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政治卷(一)
生活与消费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述漫画中的“钱”
①使商品买卖的过程融为一体 ②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 ④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上述商品交换属于商品流通,买卖过程是分开的,故①不选;漫画中的“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故③不选。
答案:C
2.历史上,贝壳、牲畜、布匹等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金银”长期占据了货币的宝座。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贵金属金银”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唯一商品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④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①错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④表述不科学,排除。
答案:B
3.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规定,现阶段,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得承保与比特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这些规定主要是基于
①比特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会引起纸币的贬值 ②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不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③用比特币衡量商品价值没有货币准确 ④比特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不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与纸币的贬值无直接关系,①错误;比特币不能用来衡量商品价值,③不选。
答案:D
4.预付款消费目前在很多行业广泛存在。预付款消费是经营者以先从消费者处收取预付费的方式从事经营活动,通过约定期限分期分次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在这种消费方式中,货币主要执行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
D.贮藏手段的职能
解析:由材料信息“约定期限”可知C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4年我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简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利于
①加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 ②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③外贸企业消除汇率风险 ④扩大人民币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消除汇率风险”“扩大人民币的职能”说法错误,③④应排除。 答案:A
6.马克思在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时指出:“这种纸币是直接从金属流通中产生出来的。”这表明纸币产生于
A.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B.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C.金属商品之间的交换过程
D.物物交换时代
解析:由题干“直接从金属流通中产生”可知B符合题意。 答案:B
7.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的区别是
A.前者不能透支,后者可以透支
B.前者只针对小件商品买卖,后者只针对大件商品买卖 C.前者适用于国内,后者适用于国外
D.前者是用现金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解析:A、B、C都是对二者区别的错误说法。 答案:D
8.假定某国2013年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3次。2014年该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15%,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15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售价69元的商品在2014年的售价应为
A.79.35元
B.90元 C.99元 D.76.5元
解析:2014年该国应该发行的纸币是:3000×(1+15%)/3=1150(亿元)。可纸币实际发行了1500(亿元),多发行了1500-1150=350(亿元),导致物价上涨的幅度是350/1150=7/23,即2014年物价上涨率是7/23(也可以说通货膨胀率是7/23)。因此,2013年售价69元的商品在2014年的售价为:69×(1+7/23)=90(元)。
答案:B
9.信用卡市场是我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刷卡成为消费者追捧的结算方式,这是因为使用信用卡
①方便购物消费 ②可以在任何消费场所消费 ③能简化收款手续 ④能有效地缓解通货紧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错误,持卡人只能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使用信用卡不能缓解通货紧缩,④错误。
答案:B
10.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3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440元,1欧元对人民币8.4913元。材料中的汇率是指
A.外汇在比价上的变化 B.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C.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两种货币之间的币值大小关系 解析:A、C、D说法错误,应排除。 答案:B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其中,食品环比上涨2.4%。回答11~12题。
1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CPI的上升意味着
①商品的价值量变小 ②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 ③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 ④货币代表的实物量减少,货币购买力降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CPI的上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①不选;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CPI的上升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③排除。
答案:C
12.为稳定物价,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①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增加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供给 ③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④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③④做法不利于稳定物价,应排除。 答案:A
13.去年M商品的价值量为15元,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300万元。假设今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今年生产的M商品价值总量与去年相比
A.不变 B.增加了60万元 C.减少了60万元 D.增加了300万元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为:第一步,计算该企业去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为:300÷15=20(万件)。第二步,计算今年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元)。第三步,计算该企业今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0×[20×(1+20%)]=240(万元)。最后计算该企业今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比去年减少了60万元(240万元-300万元=-60万元)。
答案:C
14.当前,我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关键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在于
A.使产品更加丰富,满足市场需求 B.节约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
C.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 D.提高商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解析:商品生产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来,从而能够节约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故选B。
答案:B
15.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表述与右图曲线相符合的是
①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可以用曲线S来表示 ②股票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可以用曲线D来表示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S来表示 ④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曲线D来表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图像可知,D曲线是反比例关系,S曲线是正比例关系。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①正确;一般来说,股票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②不选;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③应选;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④排除。
答案:B
16.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肉占日常肉类消费量的比重超过60%。猪肉价格的任何异动都会引来市场的关注。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人们描述的引起猪肉价格涨跌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有关猪肉价格涨跌的因素中,属于从供求关系角度描述的是
①生猪饲养员工资上涨 ②猪肉进口量增多 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 ④生猪口蹄疫疫情后,生猪存栏量大幅下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③与题干限定词“供求关系角度”不符。 答案:C
17.一种商品价格(P)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M)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互补品需求量(N)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正确反映它们之间变动关系的是
解析: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上升,同时会引起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故本题选D。其他图示没有正确反映这样的变动关系。
答案:D
18.下列对“等价交换”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每一次具体的交换都是等价的 ②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与价值相符合 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绝大多数场合是等价交换,少数场合是不等价的 ④“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每一次具体的交换不可能都是等价的,“等价交换”不是指多数等价,少数不等价,“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①③说法错误。
答案:C
19.甲商品的价格下降50%,乙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25%。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2014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
A.乙商品的价格下降10% B.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0% C.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50%
D.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5%
解析:由材料可知甲与乙是互补商品,2014年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不考虑其他因素,其价格下降50%,则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5%,故选D。
答案:D
20.2013年4月中旬,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了4.06%和9.27%,与2011年每盎司1921美元的历史高点相比,国际金价回调超过28%。在此后的10天内,由于大量资金介入,黄金价格又从低位反弹,涨幅超过10%。这说明
A.黄金价格的波动是由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B.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
C.人们的投机行为、心理预期会加剧黄金价格波动 D.黄金的使用价值有限,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黄金价值变化的问题,A不选;价格由价值决定,B错误;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与使用价值无关,D不选。
答案:C
21.右边漫画中的时髦女郎喝药性饮料属于
A.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解析:从漫画中时髦女郎的话“这是今年最流行的饮料”,就可以判断出,她喝药性饮料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符合题意。
答案:B
22.据前瞻网数据显示,中国拥有驾照的人群高出拥有汽车的三倍之多,汽车租赁业市场潜力巨大。下面对“汽车租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种消费方式属于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环境 ②消费者拥有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③该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 ④可以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汽车租赁”消费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无关,①排除;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④不选。
答案:C
23.近年来,我国扩大消费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大力推动绿色循环消费。如:加快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回收利用示范基地等。这样做有利于
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绿色循环消费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无关;①②不选。 答案:D
24.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落实这一目标,需要
①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②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③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④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③与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直接关系,应排除。 答案: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概述图1反映的经济现象。(2分)并简要说明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对生产者、消费者的主要影响。(6分)
(2)假设价格上涨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那么图2中的A、B两条需求弹性曲线,哪一条更能反映该商品消费需求变动状况?为什么?(4分)
答案:(1)①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分)②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会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3分)一般而言,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3分)
(2)A(2分)该商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两类企业产生的影响(见下表):
汇率变动前后单位商品价格或单位项目投资单位商品价格或 企业类型 单位项目投资额 变动前 出口贸易型企业 对外投资型企业 192(元) 8200(万元)
注:假定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由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23.41(美元) B(美元) 变动后 A(美元) 1281.25(万美元) 额 材料二 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世界主要货币接连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也是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1)计算材料一表格中A、B的值。(4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表中两类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假设影响企业经营的其他条件不变)。(6分)
(3)联系材料二,谈谈你对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看法。(6分)
答案:(1)A:30;(2分)B:1000。(2分)
(2)出口贸易型企业: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商品出口。(3分)对外投资型企业: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3分)
(3)①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表现为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分)②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人民币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2分)③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促进整个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发展,所以说人民币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是对国际社会的贡献。(2分)
27.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注:国务院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要达到500万辆。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通过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各地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知名汽车企业确立自主品牌战略,通过艰苦攻关,使其成本大幅降低,并且性能有了很大提升,更经济耐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7分)
答案:(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数量不断增加,纯电动汽车的增长较快,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3分)
(2)①价格影响需求。国家的财政补贴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消费量的增长;汽车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使节能汽车的生产成本下降,价格降低,同时质量不断提高,也刺激了人们的购车欲望。(4分)②我国汽车企业调整经营战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建设自主品牌,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型汽车。(3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A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
人均收入 项目 2012~2013年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5365元 9863元 增幅 7.8% 10.9%
2012~2013年 10200元 5005元 增幅 6.9% 7.5% 人均消费性支出 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指人均纯收入。 材料二 A省非常重视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于2009年和2011年,先后启动实施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4年A省合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对比材料一中图表有关数据,你能从中得到哪些经济信息?(4分)
(2)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的认识。(6分) (3)运用“消费”的知识,说明A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4分)
答案:(1)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都在增长,但城乡间仍存在较大差距;(2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2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A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其消费性支出也在增加。(3分)②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A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利于提高A省总体消费水平。(3分)
(3)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2分)对于未来收入有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A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信心,刺激居民消费。(2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政治2024一轮复习备考:一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