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周 419 431 427 451 438 444 437 448 462 457 B783 C813 B635 A713 C218 C125 D613 D412 A319 A227 26.4 35.8 18.7 12.6 48.2 61.3 18.5 22.4 31.7 25.3 80.9 第14周 140.6 第15周 79.4 用图形表示该工作中心每周的负荷量
负140 荷120 (工100 时)80 60 40 20 140.6 110 现有能力
80.3 79.4 2)由负荷分布图可知第13周、14周、15周的负荷分别是80.3h、140.6h、79.4h,而该工作中心周工作能力为110h。第14周的负荷过了生产能力且负荷分布不均衡。调整中心负荷的主要措施是修改进度时间,将某些任务从负荷重的那个时间周期转移到负荷较轻的时间周期。可将第14周的451号任务和437号任务分别转到第13周和第15周去加工。
修改后每周任务负荷量
周号 任务号 419 431 427 451 438 444 437 448 462 457 零件号 B783 C813 B635 A713 C218 C125 D613 D412 A319 A227 所需定额工时/h 周累计工时/h 26.4 35.8 18.7 12.6 48.2 61.3 18.5 22.4 31.7 25.3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13 14 15周号
93.5 109.5 97.9 负140 荷120 (工100 时)80 60 40 20
110 109.5 93.5 97.9 现有能力
1) 修改后的负荷分布图
13 14 15周号
19、解:(1)B=20元/ N=14400件 C=0.4元 I=25% 则经济批量Q* 为
Q??2BNCI ?2?20?14400/0.25?0.40??2400(件)
(2)一年的订购次数n:
*n?N/Q?14400/2400?6(次)
(3)全年的库存总成本为:
C?2BNCI?2?20?14400?0.25?0.40??240(元)
20、解:1)计算生产比XA=1000/1000=1 XB=3000/1000=3 XC=4000/1000=4
生产比总和是一个投产循环的产量,循环产量=1+3+4=8 2)计算生产比倒数 MA=1 MB=1 /3 MC=1 /4
3)选定投产对象 一个循环流程内产品的投产顺序为CBCBCACB。(确定过程如此下表)
步骤 1 2 3 4 5 6 7 8
MA M B MC 1 1/3 1/4* 1 1/3* 1/2 1 2/3 1/2* 1 2/3* 3/4 1 1 3/4* 1* 1 1 2 1 1* 2 1* 5/4 投产顺序 C CB CBC CBCB CBCBC CBCBCA CBCBCAC CBCBCACB 21、解:? i?
Niti?Niti?iFeCi?Ni?A?
NAtA50000?20??0.303Nt50000?20?40000?35?30000?30?iiNBtB40000?35??0.424?Niti50000?20?40000?35?30000?30?B??c?Nctc30000?30??0.273Nt50000?20?40000?35?30000?30?ii
根据已知,全年有效工作时间Fe=8×300×2×0.9×60=259200(min),各产品的节拍为:
259200?0.303?1.571min50000259200?0.424CB??2.748min40000CC?2.359min CA?第八章 生产调度和适应性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控制:是指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组织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
2. 生产进度控制:依据生产计划的要求,对原材料投入生产到成品入库为止全过程的进度进行控制。 二、填空题
1. 广义生产控制 2. 狭义的生产控制 3. 信息收集 信息反馈 4. 层次性 、集成 5. 快速 、准确 三、简答题
1、生产控制的作用和控制方法分别是什么?
答:作用:是保证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完成的有效手段,是协调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力工具,是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控制方法(1)跟踪式控制(2)逆向式控制(3)持续改善式控制
2、影响生产进度的原因有哪些?
⑴设备故障 ⑵物资供应中断 ⑶废品率过高 ⑷员工缺勤率过高 3、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库存控制、生产成本控制、生产质量控制、生产率控制、
设备控制
4、生产调度的任务是什么?重要的调度工作制度有哪些?
答:生产调度是执行生产作业监控的重要职能,主要是协助各级行政领导指挥生产,协调各部门工作。重要的调度工作制度有:生产调度会议制度、调度值班制度、调度报告制度,现场调度制度等。
5、简述U型生产线的优缺点。
答:U型生产线的特点在于生产线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位置,可以灵活增减作业现场的作业人员。U型生产线的优点包括:可以大大的简化运输作业,使得单位时间内在制品运输次数增加,但运输费用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为小批量频繁运输和单件生产单件传送提供了基础;而且,在U型生产单元内,多技能作业人员,即能够操作多种设备的生产作业工人可以同时负责多道工序作业,可以通过增减人数调整生产能力。但是,U型生产线对操作人员技能和素质要求很高,每人必须对生产线上所有设备使用自如,熟悉加工工艺,劳动强度大。
第十章 设备管理
一、名词解释
1. 设备管理: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设备
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状态和价值运动状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是对设备的选购、使用、维护、修理和更新改造全过程的管理。)
2. 物质磨损: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腐蚀、疲劳或在自然力作用下造成
的设备实体的损耗,也称有形磨损。
3. 设备的精神磨损:指不表现为实体的变化,却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又叫无形磨
损。
4. 设备的物质寿命:又称自然寿命、使用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报废为止所
经历的时间。
5. 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从开始使用(或闲置)时起,至由于遭受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贬值)
再继续使用在经济上已经不合理位置的全部时间。(经济寿命:是设备在其自然寿命的
中后期,其维持设备寿命的年维修费已达到了极限,超过这一极限,再使用该设备就得不偿失,这个时间点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
6. 设备更新:指用新型设备更换了原有的技术落后的或经济上不合理的旧设备。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C 3、 B 4、 C 5、 B 6、 B 7、 A 8、 D 9、B 10、 D 11、 D 12、 A 13. C 14、B 15. D 16、C 17、C 18、 B 19、 B 20、D 21、D 22、 B 23、 D 24、D 25、 B 四、
判断题
1. T 2. F 3. T 4. T 5. F 6. T 7. T 8. T 9. F 10. F 11. F 五、
填空题
1. 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加、 2.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制 3.订货点法 、订货周期法
4、初期磨损期、正常磨损期、剧烈磨损期 5.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劣化故障期 五、简答题
1、设备在整个使用期内经过几个不同的故障期?这些故障期设备管理应各有什么特点?
答:设备在整个使用期内经过三个不同的故障期,分别是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劣化故障期。
不同故障期的设备管理特点:
在早期故障期,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迅速找出设备可靠性低的原因,进行调整和改革,使设备尽早进入正常运转。在偶发故障期,应注意加强工人的技术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水平。在劣化故障期,应加强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计划修理工作。 2、全面生产维修制度(TPM)的基本思想和特点各是什么? (1)TPM的基本思想
10. 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
11. 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 12. 涉及到设备的计划、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 13. 从最高领导至第一线工人全体成员参加;
14. 加强生产维修保养思想教育,开展班组自主活动,推广生产维修。
《生产计划与控制》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2. 生产要素:生产过程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劳动力、资金、设备、能源和信息。 3. 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转换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的管理。 4. 生产率:产出与投入之比。
5. 制造:一般把生产有形产品的活动叫做制造。 6. 运作:一般把提供无形产品服务的活动称为运作。 7. 转换过程:企业从事产品制造和完成有效服务的主体活动。 8. 战略目标:指导企业各个部门和运作过程中的所有决策。
9. 企业经营战略:在变动的环境下达到战略目标的长期性的总体谋划。 10. 生产策略:企业为了遵循经营战略在生产职能方面的长期谋划。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B 3.A 4. C 5. B 6. C 7.A 8. D 9.B 10. B 11. C 12.C 13. C 14. C 15.B 16. A 17. A 18. C 19.D 20. B 21. B 22. B 23. D 24. B 25. D 26.A 27.A 28. B 三、判断题
1. F 2. F 3. F 4. T 5.F 6. F 7. T 8 . F 9. F 10. F 11.T 四、填空题
1.投入、 转换、产出、转换子系统 2. 生产 3.有形产出 、无形产出 4. 转换过程 5. 直接投入 、间接投入 6. 营销 生产 财务 7.适时、适质、适量、低成本 8.运作层 、决策层 9. 水池式、推动式、拉动式 、瓶颈式 10.制造、运作)
11.产品质量、成本、 交货期、 柔性 12.原料、劳动力 、设备、资金、信息 13.生产率 五、简答题
1、生产系统是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试画出生产系统模型。
答:由投入、转换、产出和计划与控制子系统构成,其中转换子系统是生产系统的核心。
投入 (人、财、物、信息、技术) 转换 过程 产出 (服务或产品) 计划与控制
2、转换过程通常有哪几种形式?
答:形态转换、位置转换、储存转换、交换转换、生理转换、信息转换六种形式。 3、对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适时、适质、适量和低成本,即考虑时间、质量、数量和成本四项要素。 4、从工业企业各部门间生产转换过程来描述生产系统. 答:生产系统分为运作层和决策层两个层次
运作层由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其实体由营销、产品开发、生
产、供应、配送和支持等部门构成。
决策层:由高层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目标设置和规划等功能所构成的决策层。又可分为:1)制订战略目标 2)企业经营战略 3)生产策略 5、竞争优势重点的项目有哪几个?
答: 低成本、快速发送、准时发送、 高质量产品、柔性 6、衡量转换系统效率的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间有什么关系?
答:衡量转换系统效率的指标有:生产率、生产成本、质量、时间、速度、适应性、服务等。这些指标间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如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适应性、服务等。而有些指标是相互支持的,如生产率、生产成本、时间、速度之间就是这种关系。虽然系统的功能可以用这些指标来衡量,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指标无法同时达到最优水平。 7、简述制造企业的三种基本职能及其三者关系?
答:制造企业有营销、生产和财务三项基本职能,三者分别完成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的活动。生产管理者和营销管理者以及财务管理者使企业管理行为形成循环,首尾相连。生产管理者负责企业的生产系统高效、低成本运行;营销管理者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需求,顺畅销售;财务管理者负责达到企业的财务目标,获取利润。生产系统失效,则生产不出产品,营销失灵,则产品卖不出去;理财不当,则企业无法生存。三者中有不同功能和独立运作方式,但都是为了完成企业共同的谋求利润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8、分析下表中转换系统的投入、转换要素、转换过程和产出,并填表。 系统 大学 医院 餐厅 银行 投入 学生 病人 饥饿的顾客 存取钱的顾客 转换要素 教材、教师、教室 医护人员、药品、医疗设备 食物、厨师、服务员、环境 业务员、计算机设备 转换过程 传授知识和技能 医疗护理 烹饪及服务 业务员提供服务 产出 大学毕业生 健康的人 满意的顾客 满意的顾客 9、举例说明企业提供的产品一般是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混合物。
答:大多数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的产出是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混合物。如餐厅要提供餐饮服务及必须制作和提供饭菜等。由于餐厅的主营业务属于服务,所以餐厅被划分为服务企业。家电制造企业,虽然已生产家电为主,但也设有维修部门,提供维修产品的服务。 10、试分析运输企业的投入、转换和产出。 答:运输企业的投入:待运输的货物
转换系统的资源:运输车辆、司机、管理系统等 转换过程:按要求的目的地通过运输改变货物的位置。 产出:货物位置的改变。 11、试分析生产系统的功能。
答:从技术和实物的角度来看,生产系统把对投入的人、财、物、信息等各项资源转换成社会和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从经济和价值的角度来看,生产系统表现为价值增值的过程。
12、说明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点
答:(1)管理范围发生了变化。以前只需要管理好车间或工厂内部的生产进度,控制好内部资源就可以了,现在则要积极影响与参与企业高层决策,要与研发和营销部门密切配合,甚至参与这些部门的决策和管理。
(2)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企业的生产也在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转化,以大量生产的高效率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是一个见见我的挑战。
(3)现代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中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4)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加,来自政府的、社会的压力不断增加。
13、作为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之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范围更宽了,其原因是什么? (答题要点)从纵向考虑:企业是通过向市场和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参与生产竞争的,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必须管理好产品的形成过程。作为生产过程的直接管理者,生产与运作管理经理必然要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并以高层决策结果指导运作过程。
从横向考虑:为了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运作管理部门必须参与产品设计过程,而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要求,运作管理的计划和控制必须与销售部门密切配合。
第三章 产品设计
一、名词解释
1. 新产品:指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等方面具有新的改进的产品。 2. 产品技术:指用技术来改变一项产品的特性。
3. 管理技术:指用于组织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的方法和过程。 4. 产品设计:将顾客的需求或新产品构思变为具体产品的一个实现过程。
5. 质量屋:将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信息用特定的矩阵形式展示出来,所得到的矩阵叫质量屋
矩阵。
6. 价值工程:是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总成本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
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的活动。
7.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规划、设计、生产、装配、销售、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
再利用的整个过程。
8.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B 3.D 4.B 5.C 6.C 7. A 8. A 9. C 10.A 11.A 12.A 13.A 14.A 15.A 16.A 17. C 18.A 19. A 20.B 21.B 22. C 三、判断题
1.F 2.F 3.T 4.T 5.T 6.T 7. F 8.F 9.T 10.F 四、填空题
1. 技术上、经济上、生产上 2.价值工程 3. 并行工程 4.TQC 5.全面质量管理 6. 方案设计 、技术设计 、工作图设计 7. QFD 质量屋 8. 样品、 小批 9. 生产技术准备 10. 独立开发、委托开、联合开发 11.并行工程 五、简答题
1.简述产品设计特点
答:(1)产品设计任务的基础是市场的需求 (2)产品设计具有创新性 (3)产品设计工作的社会性 (4)产品设计目标的先进性
(5)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 2、简述产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答:需求原则、效益原则、简化原则、信息原则、合法原则 3、产品设计过程
答:一般分为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 4、简述并行工程的基本概念。
答: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作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产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中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 5、并行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产品开发中,改变以往按照“开发—设计—样品试制—修改设计—工艺准备—试生产—生产”的固定顺序,依次进行的“顺序工程”方式,从产品开发初始阶段开始,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营销人员、有时甚至包括协作厂家、用户代表联合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行。
6、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有几种?
答:①在保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功能;②保证功能,降低成本;③成本有所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④功能有所下降,但成本大幅度降低;⑤成本下降,功能提高 7、新产品开发对企业的意义是什么?
答:新产品开发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新产品开发可以加强企业战略优势;新产品开发能够提高公司形象;新产品开发能够保持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能力;新产品开发可以充分利用生产和经营资源。
8、现代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面临哪些新的趋势和挑战?
答:市场日趋细分;技术更新加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能够获利的幅度和时间都在缩小;信息传播快,获取成本低;管理日趋精细。 9、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产品开发决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试制鉴定、正式生产 10、现代社会环境对新产品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面向顾客的设计:人因工程、美学的思考;产品的可制造性和生产的经济性;产品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以及模块化设计。
第四章 生产过程的规划与设计
一、名词解释
存货生产: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是根据需求预测进行生产。 订货生产: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是根据订货进行生产。 客户产品:按照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来设计的产品。 对象原则:生产过程按产品的不同划分生产单位。 工艺原则: 生产过程按工艺来划分生产单位。
模块式生产:将工艺原则和对象原则两者组合的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过程生命周期:生产结构发展阶段,开始总是单件生产、然后是小批量、大批量生产,最后是大量生产。
能力弹性:生产系统具有应付偏离设计要求的能力。
生产系统定位:是指产品设计类型、生产过程类型和库存类型的组合选择。 纵向集成度:企业凭自己的生产能力承担的生产环节在生产和配送链中所占比重。 运作杠杆:方案成本分析中的重要概念,用于度量年生产成本和年销售收入之间的关联。 连续性生产: 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Tp,s?n?ti?(n?1)?min(tj;tj?1)i?1i?1mm?1?5?(15?5?10?12?3)?(5?1)(5?5?10?3) ?225?92?133(min)工 序
TP,S m15 5 10 12 3 时间 Tp??ti?(n?1)TLi?19.解:?(15?5?10?12?3)?(4?1)?15
?45?45?90(min)
工序 TP 时间
Tp,s?n?ti?(n?1)?ti10. 解:?4?(10?5?20?10)?(4?1)(5?5?10)
i?1i?1mm?1工 序 ?180?60?120(min)
时T 11.
作业明细表
正常条件下 作业 工期(周) 直接费用(元) 工期(周) 直接费用(周) A B C D E F G H 4 2 3 1 2 3 2 2 3 B 1A 2 C 4 D 赶工条件下 直接费用变化率 (元/周) 6000 5000 4000 - 6000 2000 4000 4000 15000 15000 15000 8000 14000 5000 8000 10000 3 1 1 1 1 2 1 1 5 E F 621000 20000 23000 8000 20000 7000 12000 14000 G H 8 7 解:(1)直接费用变化率计算结果见表
(2)关键路线为 A-C-F-H,总工期为12周;次长路线有2条,A-C-E-G;A-B-F-H,工期为11周。总费用=5000×12 + 15000+15000 +15000+8000+14000+5000+8000+10000=150000元 (3)首先对作业F压缩,压缩工期1周,总工期变为11周 此时, 总费用=150000-5000×1+2000×1=147000元
(4)压缩后,关键路线有2条,A-C-E-G;A-C-F-H。压缩公共路线中的作业C 1周, 总工期变为10周。总费用=147000-5000×1+4000×1=146000元。 优化结果为总工期10周,总费用146000元。 12. 3 B A 1 2 C 4 E 6 G 7 D 5 F H 8
作业明细表
正常条件下 作业 工期 (周) A B C D E F G H 4 6 5 8 9 5 5 5 直接费用(元) 1400 600 1500 1300 1000 800 3000 1300 赶工条件下 工期 (周) 3 4 3 7 7 4 3 4 直接费用 (周) 2200 1000 2700 1900 1800 1200 4600 2100 直接费用变化率 (元/周) 800 200 600 600 400 400 800 800 解:(1)直接费用变化率计算结果见表
(2)关键路线为 A-B-E-G-H,总工期为29周;次长路线有2条,A-B-D-F-H;A-C-E-G-H,工期为28周。总费用=600×29+1400+600+1500+1300+1000+800+3000+1300=28300元。 (3)首先对关键路线上的作业B压缩,压缩工期1周,总工期变为28周 。此时,总费用=28300-600×1+200×1=27900元。压缩后,关键路线有2条,A-C-E-G-H;A-B-E-G-H。 (4)对公共路线中的作业E压缩1周, 总工期变为27周,总费用=27900-600×1+400×1=27700元。优化结果为总工期27周,总费用27700元。 14 解:
步骤 1 2 3 4 5 B B B B A A D E E E 排 序 过 程 C C C C C 将C排在第五位 将B排在第一位 将E排在第四位 将A排在第二位 将D排在第三位 修理顺序为B-A-D-E-C,修理时间=6+12+21+19+9+3=70,
甘特图如图所示 B
B A D E C A D E C 时间 15.解:
步骤 1 2 3 4 5 J5 J5 J5 J5 J2 J2 J2 J1 J3 J3 排 序 过 程 J4 J4 J4 J4 J4 将J4排在第五位 将J5排在第一位 将J2排在第二位 将J3排在第四位 将J1排在第三位 作业顺序为J5-J2-J1-J3-J4 方案总工期=4+6+8+10+14+3=45, 排序方案对应的甘特图如下图。 J5 J2 J5 J1 J2 J3 J1 J4 J3 J4 16、答: (1)甘特图如图所示,测试所有5件产品所需的总时间为36
(2)D-E-C-A-B,测试所有5件产品所需的总时间为30
(3)可能有失公平,虽然系统等待得时间减少了,但对于某些顾客来说增加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因此一 般采用先到先服务的排序方法。
测试1 测试2
E D E C D C B B A A 17.答:(1)按FCFS排序结果是:A-B-C-D-E。即先到先加工。 平均流程时间=149/5=30.2(小时) 平均延迟时间=15.2(小时) 作业顺序 作业时间 预定交付日期 流程时间 延迟时间 A B C D E 合计
12 10 6 14 5 47 15 25 20 12 9 -- 12 22 28 42 47 151 0 0 8 30 38 76 (2)按SPT排序结果:E-C-B-A-D,顺序根据操作时间最短的工作开始。 平均流程时间=117/5=23.4(小时)平均延迟时间=12.4(小时) 作业顺序 E C B A D 合计 作业时间 5 6 10 12 14 47 预定交付日期 9 20 25 15 12 -- 流程时间 5 11 21 33 47 117 延迟时间 0 9 0 18 35 62 (3)按EDD排序结果:E-D-A-C-B,顺序根据到期时间来排定,先到期的工作首先开始。 平均流程时间=139/5=27.8(小时)平均延迟时间=10,4(小时) 作业顺序 E D A C B 合计 作业时间 5 14 12 6 10 47 预定交付日期 9 12 15 20 25 -- 流程时间 5 19 31 37 47 139 延迟时间 0 7 16 17 12 5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SPT规则使平均流程时间最短,而EDD规则使平均延迟最小。
各项都比较差的是FCFS规则,但在顾客公平上比较合理。
七、综合分析题
18.解 :1)计算该工作中心每周的负荷量
周号 任务号 零件号 所需定额工时/h 周累计工时/h
程计划。
5. 订货点法:由预先制定一个订购点的库存量水平,当库存量降低到订购点的库存量水平时,即自动发出某一固定的补充用订购单。
6. 定量定货方式:即固定每次进货数量,订货间隔期则随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 7. 定期定货方式:即订货间隔期固定不变,每次订进货批量随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 8. 库存:是指一切暂时闲置的用于未来目的的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二、单项选择题
1、B 2、 A 3、 B 4、C A 5、B 6 C 7、 C 8、C 9、 B 10. C 11、 D 12、 B 13. C 14. A 16、 B 17. C 18. C 19.D 20.D 21.D 22、C 23、 A 24. B 25、 B 三、判断题
1.F 2.F 3. F 4. F 5. T 6. F 7. F 8. F 9. T 10. T 11.T12. T 13.F 14. T15. T 16. F 四、填空题
1. 基本MRP系统、闭环MRP系统、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2. M相关性需求 3. 订货点订货量 4. 连续 、 均匀
5. 重新生成方式、净变更方式 6. 企业资源计划 7. 确定性需求 8. 供需的不确定性 9. 独立的、最终产品 五、简答题
1.答: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提前期、订货方针、库存记录
2. 答: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即只在需要的时候,向需要的部门,按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要的物料。
3、答: MRP 主要解决了:1 生产什么?2 用到什么?3 已有什么?4 还缺什么?何时定货五个方面的问题。
4、答:物料需求计划中的物料指构成产品的所有物品,包括部件、零件、外购件、标准件以及制造零件所用的毛坯与材料等。这类物料的需求性质属于相关性需求。其特点如下:
(1)需要量和需求时间确定并已知。(2)需求成批并分时段,即呈现出离散性。(3)100%的保证供应。
答:产品结构文件(BTM)页叫物料清单,是MRP的核心文件,它在物料分解和产品计划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指明为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它是物料计划的控制文件,也是制造企业的核心文件之一。
6、要保证一个MRP系统有效的运行,至少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数据?
答:要保证一个MRP系统有效的运行,下列数据是必要的: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准确的库存记录、未到货的订单信息、确定的生产周期等技术资料。 7、答:(1)主生产计划子系统 (2)产品结构资料维护子系统 (3)库存管理子系统 (4)物料需求计划编制子系统 其中,物料需求计划编制子系统是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的核心
8、答:MRP工作的起点是MPS,该计划主要包括最终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数量和时间。MPS是综合计划在具体层次上应用的结果。通过最终产品的BTM,加上库存纪录,运作经理可以将MPS展开,从而确定为实现MPS所需要的部件和零件的数量和时间。展开MPS的过程成为MRP净额计算程序。它是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上逐级进行的。MRP净额计算程序可以将获取各装配层次上零部件的提前期、批量规则和安全库存等参数一同考虑。 9、
答:包括下列数据:总需求量;预计到货量、又称在途量;现有数量,等于上期末现有数量+本期预计到货量—总需求量;净需求量、等于现有数量+预计到货量—总需求量;计划接收订货;计划发出订货等。
10、答:(1)应用功能,ERP不仅在制造资源计划上,而且在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综合信息管理与高层决策上提供支持。
(2)行业应用,ERP支持连续型制造企业,也支持离散型制造企业与服务业。
(3)运行环境。ERP不但支持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也支持游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而且后者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11、答:MPS必须通过一个需求管理系统来与市场保持互动,从而确定主生产计划中的需求。
主生产计划是MRP系统中最关键的输入,可以为系统提供关于生产什么以及何时生产的信息。
物料清单、产品结构树和计划因子(提前期、批量规则和安全库存等参数)是MRP计算逻辑的依据。
库存纪录可以为MRP系统提供关于库存位置、数量以及零件出入库事务的信息。
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出包括采购计划、物料计划和作业计划。这些计划向运作系统发出采购或生产物料(时间和数量)的指令。
12、答案要点:“库存是万恶之源”。这是丰田对浪费的见解与传统见解最大不同的地方,也是丰田能带给企业很大利益的原动力。因为库存会造成下列的浪费:
1、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 2、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 3、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
4、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
5、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的工场、仓库建设投资的浪费。
13、答: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库存的作用:(1)缩短订货提前期;(2)稳定作用;(3)分摊订货费用;(4) 防止短缺; (5) 防止中断。
库存的不足:不仅造成浪费,还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掩盖起来,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象水掩盖了水中的石头一样。比如机器经常出故障、设备调整时间太长、设备能力不平衡、备件供应不及时等问题,由于库存水平高,不易被发现。 六、计算题
1、解:(1)画产品结构树
A 2B 2D 2E 4G 1C 2C 1H 3F 3F 4I
(2)计算B=400 E=800 F=2400 G=1600 2、解:由给定条件,H=2%×50=1,所以 E=100/1=100
周期 1 2 净需求量 35 10 预定批量 35 45 K 0 1 LQ 10 3 4 5 6 7 8 0 25 20 0 30 10 70* 20 50 60* 2 3 0 1 2 3 85 60 90 第4周定购70件(1-4周净需求量合为一批)。 第8周(5-8周净需求量合为一批)订购批量60件。 总成本=100×2+1×(85+90)=375元 3、解:计算过程略,最终结果如表 周期
442 800 0 1000 1200 70 180 160 240 320 0 240 615 0 200 615 240 180 400 450 240 240 600 320 480 800 600 1020 0 0 1020 360 400 1000 360 480 1200 90 160 80 0 160 200 0 240 200 240 80 160 90 0 160 200 0 240 200 240 0 0 0 0 45 80 45 160 80 0 100 200 120 240 1 0 0 2 0 3 0 4 0 5 0 6 7 50 8 80 9 0 10 100 11 120 第七章 生产作业计划
一、名词解释
1. 流水生产:生产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速度完
成工艺作业的生产过程。
2. 节拍:流水线上出产相邻两个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3. 看管周期:在一段时间跨度内每道工序生产相同数量的制品。
4. 在制品:原料或零件已被处理成半成品,但尚未成为成品,尚未完成入库手续。 5. 在制品占用量: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入库为止,尚处于生产过程中未完工的各种制
品。
6. 在制品定额:指各生产环节上为了保证生产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的标准储备
量。
7. 在制品定额法:用在制品定额作为规定生产任务数量的标准,按照工艺过程的反顺序的
连续计算方法,依次确定各车间的投入和出产任务。
8. 保险占用量:为防备发生意外事故时,用以保证连续生产正常进行而储备的在制品数量。 9. 经济批量法:根据生产成本最小原理来确定批量的一种方法。
10. 工艺占用量:指流水线内各工作地上正在加工、装配或检验的在制品数量。
11. 周转占用量:是指间断生产条件下流水线相邻两个工序之间,由于生产率不同,为使每
个工作地能够连续完成看管周期的产量,在工序之间设置的在制品数量。
12. 运输占用量:是指流水线内部工序之间运输装置上被运送的在制品数量。 13. 期量标准:指为了合理的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在生产产品或零件的数量和期限方面所
规定的标准数据。
14. 生产批量:指在消耗一次准备结束时间的条件下,连续生产一批相同制品的数量。 15. 生产间隔期:相邻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产出的时间间隔。
16. 生产周期:指制品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所经历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日历时间。 17. 生产提前期:是指毛坯、零件或部件在各个工艺阶段出产或投入的日期比成品出产的日
期应提前的时间长度。
18. 保险期:是指为防止生产过程中由于意外原因造成生产脱节而预留的时间。 19. 作业排序:对作业任务投产的先后顺序所做的安排。 20. EDD规则:优先选择完工期限最早的任务。
21. ECRS原则:分析改善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
22. SPT规则: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任务。 23. FCFS规则:按订单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 24. SST规则:优先选择松弛时间短的任务。
25. 流水车间:指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如果所有流动路线相同,则成为流水车间或定流
车间。
26. 平行移动方式:一批工件投入生产后,工件在各工序间单件转送加工。
27. 顺序移动方式:是整批零件在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后,才转到下道工序的工作地。 28.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既保持一批零件连续加工有尽可能使相邻工序加工时间平行进行。 29. 生产作业计划: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及大致的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
生产单位,在每个具体时期内的生产任务做出详细规定,使年度生产计划得到落实。 30.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 31. 最乐观时间:完成一项活动所需的最短时间。
32. 最可能时间:完成一个活动所需时间之可能性最大的估计。 33. 最保守时间:完成一个活动所需的最长时间。 二、
单项选择题
1.A 2. B 3.B 4.C 5.D 6.B 7.B 8.A 9.B 10.B 11.D 12.D 13.B 14.A 15.B 16.A 17.C 18.C 19.B 20.C 21.B 22.C 23 .A 24.B 25.B 26.B 27.D 28.D 29.A 30.D 31.C 32.C 33.C 34.A 35.B 36.A 37.B 38.D 39.B 40.C 41.A 42.A 43.C 44.C 45.B 46.C 47.D 48.A 49.B 50.A 51.D 52.B 53.B 54.D 57.C
三、判断题
1. F 2. F 3. F 4. T 5. F 6. T 7. T 8. F 9. F 10. T 11.F 12. T 13. F 14. T 15. F 16. T 17.F 18. F 19.F 20. T 21. F 22. F 23. F 24. T 25. F 26. T 27. F 28. F 29. F 30. T 31. T 32. F 33. T 34. T 三、
填空题
1. 10 2. 所有工件加工路线相同 3. 5min/件 4. 代表产品换算法 、劳动量比例分配法 5. 2min/件 6. 12min/件 7. A- D -B - E- C 、 D-C-E-A-B 、 75 8. A -D-E-B- C 、 C- B - E -D -A 9. C-A-D-B 10.零件的价值、生产类型 11. 起点、 终点 12、工艺路线、工作中心、外购外协件供应 13、100 14、时间 、 费用、资源 15. 完工期限最早 16、节拍 18. 连续、平行 19.EDD 20. 加工时间最短
21. 在制品定额法 22. 累计编号法 23. 单件小批生产 24. 通用、专业 25、设备、工作地 、输装置 26、 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保险在制品 27、静态排序、动态排序 28.可变流水线、混合流水线 29、 单目标、多目标 30. 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 31. 事项 32. 效率差 33. 生产间隔期 34、100 、 110 五、简答题
1、说明编制大量流水生产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思想。
答:大量生产企业,产品品种少,产量大,生产任务稳定,分工明确,车间的专业化程度高。各车间的联系表现为前车间提供在制品,保证后车间的加工与维持库存半成品,就可以使生产协调和均衡地进行。因此,在大量生产条件下,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核心是解决各生产车间在生产数量上的衔接平衡。在制品定额法就是根据大量生产特点,用在制品定额作为规定生产任务数量的标准,按照工艺过程反顺序的连续计算方法,依次确定车间的投入和出产任务。
2、大量流水生产具有哪些特点?
答:流水生产:生产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速度完成工艺作业的生产过程。
特点:1)专业化程度高;2)工艺过程是封闭的;3)工作地按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
4)各工序按节拍生产(节奏性、平行性);5)连续性。 3、批量大小对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有何影响?
答:批量大小对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有很大影响。批量大,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由于要相同时间内,设备调整次数的减少,设备利用率提高,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但是另一方面,批量增大,会延长生产周期,使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增多,增加流动资金的占用,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也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需求。批量小,能使生产的安排比较灵活,易于保证及时交货,生产周期较短使得在制品占用量变小;但由于产品品种变动频繁,使得生产效率与设备利用率降低。因此,需综合考虑批量对生产绩效的影响,做出适当的选择。
4、什么是累计编号法?累计编号法有哪些优点?
答:利用产品累计编号综合反映产量和时间的特性,通过规定各生产车间出产与投入应达到的累计号,来使车间之间在生产任务上衔接一致的计划方法。
优点:1)在确定装配车间出产累计编号后,可同时计算各车间的任务。
2)无需计算各车间的在制品数量,简化了计划的编制工作,保证零件的成套出产。
5、说明累计编号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工作原理。
答:累计编号,是指对产品按出产顺序连续编号。从开始生产这种产品起,每出产一台产品编上一个累计号码。例如,第一个计划周期出产10台产品,其编号为1~10号;第二个计划周期又出产10台产品,其编号为11~20号,余依此类推。因此,累计号不但表明产品达到的累计出产量,而且也能表明它们的出产时间期。 累计编号法就是利用产品累计编号综合反映产量和时间的特性,通过规定各生产车间出产与投入应达到的累计号,来使车间之间在生产任务上衔接一致的计划方法。
6、为什么说生产周期是成批生产企业非常重要的期量标准?
答:生产周期是确定产品各个生产环节的投入和产出时间,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依据。缩短生产周期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流动资金、降低产品成本、改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平等顺序移动方式如何改进了顺序移动和平行移动的缺点?
答: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是整批零件在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后,才转到下道工序的工作地。这种方式下设备在加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但工件在每工作地的平均等待时间长。 平行移动方式的特点每个零件在每道工序上加工完毕后立即运往下一道工序加工。这种方式使各工序平行作业,因而大大减少了工件等待的时间,缩短了工件的加工周期。但是当上下工序时间不等时同命运 引起草草记录时间短的设备和工人经常停歇,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综合了平行移动和顺序移动的优点,一方面尽可能使上下工序平行地加工,又尽量保证设备在加工中不发生停工。 六、计算题
1.解:∵ Q=100台,R=10天,∴nd?Q100??10台/天 R104月份加工车间:出产累计数No?Noe?ndTo?800?10?20?1000台
投入累计数Nin?Noe?ndTin?800?10?40?1200台 出产量?No?No?No?1000?700?300台 投入量?Nin?Nin?Nin?1200?750?450台
批量修正:由于生产批量为100台,故实际加工车间4月份出产量300台,投入量400台。 2.解:已知 Q=40台,nd?5台
7月末加工车间 出产累计数No?Noe?ndTo?370?5?42?580号
??投入累计数Nin?Noe?ndTin?370?5?80?770号 出产量?No?No?No?580?440?140台 投入量?Nin?Nin?Nin?770?640?130台
批量修正:由于生产批量为40台,故实际加工车间7月份出产量、投入量均为120台,分3批,每批40台。
3.解:(1)∵装配车间 Q=10台,R=5天,∴nd???Q10??2台/天 R5(2)5月份装配车间 出产累计数No?Noe?200台
投入累计数Nin?Noe?ndTin?200?2?5?210台 出产量?No?No?No?200?160?40台 投入量?Nin?Nin?Nin?210?170?40台
(3)5月份加工车间 出产累计数No?Noe?ndTo?200?2?15?230台
投入累计数Nin?Noe?ndTin?200?2?25?250台 出产量?No?No?No?230?182?48台 投入量?Nin?Nin?Nin?240?205?35台
(4)5月份毛坯车间 出产累计数No?Noe?ndTo?200?2?40?280台
投入累计数Nin?Noe?ndTin?200?2?45?290台 出产量?No?No?No?280?210?70台 投入量?Nin?Nin?Nin?290?220?70台
(5)批量修正:加工车间标准批量为20台,故实际该车间出产任务和投产任务均分为2批,合计40台;毛坯车间标准批量为40台,故实际该车间出产任务和投产任务均分为2批,合计80台;
4.解:(1) Q=nd×R nd=96/24=4 R=Q/nd=60/4=15天 (2)加工出产提前期=10+3=13天 加工投入提前期=13+16=29天
??????5. 解:B=30元/件 N=11616台 C=200元 I=5% 则经济批量Q* 为
Q??2BNCI ?2?30?11616/200?0.05??264(件)nd?N/年工作时间?11616/22?12?44(台/天)R?Q*/nd?264/44?(天)6
6.解:装配车间投入提前期=30天
机加车间: 出产提前期=30+10+(30-10)=60天
投入提前期=60+50=110天
毛坯车间: 出产提前期=110+5+(60-30)=145天
投入提前期=145+20=165天
7. 产品种类 A B C D 计划产量 3000 2500 2400 2200 作业时间 50 45 45 40 换算系数 1 0.9 0.9 0.8 解:选A为代表产品
N=3000+2500×0.9+2400×0.9+2200×0.8 =9170 产品A的节拍=24000×1/9170=2.6min 产品B的节拍=2.6×0.9=2.34min 产品C的节拍=2.6×0.9=2.34min 产品D的节拍=2.6×0.8=2.08min 8. 解:TS?n
Ts
时间
工序 ?ti?1mi?5(15?5?10?12?3)?22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生产计划与控制》习题集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