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音乐第七册
学期总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的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第一课 《灯》
教学内容: 1、唱 《灯》 2、做 听音填卡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连贯、轻盈的声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听音练习,培养学生听辨旋律、节奏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理念:
在学唱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哼唱教学、第一、二乐句八分休止音符的教学。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 (教师) 2、课前复习C大调(学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板书出示谱表。 识谱练习 2、唱音阶。 1、板书出示。 听音练习 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排四种排列) 列方法。 导入:“同学们,开学的第一1、用语言描绘歌曲所表达节课上,我们要学唱一首好的意境。 学唱歌曲 听的歌曲—<灯>,歌曲借灯2、划拍视唱曲谱。(2—3喻人,表现了老师们辛勤工遍) 作的一幕场景。” 3、按歌曲节奏有感情地朗1、听辨三遍。 学生活动 1、按要求写出各音。 2、将听辨的旋律各弹奏三2、按要求填写卡片。(有
1、录音范唱。 诵歌词,再加入歌词练唱。 2、指导学生划拍视唱曲谱,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试第一、二乐句的休止处重点着用自身体会去演绎副歌教学。(由附点节奏过渡,在部分。 附点音符中间断一断,四分 音符上有跳音记号,唱得轻巧跳跃。) 3、指导学生先朗诵歌词,后加入歌词练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体会哼唱处的感情处理。再重点教学。(随旋律线的起伏作渐强渐弱处理,最后四小节哼鸣要唱出渐弱效果。) 教学反思
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不是仅仅一首歌就能培养起来的,要想让每一位学生由衷地动情歌唱,对于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教学内容:
1、八孔竖笛 《小事情》 《小牧民》 2、做 旋律倒唱
教学目标:
1、在八孔竖笛的二部合奏中能做到配合和谐,在用固定唱名法吹奏《小牧民》时,要有调式感、主音感。
2、通过旋律倒唱,培养学生听辨旋律、节奏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理念:
在学唱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固定唱名法吹奏《小牧民》,有调式感、主音感。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 、竖笛 (教师) 2、竖笛 (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歌曲复习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与学生一同接唱前四小节,1、接唱并分析范句。 并启发学生分析。(两者节奏2、完成后两句练习。(33 31 一样,音调为逆行) 旋律倒唱 2、引导学生完成后两句的接3、练唱此练习。 唱。 师生共同练唱。 1、示范mi的指法。 4、接龙游戏:由学生自行创作旋律进行练习。 1、学会mi的指法。 1 1 1153 1 ) 2、讲解《小事情》的吹奏要2、掌握要领练习吹奏两支乐领: 曲。 (1)、除连音外其余都是一音3、独立展示。 吐一下,吐音要柔和,使各乐4、有一定吹奏困难的学生可句的旋律保持连贯平稳。 先用打击乐器伴奏或加入歌(2)、合奏部分要求吹一声部词演唱,激发吹奏兴趣,消八孔竖笛 听一声部,能主动调节自己的除为难情绪。 笛声,使之与林一声部协调。 3、范奏、指导吹奏。 4、讲解《小牧民》的吹奏要领: 气息的运用上既要注意各音长度上的要求,还必须根据音高的变化,随时调整与之相适
歌曲复习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与学生一同接唱前四小节,1、接唱并分析范句。 并启发学生分析。(两者节奏2、完成后两句练习。(33 31 一样,音调为逆行) 旋律倒唱 2、引导学生完成后两句的接3、练唱此练习。 唱。 师生共同练唱。 1、示范mi的指法。 4、接龙游戏:由学生自行创作旋律进行练习。 1、学会mi的指法。 1 1 1153 1 ) 2、讲解《小事情》的吹奏要2、掌握要领练习吹奏两支乐领: 曲。 (1)、除连音外其余都是一音3、独立展示。 吐一下,吐音要柔和,使各乐4、有一定吹奏困难的学生可句的旋律保持连贯平稳。 先用打击乐器伴奏或加入歌(2)、合奏部分要求吹一声部词演唱,激发吹奏兴趣,消八孔竖笛 听一声部,能主动调节自己的除为难情绪。 笛声,使之与林一声部协调。 3、范奏、指导吹奏。 4、讲解《小牧民》的吹奏要领: 气息的运用上既要注意各音长度上的要求,还必须根据音高的变化,随时调整与之相适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苏教版小学音乐第07册全册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