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
44、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可行的? 答: (1)被共产党打了败仗后,成千上万的东北兵投向了红军,被俘虏的东北军将领被释放后,对红军有诚意要停止内战,用和平民主方法统一中国的想
法很赞赏;(2)东北军全军都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3)张学良本人也受到强烈的左倾影响;(4)王牧师给张学良带了一个谈判方案,张学良又见了周恩来,经过长时间的详细讨论,张学良相信了红军的诚意,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可行。
45、西安事变时, 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 提出的著名的八点要求是什么?
答:(1) 改组南京政府的, 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 (2)立即停止内战, 采取武装抗日政策.(3) 释放上海爱国七领袖,(4)大赦政治犯,(5)保证人民集会自由
(6)保障人民组织爱国团体的权利和政治自由。(7)实行孙中山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47、 《西行漫记》全书共 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 些? 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 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48、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
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 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 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 的。
49、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 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 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 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 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50、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答: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51、简述《西行漫记》畅销的原因?
答: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 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他畅销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第二: 《西行漫记》
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 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 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第三: 《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 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书中 充满激情的政论是他富有魅力畅销不衰的另一因素;第四: 《西
行漫记》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 使得其畅销不衰。
53、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的协议的第一步执行是什么?
答: 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双方未经通知对方都不得调动兵力。 54、 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答:为实 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 放而斗争。 55、 1927-1937 年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 答: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 族独立和民主 政治是无法实现的。
56、1924 年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一是承认有必要采 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 的全部主权。
二是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 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 58、石达开在大渡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 是贻误战机。
原因是石达开到达大渡河后,因为生子,全军 大庆 3 天,再加上辎重在后头,没能及时渡河,等到他发现 时已经晚了,结果贻误战机。 59、红军游击战的口号?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 打,敌退我追 60、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
姓一个红 薯。
61、1928 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 么?, 答: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 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七、 买东西要付钱 八、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
62、什么是“保甲制度”?答: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长 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
保甲的字面含义就是“保证盔 甲”。
这个制度规定 10 户农民必须有一个甲长,保证他们循 规蹈矩,使当地县长满意。这是一种联保制度,一个保甲里 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犯了罪,整个保甲的人都要负责任。
63、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 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 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64、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 次胜利的? 答: 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清算了李立三路线。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 AB 团(刘铁 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65、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 ,战绩如何? 答:五次, 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66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 么? 答:1924—1927 年,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 扶助
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67、为什么斯诺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 铁打的军队? 答:首先,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 土地和国家而战斗; 60%到 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 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 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红军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农 村妇女和姑娘。红军的指挥员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 以下都这样。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红军的 80%以上枪械和 70%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多来的。
第二,共产党没有高薪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在军队和苏区中厉行节约。此外,他们的内在的精神、士气斗志、训练方 法及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都有严明的纪律和管理。 68、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 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 张学良, 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 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 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 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 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69、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了 什么样的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红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
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二、简答题
1、 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土地, 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 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 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 普遍有选举权。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 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 由乡苏维埃指派。
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 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
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
答: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5、 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怎样定义的?
答: 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6、 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 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答: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 ,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 ,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
7、 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 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 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 数民族地区。
9、共产党定义的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和土豪算吗?
答:共 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 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止商 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 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1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 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 《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答:一九 三七年十月, 《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 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1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 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 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 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 鬼没著称。
14、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 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 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 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15、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6、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 答: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 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年;③ 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 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 土崩瓦解。 17、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答: 1.行动听指挥; 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5 捆铺草;6 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7 借东西要还;8 损坏东西要 赔;9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18、红军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 的处境。 答:
围剿计划。这样,作为一连串复 杂的历史性事件的高潮,张学良在 12 月 11 日晚上召开了东 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席会议。前一天已经秘密发出 命令,调一师东北军和一团杨虎城的军队到西安府近郊。
现在做出了决定,要用这些部队“逮捕”总司令和他的僚属。17 万军队的兵变已成事实。
94、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案: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 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 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 这一切。 95、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1、 因为经济破产,特别是农村破产。农村中失业现象 普遍,穷人阶级愿意为改变处境而斗争;2、 游击战得到了 发展是因为内地落后。缺乏交通、道路、铁路、桥梁,使得 人民可以武装起来,组织起来;3、 虽然中国的战略中心多 少都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这种控制是不平衡的,不统一 的。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 展游击战。
98、 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面貌?
99、 答: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99、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 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 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01、 试述西行漫记写作的意义。
答:1、使西方人第一次全 面客观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以及中国共产人所领 导的解放区的蓬勃景象。2、第一次为西方人全面客观的剖析 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02、贺龙为什么对有钱人存在仇视?
答: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 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 的全面控制之下。
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有亲友遭 到牺牲,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 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贺龙。
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绅士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 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04、红军大学有哪些独特无二的地方?
答:它的校长是一个 28 岁的指导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红军大学自 称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是 27 岁,平均每人 有八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
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 人的传单翻过来当做课堂笔记本使用。 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 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每月不到 15 银洋,或是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 200万元。
105、苏维埃经济至少有哪两个基本任务必须完成?
答:供养和装备红军,为贫苦农民济燃眉之急。这两个任务有一项没 有完成,苏维埃的基础就马上要崩溃。为了保证这两项任务的完成,共产党甚至在苏区初创之日起就必须开始从事某种经济建设。 108、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
答:周恩来给我的 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 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 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 了奇特的对照。
110、简述 1921---1927 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答:1921 年成立。1923 年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称要为实现民主而 斗争。1924 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结成联盟。1925---1927 年的 大革命中非常活跃。
1927 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宣布结束。
114、双十二事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 电中央政府、全国人民,提交给总司令的“救国要求”是什 么?
答案: (1) 改组南京政府, 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 (2) 立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政策。 (3)释放上海爱国七领 袖。 (4)大赦政治犯。 (5)保证人民集会自由。
(6)保障人 民组织爱国团体的权利和政治自由。 (7) 实行孙中山遗嘱。 (8)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115、简述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第六章记述了红军在 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为赢得佃农、贫农、中农以及小地主的 拥护所采取的土地政策?
答案:土地政策:①没收富农不是 由自己耕种的所有土地,②地主减租减息,③重新分配给农 民土地,④农民交租交息,但租、息单一且少。
116、 共产党人的基本政策是
对外实行反帝政策,对内实 行土地革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117、 毛泽东写的关于长征的诗前两句是。 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8、 在西北,共产党经济改革措施措施中,对农民最有重 要意义 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 阶级。 120、这样动荡 的背景下,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
答案:因为他们不抢劫、 不胡乱杀人,他们尊重百姓、纪律严明、
乐于帮忙,最重的 一点,他们给予农民土地。 121、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 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122、红军剧社的作用?
答案:在于唤起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 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 123、为什么说苏区是个理想之地?
答案:要点,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与人和睦相处, 全国一片乌云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
129、 在 “去西安的慢车” 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 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的兴奋?
答:1. 之所以不舒服是因为,他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2. 之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作者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是到“红色中国”。
131、红军的三项守则是什么?
答:第一,对敌人要斗争到死 第二:要武装群众 第三:要筹款帮助斗争 136、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 几本书? 《精忠传》 、 《水浒传》 、 《隋唐》 、 《三国》和《西游记》 。 137、 《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139、 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 “精神之父” 是哪两个人? 答: 康有为 梁启超
140、如果日本被打败了而且被逐出中国,是否可以认为“外国帝国主这个大问题就此解决了?
答:是的,如果别的帝国主义国家不像日本这样的行动,而且如果中国打败了日本, 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大众是觉醒了,动员了起来,而且确立了他们的独立。因此,帝国主义这个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 142、红军胜利行军,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
答: 第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 伟大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的革命热 情;第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 思主义的坚持。
146、毛泽东对于一九二七年共产党的失败,武汉联合政府的失败,南京独裁政权的整个胜利,有什么看法?
答:毛泽东认为陈独秀应负最大的责任,陈独秀的“动摇的 机会主义,在继续妥协显然意味着灾难的时刻,使党失去了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和自己的直接路线”。
他认为仅次于陈独秀,对于失败应负最大责任的是俄国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139、 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 “精神之父” 是哪两个人? 答: 康有为 梁启超
140、如果日本被打败了而且被逐出中国,是否可以认为“外国帝国主这个大问题就此解决了?
答:是的,如果别的帝国主义国家不像日本这样的行动,而且如果中国打败了日本, 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大众是觉醒了,动员了起来,而且确立了他们的独立。因此,帝国主义这个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 142、红军胜利行军,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
答: 第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 伟大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的革命热 情;第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 思主义的坚持。
146、毛泽东对于一九二七年共产党的失败,武汉联合政府的失败,南京独裁政权的整个胜利,有什么看法?
答:毛泽东认为陈独秀应负最大的责任,陈独秀的“动摇的 机会主义,在继续妥协显然意味着灾难的时刻,使党失去了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和自己的直接路线”。
他认为仅次于陈独秀,对于失败应负最大责任的是俄国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