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首先是(A.依法治权
3.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依治理念的本质特征。A.执法为民 5.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D.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6.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C.以人为本
8.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D.法律规定
9.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B.根本宗旨
10.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B.公平正义. 11.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是确保()D.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12.公安民警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是(B.坚持党的领导
13.概括起来讲,()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不明文规定不受罚。A.罪刑法定原则 14.公安民警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要严把证据关,二要严把()C.法律关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政法机关办案只讲社会效果C.政法机关办案必须既讲法律效果又讲社会效果
16. “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制度的科学性, 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是()原则的具体内容。D.及时高效 17.下列()坚决纠正的错误做法。
A.党政领导干部对案件事实和处理下达指令 18.法律规范属于()B.社会规范
19.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20.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21.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22.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23.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24.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5.下列哪种法律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B.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26.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对实施《消防法》做出了具体规定。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B.《办法》属于《消防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27.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D.制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28.以下有关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个体户暴力抗拒工商局执法人员检查,并将一执法人员打成轻伤,则其除承担行政责任外,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29.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法律责任的免除即无责任
30.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项可以成立?()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31.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32.国家为了()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C.公共利益
33.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不受侵犯。C.合法的私有财产 34.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A.继承权 35.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的原则。C.精简
36.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37.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各种宗教活动均受国家保护
38.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C.公安机关
39.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D.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40.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条件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C.立法权 4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选举。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4.下列选项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的人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
45.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委员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代表提议。A.五分之一
46.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B.两 4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够行使哪项职权?()D.制定宪法
48.下列选项中,不能够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的是()C.国务院总理
4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会议期间,非经()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
5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本单位选出的代表。A.罢免
51.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A.审判权
52.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检察权
53.下列属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的任务的是()B.维护国家安全 54.下列属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的任务的是()D.保护公共财产 55.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B.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56.下列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的是()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57.下列不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有)C.对被判处没收财产的罪犯执 58.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C.指导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5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的是(D.管理劳动教养执行场所 60.下列不属于人民警察依法应履行的职责有(D.管理指导市场秩序
6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62.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A.行政处罚
63.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检查。C.盘问
64.下列可以适用继续盘问情形的是(D.随身携带火药枪被查获且拒不交代姓名、住址的 65.确有必要将继续盘问时限延长至48小时的,应当报()审批。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66.对被盘问人的留置(继续盘问)时间自()之时起不超过24小时。D.带至公安机关
67.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需要继续盘问的,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将继续盘问时间延长至()小时。A. 48
68.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D.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
69.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B.出示相应证件
70.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在使用了公民个人的交通或通信工具后,()。 B.应予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
71.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使用社会企事业组织或个人的交通工具,造成损失的,A.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给予赔偿
72.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采取()。C.保护性约束措施
7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C.交通管制 74.(),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75.公安机关因()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D.侦查犯罪
76.经()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D.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
77.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B.其职责范围内的 78.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知识。C.法律专业 79.人民警察对上级的决定和命令,()。A.必须执行
80.人民警察对上级的决定和命令,()。A.必须执行,但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81.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C.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辅警考试题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