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u2O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和Cu,而Cu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因此可向M中直接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若溶液变蓝,说明M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蓝,说明M中没有Cu2O。所加入的酸不是硝酸,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无论是Cu还是Cu2O均能被硝酸氧化生成Cu,溶液都会变蓝。
12.(加试要求)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制取氨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璃管 →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
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2+
2+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 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 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 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m4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 表的空格中。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制备原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小组 A 氢氧化钙、硫酸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 乙小组 ②____ 浓氨水、氢氧化钠 钠的作用: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
一、硫及其化合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D.少量SO2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 A
解析 SO2具有还原性,KMnO4具有强氧化性,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正确;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项错误;硫粉燃烧的产物是SO2,与氧气的多少无关,C项错误;SO2与CaCl2不反应,D项错误。
2.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D.加硝酸后的沉淀一定是BaSO3 答案 C
解析 取少量溶液,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BaSO3氧化成BaSO4,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含SO3或SO4或两种离子都有,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可能含有BaSO3,也可能含有BaSO4,所以无法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3.向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 B.白色沉淀为BaSO3 C.该实验表明SO2有漂白性 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 D
解析 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Fe被还原为Fe,还原剂是SO2,化学方程式为2Fe
3+
2+
3
2-
2-
1
+
+SO2+2H2O===2Fe+SO4+4H,SO4+Ba===BaSO4↓,故最后生成的沉淀是BaSO4。由于
+
2+2-+2-2+
反应生成了H,溶液酸性增强。综上所述,D项正确。 二、氮及其化合物(加试要求)
4.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 高温
B.N2+O2=====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4
C.N2在空气中约占质量比的 5
点燃
D.在反应3Mg+N2=====Mg3N2中N2作氧化剂 答案 C
解析 N2很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但在高温下N2与O2产生的NO易被氧化为NO2,故汽车尾气4
会造成环境污染;N2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约为,N2与金属、H2反应时作氧化剂。
5
5.将体积为V的试管充满NO气体,按如图进行实验。当通入相同条件下O2 49 mL时,液面仍在原来位置,则试管体积V为( )
A.49 mL C.30 mL 答案 B
解析 液面仍在原来位置,说明NO已完全反应,试管中剩余气体为O2,且剩余O2的体积为V,4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9 mL-V),由4NO+3O2+2H2O===4HNO3可知,反应消耗的NO体积为(49 34
mL-V),即V=(49 mL-V),解得V=28 mL。
3
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a和b表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B.28 mL D.24.5 mL
选项 A 发生装置中的药品 氧化钙和浓氨水 干燥和集气装置 a 2
B C D 答案 A
大理石和稀盐酸 铜和稀硝酸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a b b 解析 CaO和浓氨水反应可制取NH3,NH3要用碱石灰干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可制取CO2,C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可制取氯气,该实验需要加热,不能用图示发生装置。 三、金属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7.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铜的混合物24 g与600 mL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O 6.72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恰好沉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混合物溶解后的溶液中c(Fe)∶c(Fe)=1∶1 B.需要加入NaOH溶液1 000 mL C.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 mol·L
D.最后所得沉淀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可得固体32 g 答案 B
解析 A项,铁和铜的混合物24 g,n(Fe)=n(Cu)=
24 g
-1=0.2 mol,n(NO)=
?56+64?g·mol
-1
3+
2+
-1
6.72 L-3
mol,n(e)=3n(NO)=3×0.3 mol=0.9 mol,根据Fe原子守恒,n(Fe-1=0.3
22.4 L·mol
+
)+n(Fe)=n(Fe)=0.2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3n(Fe)+2n(Fe)+2n(Cu)=n(Fe
3+
2+
2+
3+
2+3+2+2+3
+
)+2×[n(Fe)+n(Fe)+n(Cu)]=n(Fe)+2×(0.2 mol+0.2 mol)=0.9 mol,得n(Fe
2+
3+
2+
3
+
)=0.1 mol,n(Fe)=0.1 mol,则混合物溶解后的溶液中c(Fe)∶c(Fe)=n(Fe
2+
3
+
)∶n(Fe)=0.1 mol∶0.1 mol=1∶1,A项正确;B项,金属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氢氧
-
根离子的数目,等于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故n(NaOH)=n(e)=0.9 mol,V(NaOH)=0.9 mol
-1=0.9 L=900 mL,B项错误。
1 mol·L
8.6.4 g铜与过量的硝酸(8 mol·L、60 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H为n 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28 mol C.(n+0.2) mol 答案 C
解析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NO3和Cu(NO3)2,Cu有0.1 mol,H有n mol,故NO3物质的
3
2+
+
-
+
-
-1
B.0.31 mol D.(n+0.4) mol
量为(n+0.2) mol。
9.将2.56 g 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05 mol C.1.05 mol 答案 D
解析 参加反应的硝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被还原为氮氧化物的硝酸,为0.05 mol;二是作酸,生成Cu(NO3)2的硝酸,为0.08 mol。 四、硫、氮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10.(加试要求)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XCl2O2O2H2OA――→B――→C――→D――→E――→F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答案 D
解析 无机化合物涉及S、N、C、Na,连续氧化的有S→SO2→SO3;H2S→S→SO2→SO3;N2→NO→NO2;NH3→NO→NO2;C→CO→CO2;Na→Na2O→Na2O2。由B为气态氢化物,C为单质,可推测连续氧化是无机化合物的连续氧化,对照上面的连续氧化过程,可以知道B为NH3或H2S。进一步分析,NH3在碱性条件下生成,H2S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当X为强酸时,B为H2S,C为S单质,D为SO2,E为SO3,F为H2SO4,A中含有S。当X为强碱时,B为NH3,C为N2,D为NO,E为NO2,F为HNO3,A中含有NH4。所以A为(NH4)2S。C选项中H2S与Cl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五、综合实验
11.(加试要求)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氨的性质后讨论: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像H2那样还原CuO呢?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实验: [制取氨气]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B.1 mol D.0.13 mol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该方法制备氨气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氨气的装置可以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该小组成员设计实验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及其产物,实验装置图(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如下:
(2)通入的NH3必须干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请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
(4)已知Cu2O为红色粉末,在酸性溶液中,Cu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和Cu。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现向得到的红色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M,通过观察现象可直接确定产物成分,则试剂M可以是________(填编号)。 ①稀硫酸 ②稀盐酸 ③稀硝酸 ④浓硝酸
△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A CD (2)若NH3不进行干燥,会干扰反应产物水的检验 △
(3)2NH3+3CuO=====3Cu+N2+3H2O (4)①②
△
解析 (1)制备氨气的反应的特点为固体+固体――→气体,与实验室用KClO3固体和MnO2制取O2的装置类似,故可选用A装置。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装置D进行收集,但气体应从短管进长管出。 (2)若NH3中混有水蒸气,会干扰反应产物水的检验。
△
(3)由题意可知,NH3与CuO反应有Cu、H2O、N2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
5
+
2+
(4)Cu2O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和Cu,而Cu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因此可向M中直接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若溶液变蓝,说明M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蓝,说明M中没有Cu2O。所加入的酸不是硝酸,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无论是Cu还是Cu2O均能被硝酸氧化生成Cu,溶液都会变蓝。
12.(加试要求)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制取氨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璃管 →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
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2+
2+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 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 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 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m4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 表的空格中。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制备原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小组 A 氢氧化钙、硫酸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 乙小组 ②____ 浓氨水、氢氧化钠 钠的作用: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浙江专版)2024版高中化学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苏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