有多久,阴阳不调,冬天没大雪,旱象成灾,我没有德行,你又何必怪罪自己?又何必疑虑而上书辞官,归还关内侯爵位封邑?派遣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头,上等好酒十石。希望你好好养病多多保重。?后来过了一个多月,平当病逝。
10
16.B(A.“崇文”仅仅指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原文是说“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C.以偏概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原文说“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 D.偷换概念。原文说“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人文精神的核心”不是“敬老崇文的核心”。) 17.C(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 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老崇文”一个因素,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毛病。 D.无中生有。“敬老崇文”的目的说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18.A(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例可以作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19. ①贾宝玉。(1分)黛玉是被宝玉气死的,黛玉死时,宝玉正在和宝钗结婚,正如紫娟说的,“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是“令人切齿”的宝玉害死了黛玉。(2分) ②贾母。(1分)是贾母等人替宝玉安排了婚姻,黛玉病重时,“贾母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紫娟去回贾母时,“贾母上房静悄悄的”,是贾母的专断和无情害死了黛玉。(2分)
③凤姐(王熙凤)。(1分)是她偏偏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促成了金玉之婚,是她的冷漠和狠毒害死了黛玉。(2分) 20. ①运用了反衬手法,(1分)以音乐之喜反衬夭亡之悲,以迎喜热闹的气氛反衬潇湘馆的凄凉冷清,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令人难忘,震撼人心。(2分) ②运用了渲染手法,(1分)“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寥寥几笔,渲染了黛玉死时凄凉、阴冷、萧瑟的场景气氛,更加有力地烘托了小说主题。(2分)
21.(1)黛玉深深地体会到了贾府的冷漠无情,她觉得自己是纯洁的,她希望死后离开那个污淖的地方,回到她的家乡去。(2分)这句话否定了黛玉与贾府的亲情关系,表达了对亲人生活的绝望,(1分)同时表明了自己人格的纯洁和对爱情的忠贞。(1分) (2)这句揪人心肺的凄楚之声,倾泻了黛玉全部的爱和恨,是对宝玉一往情深的大胆倾吐,(1分)也是对扼杀自由爱情、造成她爱情悲剧的封建势力的愤怒控诉。(1分)
11
16.B(A.“崇文”仅仅指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原文是说“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C.以偏概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原文说“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 D.偷换概念。原文说“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人文精神的核心”不是“敬老崇文的核心”。) 17.C(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 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老崇文”一个因素,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毛病。 D.无中生有。“敬老崇文”的目的说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18.A(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例可以作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19. ①贾宝玉。(1分)黛玉是被宝玉气死的,黛玉死时,宝玉正在和宝钗结婚,正如紫娟说的,“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是“令人切齿”的宝玉害死了黛玉。(2分) ②贾母。(1分)是贾母等人替宝玉安排了婚姻,黛玉病重时,“贾母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紫娟去回贾母时,“贾母上房静悄悄的”,是贾母的专断和无情害死了黛玉。(2分)
③凤姐(王熙凤)。(1分)是她偏偏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促成了金玉之婚,是她的冷漠和狠毒害死了黛玉。(2分) 20. ①运用了反衬手法,(1分)以音乐之喜反衬夭亡之悲,以迎喜热闹的气氛反衬潇湘馆的凄凉冷清,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令人难忘,震撼人心。(2分) ②运用了渲染手法,(1分)“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寥寥几笔,渲染了黛玉死时凄凉、阴冷、萧瑟的场景气氛,更加有力地烘托了小说主题。(2分)
21.(1)黛玉深深地体会到了贾府的冷漠无情,她觉得自己是纯洁的,她希望死后离开那个污淖的地方,回到她的家乡去。(2分)这句话否定了黛玉与贾府的亲情关系,表达了对亲人生活的绝望,(1分)同时表明了自己人格的纯洁和对爱情的忠贞。(1分) (2)这句揪人心肺的凄楚之声,倾泻了黛玉全部的爱和恨,是对宝玉一往情深的大胆倾吐,(1分)也是对扼杀自由爱情、造成她爱情悲剧的封建势力的愤怒控诉。(1分)
11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成都七中高2024级高二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免费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