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 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 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设置技能: 目标设置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的系统计划是改善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目标设置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且也是帮助运动员掌握身体和心理技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想象技能: 是指运动员利用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训练的一种技能。在体育运动中,想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帮助运动员获得和练习复杂的动作技能, 演练某些特殊的比赛技术和战术,以及获得其它的心理技能。
放松技能训练: 学会肌肉放松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下面介绍三种肌肉放松的方法:
想象放松法、逐渐放松法与自我引导放松法。
想象放松法: 这种放松程序就是想象自己身处某种觉得非常放松和舒适的外部环境或场所之中。
逐渐放松法: 是杰克布森 (Edmund Jacobsen ,又译雅可布松 ) 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一种精心设计的放松程序,这些年来已被人们作过了相当大的修改。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先学习、体会肌肉中的紧张,然后学习如何逐渐消除这种紧张;其程序是从身体的某一个局部开始,逐渐达到全身放松。
自我引导放松法: 这个程序是逐渐放松训练的一种简化形式, 也很容易运用。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 一边缓慢地、 轻松地吸呼,一边通过自我引导在视觉上展现紧张流出体外的形象,逐渐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
注意技能训练: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成功地完成技能动作和体验竞赛乐趣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技能。
意志品质训练: 意志品质就是能使我们去完成那些几乎不愿意的任务,甚至可能是讨厌的任务的一种品质。
思考题:
1、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是何种关系?
2、 系统的心理训练包括那些内容?
3、 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那些?如何运用?
4、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有那些?
5、 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那些问题?
第八章
思考题:
1、试述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作用。
2、试述运动知识的构成。
3、结合所学专项,试说明隐性运动知识向显性运动知识的转化。
4、结合现实,谈谈提高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第九章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 是指运动员从开始参加竞技训练、 经过系统的训练培养达到个人的竞技高峰、直到最终退役的整个历程。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以及高水平保持阶段; 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进而对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安排有着不同的要求。
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 是指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具有特定任务的、 阶段性的多年训练过程,
一般持续 2-6 年的时间。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多年训练过程的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
2、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中各阶段的内容和负荷安排有什么特点?
3、四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安排如何体现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4、链接区间的训练有哪些主要作用?
第十章
年度训练计划: 顾名思义就是以年度时间作为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 通常称其为年度训
练周期。 运动训练的年度训练周期不是严格按照日历上的年度去计量的, 只要整个运动训练
过程的时间长短特征符合一个年度时间特征即 12 个月左右,就可以称其为一个年度训练周
期。由于现代竞技体育竞赛系统带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征, 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周期作
为组织系统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 年度训练周期以其是否包含有重大比赛 (如奥运会和
世锦赛等) 而区分为平常年度和重大比赛年度, 也可依其年度主要任务而区分为恢复训练年
度、基础训练年度、提高训练年度等。
年度单周期: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年度单周期安排。
年度双周期: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 称为双周期安排, 它包括两个准备时
期、两个比赛时期和一或两个过渡时期。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 双周期安排是一种常用的年度
训练安排模式。
年度多周期: 按 3 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称为多周期训练安排。
思考题:
1、 试述竞技状态的提高、保持与下降三个阶段相对应的生物学基础及主要训练任务。
2、 为什么在现代训练中,优秀运动员更多地采用多周期年度训练安排?
3、 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在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时, 如何科学组合两
种不同的大周期?
4、 试述依不同参赛任务比赛所作的比赛分类及各自的训练学特征。
第十一章
周训练计划: 周训练是组织训练活动极为重要的基本单位。 运动训练周期安排学说中的 “小
周期” 也基本上持续一周时间。 但是,为了在不同情况下更好地准备和参加比赛, 有时在赛
前训练和两次比赛之间的训练中,会对一周训练的时间跨度作出必要的调整,时间可在 4~
10 天之间,或表示为 7± 3 天。
基本训练周: 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 以及通过负荷的
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多种竞技能力。
赛前训练周: 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 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
比赛周: 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的目标。
赛间训练周: 消除比赛后生理、 心理上的疲劳, 促进机体的恢复, 进行针对性的技战术训练,完成紧接着的比赛任务。
恢复周: 消除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的疲劳,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 激发强烈的训练动机,准备
投入新的训练。
课训练计划: 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教练员制订的任何计划都需要通过
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予以贯彻实施。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正是一次次训练课效益积累的结
果,因此, 训练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训练过程的进行及运动水平的提高。 训练课的计划包括
训练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课的结构组成、 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实施程序、 训练负荷的大小及
恢复手段等等方面。
思考题:
1、 基本训练周的任务及符合安排特点是什么?
2、 赛前训练周的任务及符合安排特点是什么?
3、 比赛训练周的任务及符合安排特点是什么?
4、 赛间训练周的任务及符合安排特点是什么?
5、 课训练计划的类型有哪些?
6、 简述课训练计划的结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定义汇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