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专题训练
一、判断题
⑴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曹操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完胜曹操,三足鼎立初现;“夷陵之战”,蜀国大伤元气,为覆灭埋下了伏笔。( )⑵《三国演义》的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的个性,关羽的高傲、曹操的奸诈、孔明的机智、周瑜的狭隘都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 )
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和“三”有关的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
⑷《三国演义》中写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胜袁败主要原因是袁绍不听许攸袭击许昌的建议,反而认为许攸是奸细,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烧了袁绍囤积在乌巢的粮草。( )
⑸《三国演义》中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马谡骄傲轻敌,不听王平的劝告,致使荆州失守,诸葛亮不得不使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诸葛亮为了执法严明,只得挥泪斩马谡。( ) ⑹《三国演义》中,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席间关羽借与孙权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孙权不放手,互相敬酒。埋伏刀斧手见状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
⑺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其他一些史籍,凡涉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地方,多求与史实相符;另一方面,大量采录话本、戏剧、民间传说的内容,在细节处多有虚构。所以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事,三分虚假”。( )
⑻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是孙策临死时留给孙权的忠告。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袁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 ⑼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
答案:⑶“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⑸诸葛亮因失守街亭而斩马谡,也为了执法严明。⑹应是关云长拉着鲁肃的手。⑻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⑼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二、填空题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过五关______、水淹______、败走______。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______、七擒______、六出______、空城计智退______、挥泪斩______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剑的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和使______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 的开篇词。
1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 的一段故事。
9.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_______ 东和:_______ 收二川:_______ 七擒:_______ 北拒:_______ 排八阵:_______ 10.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借东风——巧用天时 (2)( )借荆州——有借无还 (3)( )进曹营——一言不发 (4)(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 )
11.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______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______ 、______ 。 12.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 一事。 1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______ ,“智绝”______ ,“义绝”________,“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指______ 。 14.《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__________,被赞誉的人是____________。 15.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①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 ,性格特点: 。
②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_ ,性格特点: 。 16.《三国演义》是________代小说家________所著的一部________体________小说。 17.下列语句与何人有关: (1)望梅止渴( ) (2)刮骨疗毒( )
2
(3)鞠躬尽瘁( ) (4)乐不思蜀( ) (5)三顾茅庐( ) (6)赔了夫人又折兵( )
1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________射箭——老当益壮 (2)________用兵——言过其实 (3)________进京——不怀好意 (4)________之心——路人皆知 19.“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________(人名)之口。 2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_______。 21.“______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________》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22.请将下列姓名与字号对应连线。 A.曹操 a.公瑾 B.关羽 b.孟德 C.刘备 c.云长 D.张飞 d.玄德 E.周瑜 e.翼德 F.孙权 f.仲谋 【参考答案】:
1.关羽 单骑 曹操 斩六将 七军 麦城 2.赤壁 孟获 祁山 司马懿 马谡 3.刘备 张飞 青龙偃月刀 4.《三国演义》
5.三顾茅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草船借箭 空城计
7.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 不献一策等 8.煮酒论英雄
9.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东和孙吴 北拒曹魏 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 10.诸葛亮、刘备、徐庶 周瑜、黄盖、诸葛亮 11.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12.赤壁之战、失街亭
13.曹操、诸葛亮、关羽;刘备、关羽、张飞 14.徐庶、诸葛亮
15.①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②吕布;没有主见、目光短浅、见利忘义。 16.明;罗贯中;章回;历史
17. 曹操 关羽 诸葛亮刘禅 刘备 周瑜
3
18.(1)黄忠(2)马谡(3)董卓(4)司马昭 19. 曹操 20. 诸葛亮
21. 义;三国演义 22.Ab Bc Cd De Ea Ff 三、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灵帝即位,宦官曹节弄权。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设计诛灭曹节。谁知策划不周,窦陈二人反被曹节所害。从此,宦官在朝廷内愈发专横。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的。
B.刘备字玄德,年二十八岁,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他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但是,因为父亲早逝,他和母亲靠编织麻鞋和席子维持生活,家境贫寒。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C.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厉声说话的那个人就是张飞。
D.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因杀了倚势凌人的势豪,逃难江 湖五六年矣。闻刘焉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E.刘备持双股剑,关羽操青龙偃月刀,张飞执丈八点钢矛,一道去投了刘焉。刘关张从军后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们一败黄巾于涿郡,二败黄巾于青州。不久,又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答谢。张飞大怒,要鞭打董卓,被刘备劝住。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汉灵帝驾崩,袁绍、曹操等人辅佐何进立太子辩为帝。何太后与董太后争权,何进鸠杀董后,袁绍劝何进诛杀所有宦官,何太后不同意。袁绍向何进建议调外地的兵马进京诛灭宦官,曹操也以为这样做很好。
B.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后用假中风之计,使其父不信其叔之言,遂得以恣意放荡。
C.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顒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D.何进采纳袁绍意见,招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袁绍与曹操见情势危急,便带人进宫诛杀宦官。
E.董卓欲除丁原,但惧怕丁原的义子吕布,便亲自带着赤兔马和重金去劝说吕布,吕布见利忘义,就杀了丁原归顺了董卓。吕布归顺,董卓更加飞扬跋扈,自行废掉少帝,另立九岁的陈留王为帝,并改元初平,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废帝。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孙坚私藏玉玺离开,袁绍大怒,派人送信给荆州刺史刘表,让他半路上截击孙坚。刘表派兵截击孙坚,孙坚在众将保护下,杀出重围,回到江东,从此孙坚与刘表结怨。后来孙坚起兵攻打荆州,结果中计,死于刘表军士乱石、飞箭之下,年止三十七岁。
4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江苏省高邮市高三语文 文科名著阅读三国演义专题训练 精选 含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