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称皇帝,采用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侧图片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列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4.下列史实与秦朝不符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6.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人们的言论 B.禁止儒学传播 C.树立秦国的形象 D.加强思想控制 7.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 8.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设西域都护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行儒学教育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 10.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丞相,可能会遇到的事情有(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 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1.观察右侧的“讲学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
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12.古代有一新疆人由于他的家乡开始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他可以自由进入中原地区了。你认为他最早应生活于( )
A.战国初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13.下面是萧萧同学制作的学习线索示意图。你对示意图的解读是( ) (自东向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A.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 B.丝绸之路的路线
C.班超出使西域的路线 D.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的路线 14.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吗(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 15.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冒顿单于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16.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9年 17.“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货物是( )
A.汗血马 B.毛皮 C.丝和丝织品 D.瓜果 18.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城市出发( ) A.西安 B.兰州 C.北京 D.洛阳
19.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
A.核桃 B.小麦 C.石榴 D.葡萄 20.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为中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汉书》 2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2.我国历史上数学成就显著。你知道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最早成书于( ) A.东汉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周时期 23.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史记》 B.《汉书》 C.《九章算术》 D.《论衡》 24.佛教和道教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不老的愿望
C.都能麻痹人民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25.华佗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出全身麻醉药剂( )
A.四诊法 B.五禽戏 C.“麻沸散” D.刮骨疗法
二、非选择题(26题7分,27题8分,28题8分,29题8分,30题10分,31题9 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 材料二
图1 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 图2 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怎样的史实?出现这一史实的原因有哪些?(2分)
(2)考古发现图1中的一个中军俑坑没有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2分) (3)图2所呈现的史实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先后起来反抗的起义军有哪几支?各自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2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统一了文字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初期,人口减少,经济萧条,到处呈现出一派荒凉的景象。那时候牲畜奇缺,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有些将相只能乘牛车出行。
材料二 景帝后期,老百姓都非常富足,国家的粮仓都满了。府库里的钱很多,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腐烂了,散钱多的不可计数??
材料三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的统治局面史称 之治。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几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们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
(3)材料三中,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分)
(4)材料二的治世局面与材料三中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有何内在联系?(1分) 29.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图2
请回答:
(1)对照上面图1、图2,指出哪幅图片上的人物是汉武帝?他有什么历史功绩?他取得这些功绩的条件是什么?(3分)
(2)图1、图2人物分别听从哪位大臣的建议,对儒家学说实行什么措施?分别有何影响? (5分)
3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
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图中的皇帝是何人?(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时间。(1分)
(3)材料二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艰难险阻?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还有哪些?(3分)
(4)这次出使西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什么?有何意义?(3分) (5)我们要学习张骞什么样的精神?(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 北宋陈栖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三 《汉代造纸示意图》(见下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原因并举例说明。(2分)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1分)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示意图》,再查查有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下汉代人是如何造纸的。(3分)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3分)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检测题参考答案
1.D 点拨:长平之战发生在秦朝建立之前。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的进攻。
2.A 点拨: B、C、D三项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而采取的措施。 3.A 点拨:图中人物是秦始皇,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B 点拨:B项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 5.B 点拨:抓住题干中的“经济、文化”来解答。
6.D 点拨: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7.D 8.A
9.B 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措施,它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提供了条件,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0.B
11.B 点拨: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
12.C 点拨: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 13.B 14.B
15.D 点拨:该图为昭君出塞图,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16.C 点拨: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 17.C
18.A 点拨:丝绸之路的起点为长安,即今西安。 19.B 20.C 21.A
22.A 点拨:由所学知识可知,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 23.A 24.C
25.C 点拨: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再进行开刀等外科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26.(1)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起来;秦王嬴政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2)秦兵马俑工程巨大,而秦朝又是一个短命王朝,很可能中军俑坑还没有建成,秦朝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3)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战争。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项羽起义——公元前207年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刘邦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7.(1)圆形方孔铜钱 小篆 郡县制。 “焚书坑儒”。(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3)B
28.(1)秦末农民战争。(2)文景 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农耕);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3)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4)文景之治时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29.(1)图2是汉武帝。功绩: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条件: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文帝、景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西汉在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30.(1)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2)公元前138年。(3)两次被匈奴人扣押。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恶劣等。(4)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大月氏西迁已久,生活安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这次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张骞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希望同汉朝往来的愿望。(5)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节、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31.(1)北宋陈栖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西汉早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例如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出土了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这种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这说明造纸术不是蔡伦首创。(2)“旧”指的是西汉早期。(3)首先把那些破布、旧鱼网、树皮等洗干净、切碎,然后进行蒸煮、舂捣,制成纸浆液,最后用纸模帘捞取纸浆,经过晾晒干燥,揭下压平就制成了纸。(4)①节约用纸。②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③可以将废纸再利用。④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其他符合题目要
求的答案亦可)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