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复习练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部分 专题九 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7·河北衡水中学信息卷二)甘肃玉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来资源趋于枯竭。目前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玉门是其主战场。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读图,完成1~3题。

1.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 ) A.风-电能源丰富 C.水-电能源丰富

B.油-电能源丰富 D.煤-电能源丰富

2.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 A ) A.地形 C.风力

3.发电基地的建设利于当地( B ) A.完善基础建设,减少寒潮危害 B.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C.加速资源枯竭,抑制经济发展 D.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

【解析】 第1题,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丰富的风

能资源发展风电产业。第2题,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由于河西走廊南北两侧是高大山脉,中间形成一个东南-西北走向的狭窄通道,玉门处于“通道”西侧,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故选A项。第3题,该基地利用风力发电,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进而保护植被,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但对寒潮等自然灾害基本没有影响。风电能源为可再生能源,风电工业的建设不会造成资源的枯竭,且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风力发电与作物的生长无关。

(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其中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读

B.气候 D.太阳辐射

图,完成4~5题。

4.对图示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冬季能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②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取暖 ③冬季把供暖设备埋入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暖效率 ④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5.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 ) A.需要铺设大量的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 B.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很大 C.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面空间 D.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地区不适用

【解析】 第4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冬季地表降温快,温度低,而土壤和地下水吸收了太阳能和地热能,所以温度高于地表,通过地源热泵可以将热量提取出来,供室内取暖;夏季,由于地表升温速度快,地表温度高于地下水与土壤,可以通过地源热泵将地下的冷空气提取出来供室内降温,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并非是储存夏季热量等到冬季使用,冬季也不是把供暖设备埋在地下。第5题,在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主要是因为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且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该技术并非是利用岩浆活动产生的地热能,气温高低主要是季节变化大,天气导致气温日变化小。

(201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从越南中部进口的煤炭数量超过了从山西调入的优质煤。读珠三角能源调配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图中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西气东输一、二线的能源输入地均为广东

B.②线路比③线路运输距离长、成本高 C.③线路的煤全部采用河运 D.④线路以输送火电为主

【解析】 西气东输一线的能源输入地为上海,A项错;山西比越南距离珠三角远,煤炭的运输成本高,B项对;越南的煤炭要运到珠三角,主要靠海运,C项错;④线路输送的主要是水电,D项错。

7.下列关于四条调配线路的异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四条线路的输送方式相同

B.四条线路输送的能源来源在本质上相同

C.对输入地来说,①、④线路比②、③线路产生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D.③线路对珠三角可持续发展更有利

【解析】 由图可知,输煤采用水运,与输电的运输方式不同,A项错;四条线路输送的都是能源,这些能源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B项对;输煤会导致输入地环境污染加剧,而输电、输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较少,C、D项错。

8.珠三角地区提高核电生产能力的益处是( A ) A.改善该地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B.彻底解决能源供需矛盾

C.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耗能企业数量明显减少 D.提高工业化水平,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

【解析】 提高核电生产能力,有利于改善该地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但不能彻底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发展核电可促进电力产业结构升级,但对耗能企业的数量没有大的影响,核电的发展需要技术型人才,因此不会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

(2017·河南单招模拟)2016年9月25日,世界首条1 000千伏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工程——皖电东送工程正式投运,至此,国家电网“两交两直”特高压输电格局形成。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读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9~11题。

9.皖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D ) A.改善淮南资源浪费状况 B.加快当地重工业发展

C.加强区际联系

D.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解析】 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而上海市对能源需求量大,安徽省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皖电东送工程。

10.该工程有利于淮南( B ) A.减轻环境污染 C.科技水平的提高

B.促进经济发展 D.彻底解决交通运输压力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皖电东送有利于淮南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11.借皖电东送这一契机,淮南在加快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方面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C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淮南为加快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二、综合题

12.(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灵武市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毛乌素沙漠的前沿,也是黄河灌区的重点地段,土地面积4 639平方千米,山地、缓坡丘陵、沙漠占全市总面积的88.7%。全市总人口23.7万,非农业人口11.5万人,占总人口的48.5%。灵武市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煤炭等埋藏条件好,易开采。灵武市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等工业为主,现成为我国国家级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下图为灵武市地理位置图。

(1)指出灵武市成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2)简述灵武市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 (3)分析灵武市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对当地产生的负面影响。

(4)近年来,有人提出将灵武市能源重化工基地从该市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你是

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处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市场广阔。

(2)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3)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三废”排放量较大,导致环境污染;工业用地规模扩大,耕地、林地面积萎缩,人地矛盾突出;基地建设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基地内过度采矿导致地质结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居住区的环境安全等。

(4)赞同。理由:灵武市西部地区城市、乡镇密度相对较大,劳动力相对充足;靠近黄河,水源充足;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不赞同。理由:灵武市西部地区距离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产地较远,运输成本高;距离黄河较近,易对黄河水源造成污染;危害西部黄河灌区的农作物生长;工业基地转移,投资成本较高等。

【解析】 本题以宁夏灵武市地理位置图及相关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利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产业区位转移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重化工基地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政策和市场等方面,根据材料地理位置和图例信息的提示,可知灵武市地处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灵武市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毛乌素沙漠的前沿,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全市总人口23.7万,非农业人口11.5万人,占总人口的48.5%,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都是灵武市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第(3)题,能源重化工基地“三废”排放量较大,导致环境污染,工业用地规模扩大,基地建设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基地内过度采矿导致地质结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居住区的环境安全等。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灵武市能源重化工基地从该市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则从灵武市西部地区适宜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分析;反对,则从灵武市西部地区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不利条件分析。

13.(2017·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过去一直是由印度河和东侧五大支流分别引水灌溉的。1947年印巴独立分治后,所定国界将印度河及五大支流的上游部分划归在印度境内,下游部分划归在巴基斯坦境内,从而引起两国上下游用水纠纷。

材料二 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即从西三河——印度河、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向东三河——萨特莱杰河、比阿斯河、拉维河调水。该工程规模巨大,共开凿了8条相互沟通

的联结渠道。

材料三 下图为巴基斯坦引水工程图和巴基斯坦年降水量分布图。

(1)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原因。 (2)简述西水东调工程修建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试述西水东调工程的效益。

【答案】 (1)西三河所在地区降水丰沛,冰雪融水量大,水量丰富;印度截断了东三河向下游的供水;印度河平原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小;印度河平原灌溉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2)印度河上游大部分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质条件不稳定。

(3)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缓解了东部地区供水紧张状况,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工程修建的困难及意义。第(1)题,从降水量、蒸发量、河水补给来源、用水量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印度河的上游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条件不稳定。第(3)题,应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的联结渠道。

材料三 下图为巴基斯坦引水工程图和巴基斯坦年降水量分布图。

(1)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原因。 (2)简述西水东调工程修建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试述西水东调工程的效益。

【答案】 (1)西三河所在地区降水丰沛,冰雪融水量大,水量丰富;印度截断了东三河向下游的供水;印度河平原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小;印度河平原灌溉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2)印度河上游大部分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质条件不稳定。

(3)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缓解了东部地区供水紧张状况,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工程修建的困难及意义。第(1)题,从降水量、蒸发量、河水补给来源、用水量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印度河的上游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条件不稳定。第(3)题,应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复习练案在线全文阅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复习练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0987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