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寺院列表一览
广西桂平洗石庵
洗石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西山,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建成,雍、干两代都曾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建为现今规模,该庵属临济宗道场。
1983年,国务院确定洗石庵为全国重点寺院;1985年由西山风景管理区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洗石庵是尼众道场。近年来,在宽能法师和昌慧法师带领下,组织开展正常的佛事活动,并积极开展自养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
洗石庵建筑面积不大,庵宽24.6米,进深41.5米,占地面积1021平方米,有庵门、经堂、佛堂三进殿堂,层次分明,玲珑多姿。建筑风格独特别致,层顶、屋脊、殿内柱身、木梁枋、顶栅、门窗花格等都十分精美,极富南方特色,庵名“洗石”,乃取西山石多且奇,又有“身居瘴乡,粗莽唐突,”要让瀑、雨、露、月、烟、潭不断洗刷,才能玲珑剔透,返朴归真之意。
洗石庵山门墙壁上嵌有清朝重新修整时所刻二块石碑。门两旁石柱上刻有对联一副:“天竺俯江流到眼睛岚归爽气,云山经雨洗奇石点头也思灵。”经堂为三开间的楼房,屋顶为硬山重檐,覆金黄色琉璃瓦,楼下供佛像,上为方丈室。楼两旁为半青阁、妙虚楼,精巧别致。经堂后有一小天井,在三米高的挡土墙正中塑着云龙一团,龙身金鳞熠熠发光,龙口清泉喷出,这就是寺中龙潭,佛堂为一层三开间大殿,宽11.6米,进深11米,高9米,外檐柱为整条石柱,内金为红漆木柱,下为宝瓶形石柱础。屋面硬山,面覆金黄琉璃瓦,威严壮观。
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勤部清朝建的龙华寺及李宗仁建的“飞阁”,还有乳泉,史隐洞等名胜。挺拔峻秀的西山古松巨榕,古木交柯,蔽日参天,泉水淙淙,瀑布飞泄,风景优美。
宽能法师(1895-1989年)是洗石庵最有名望的住持,她俗名龙六纬,祖籍广西桂林市临桂县,青年时曾在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从事教育和经济管理工作。1920年开始钻研佛学,1923年在上海玉佛寺出家,先后拜印光、圆瑛法师为师。1937年回广西桂林市办素餐馆、居士林和夜校,弘扬佛法。1947年到广东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戒师虚云和尚赐名宽能,并将云门宗法脉传给她,为云门宗第十三代,法号妙虚。宽能法师精通佛学,写有《三乘教义》等著作。
1949年,应桂平佛教界邀请,宽能任洗石庵住持,直到1989年圆寂,这位比丘尼在洗石庵住持达40年。圆寂后火化得舍利三颗,宽能法师是们爱国爱教的佛教徒,她带领住庵比丘尼钻研佛学,严守戒规,进行日常的佛事活动。还发挥佛教“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优良传统,开办了宗教用品、素餐、食品、旅游工艺品、茶叶种植加工等生产服务项目,不仅实现了以寺养寺,还维修寺庙、添置法器、为培养青年尼众创造了条件,宽能法师还先后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广西自治区政协委员、桂平市政协副主席、县人大代表等职务。
洗石庵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有“西山茶,乳泉水”之称,庵内当家昌慧法师是经验丰富的种茶、制茶能手,生产加工茶叶有一套绝技。洗石庵1985年种植了12亩茶地,1986年,洗石庵生产的绿茶在全国茶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一级名茶,1988年,洗石庵加工茶叶2.5万斤,仍供不应求。1989年,洗石庵生产的西山茶又被评为自治共优质名茶,获得
1
了奖励。现在,前来洗石庵烧香拜佛、游览参观的人逐年增多,他们每每争品香茗,赞誉这里的茶“气香、味农、色绿、持久”。
现任住持昌慧法师继承和发扬了宽能法师的传统和作风,艰苦创业,在带领住庵比丘尼钻研佛学的同时,自筹资金,创办佛教刊物《广西佛教》和佛教文摘,受到佛教好评。昌慧法师还兼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广西自治区政协委员,贵港市政协副主席,桂平市政协副主席,桂平市佛教协会会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平西山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山半山腰处,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寺院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红墙黄瓦点缀于苍松翠柏之间。龙华寺旧称“龙华古寺”,因其位于洗石庵之上,故欲称“上寺”。该寺始建于唐末宋初。据《桂平县寺》载,“宋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6年),知寻州府,卓有惠政,盗怎民安。公余游思陵山(西山),尝与高僧唱和于一石岩下。”俊人名之曰“姚翁岩”,此岩即在龙华寺背后,这是龙华寺以及有僧侣住持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清康熙年间,广东南华寺石峰韬和尚和普明和尚先后驻锡龙华,开山扩建,使之初具规模。两人均为曹洞支脉,自此龙华首开曹洞宗风。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胡南藩捐资,住持简堂和尚率众重修。咸丰乙卯年为贼寇所毁,癸酉年复修之。道光年间,龙华寺中兴祖师盟初和尚摩藤附葛,开山路,辟岩洞。“复自吏隐洞上叠六百余级,以达于岩,即而开拓之。兑四载,岩成。续有布施者,乃于岩口筑一小庵,为僧人香火处??,架竹引泉,沿崖种树,可风可茗,而筇屐之客纷然矣。”小庵内供奉观音像,“观音岩”因此而得名。至今每逢观音菩萨圣诞日,人们都结队半夜上山烧香礼佛。
民国十年十月,孙中山先生游览西山,捐赠一笔兴寺资费。1942年现代名僧巨赞大师任龙华寺住持;觉光法师任监院。在驻锡龙华寺期间,巨赞为改革僧制,推进佛教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佛弟子必须“走学术化、生产化的道路”的口号。他主张提高僧众知识水准,博学慎思,研究人世出世间一切学问,恢复僧众在学术界的地位;僧导坚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原则,生活上自给自足。巨赞与觉光二位大师还主持建立了“桂平佛教会”,会址设在龙华寺,会员发展到二百余人;把西山脚下的李公祠和水月宫改为居士林,并附设“五明图书馆”;积极鼓励和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巨赞用其讲学所得经费在山下创办“女子佛学研究班”,讲授文化知识和佛学课程。上述言行犹如“大狮子吼”,振奋和促进了广西佛教的改革和现代化。在龙华寺住持三年之后,巨赞法师因政治原因而避难他乡。日军攻陷桂林,逼进桂平时,觉光法师亦返回香港观宗寺。
1986年,由洗石庵住持宽能法师发起,广西自治区政府拔款十万元重修龙华寺。原有的木质结构殿堂已被白蚁蛀空,拆除重建;大雄宝殿比原殿有所扩大,并在两侧增建偏殿、钟鼓楼和生活楼;另外又集资重塑佛像。已经成为香港佛教界领袖的沉光法师得闻古刹重光,特地赠送释迦佛像一尊。佛身为脱纱工艺,比例按佛教造像尺寸严格制作,配以精致的莲台和背光,工艺水平叹为观止。现供奉于大雄宝殿。1990年落成典礼上觉光法师同本焕大和尚一同主持开光仪式。并赠一联曰:“水鸟树音,咸宣佛法僧宝;灵霞山色,尽显毗卢遮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大雄宝殿”匾额相贺,并赠一联曰:“勤学五明,弘范三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亦赠一联相勉:“兜率宫中常说法,龙华会上愿相逢。”
名誉方丈本焕大和尚,是1990年由桂平佛教协会礼请。由于因缘所致,龙华寺开光以
2
后一直无僧侣常住。直至1995年,寂乐、妙性二位法师受邀主持寺务,接徒纳众,树规立矩;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建筑、佛像以及生活设施等进行增补和改进,重修了祖师塔,新建了禅堂、讲堂等。经过三四年的努力,使得佛日重辉,法轮再转。寂乐,字心澄,25岁,原籍黑龙江五大莲池人,1988年在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出家,礼本智法师剃度。现任龙华寺监院兼任龙华寺都监,兼广西壮族自治区佛教协会副会长。妙性,字无住,又名寂心。27岁,原籍天津人,大专文化,自幼习武。1993年于五台山普化寺礼藏明法师剃度。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及办公室主任。 寂乐、妙性二位法师同为法眼宗第十代弟子。
法眼宗起源于法眼文益禅师。传至第七代祥符良庆禅师,便断了传承,直至近代虚云老和尚演续五宗命脉,将处已断了传承的云门、沩仰、法眼三宗承接下来。传下来的弟子属云门、沩仰较多,佛像源大和尚、宽敬老法师等属云门一脉;宣化上人、圣一法师、云居山一诚大和尚很多属沩仰一脉。而法眼宗的传人则不多,本智法师,字信清,1957年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礼从虚云老和尚剃度,并得蒙老和尚传授为法眼宗第九代传人。本智法师于1995年圆寂,曾付法与三人,一为寂乐;一为妙性(亦为沩仰第十代);一为素间,法名寂悟,现居香港,原为香港《内明》杂志编辑,亦为来果禅师门下现高禅寺方丈德林和尚之法子。
寺址:广西桂平市西山
电话:(0775)3381082,33985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港南山寺
南山古寺坐落在贵港市城南八里的南山上,是历代游人驻足留连的风景胜地。抬头望南山,奇岩怪石,藤蔓攀结,苍翠茂密的龙骨草,爬满石壁。两口天然岩洞,恰好位于半山上突若兽鼻的石梁两旁,仿佛巨兽的双眼。微风吹来,藤蔓摇曳,绿草起伏,活象一头雄狮在耸鬃扬威,难怪当地人也称南山为狮山。久负盛名的南山寺,就掩映在狮山岩下,绿树丛中。
这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寺建成后,宋太宗曾赐御书二百二十四轴。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仁宗皇帝题额\景佑禅寺\,故南山寺又有景佑寺之名。元文宗图帖睦尔,即位前曾游南山。他北返登基后,为感恩寺佛,用汉文题赠\南山寺\三字。现见的门匾,便是文宗皇帝的亲笔。
宋、元君主如此垂青,南山寺便闻名四海,名士迁客纷至沓来。宋御史中丞王安中被贬象州,曾偕子侄来游,留题于壁上。据宋代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说,宰相章淳被贬雷州,曾在南山小住。宋代抗金名将李纲罢相南来,游勾漏洞后又到南山,写有《次贵州》诗。明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帧十年 (1637年)畅游广西时,因故未能游览南山,他十分后悔,\悔不从初拟至此(南山宋村)登舟\。成为终身憾事。自古以来,南山胜地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愫和怀思。
步入古老的南山寺门,迎面是一座八角亭,亦称金刚殿。四大金刚手执神器的塑像,排列两旁,法像威严,神态如生。殿壁上,石刻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南山的历代石刻,大小有一百多幅,好似诗书展览,美不胜收。八角亭后是\曲径通幽\。走过了一道狭窄的石门,踏上数级石梯,才看见一个深邃的洞口。洞前刻联云,\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踏入洞内,凉气浸肌,青烟缭绕。千奇百怪的十八罗汉塑像,沿着宽阔的洞壁四周,虔诚地静坐着。古人有诗云:\见山不见寺,寺在巉岩缝\。看来佛殿深藏,确是南山
3
古刹的特点。
狮山不高而多岩洞。其中最高大的岩洞就成为南山寺的主体。洞高达八、九丈,宽十余丈,可容纳上千人集会。南山的重点古迹,石刻石雕,都集中在这里。主洞左边的观音岩上,终年水滴不断。据说是后山倒挂的\石鲤在吐水\,故名\鲤鱼滴水\。旁刻一联,\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浆。\观音岩旁有通天岩,可只身上去,直通山上魁星阁。 主洞壁下是活灵活现的泥塑罗汉。壁上则是精雕细刻的石佛。最大的一尊,是\弥勒佛\,身高八尺,石鹤相伴,道貌岸然。南宋陈谠在《南山颂诗》中,誉为\石像天成\。这些已越千年的石佛,造型美观,工艺精细,反映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更富于传奇色彩的是挂在弥勒佛下的\飞来钟\。这口钟原是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江西抚州名匠所铸。钟高两米,径宽一米,悬于一条经久不朽的横木上。为什么称它为“飞来钟”?相传此钟是一夜之间从广州光孝寺飞来,经南山东门而进寺中的。它飞来之际,曾与盘山的白龙搏斗,顿时,狂风骤起,大雨倾盆,乡人忙起来为钟助威。白龙战败逃入观音岩中,被十八罗汉抓住尾巴,进既不能,出亦不得,于是潸然泪下,故观音岩上常有“龙泪”下滴。
在弥勒佛对面的石壁上,有个小窟窿,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流米洞\。相传此洞每天都流出大米,\寺中几人,米流几许,不多亦不少。寺僧贪,凿洞使阔,欲得多米,而米反止而不流。\
距\流米洞\不远的\丹灶\,相传为东晋葛洪的炼丹遗迹。《晋书·葛洪传》说,东晋葛洪弃高官而求当勾漏令,以炼丹砂。他是否真的在北流县的勾漏洞和贵县南山炼过丹砂,难以确考。
\自古烟霞地\的南山古寺和附近二十四座奇峰堆玉叠翠的美景,不愧为别有洞天的\小桂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州观音禅寺
观音禅寺,据始建年代不明.乾隆四十二年[1753年]重修过,道光十二年[1848年]又重修一次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香火兴旺,吸引着广西各地。甚至省外的、海外的来客。
2004年二月十九日特邀台湾85岁高龄的释若晖禅师;江西高僧大德86岁高龄的上戒下全老和尚举行观音菩萨圣像开光典礼。届时,佛光普照,天降瑞像,龙潭上空现有两条祥龙。
我寺以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发扬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陀精神.每年春节,捐资看望落满乡镇所有的五保户,让这些无而无女,无收入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在节日里尽享温暖之情,并发心'愿所有老人春节快乐'为主题的慈善活动以落满为起点,扩展到柳州,广西,乃至全国,这一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并设立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使他们重返校园,为国家培养人才,在法会的日子,寺院免费膳食,大家乐其融融,法喜充满,一片和谐景象。
观音禅寺位于柳江落满镇,坐落龙潭岸边,泉水东暖下凉,百年古树绕潭,是得天独厚的宝地。
观音禅寺恭祝大家合家安康.福慧增长.六时吉祥 !!! 地址:柳江落满镇 电话:0772-7548953
4
柳州西来寺
唐宋时期,广西柳州盛行建佛寺造庙宇,至宋达鼎盛,这也许是柳州南通安南,西通大理地处交通千线之故。据记载:“柳州佛教寺院庵堂古化建筑曾有23座,但由于历史原因,至今遗留下来较著名的只有清代重修的西来寺大雄宝殿建筑。
西来寺曾称“盘石寺”,“西来”指达摩祖师处天竺西来或佛经来自西天之意,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虽经嘉庆二年、光绪四年和民国六年几次修葺,终因年代远之,已破旧不堪。1949年后也修葺几次,不尽人意。1980年柳州市人民政府拔专款按原样重修,增高大殿,扩展空间,重建的大雄宝殿庄重大方,更显东方庙宇风彩。现为柳州市佛教协会会址。该寺禅师释志禅自1953年从桂林来到西来寺担任住持,凡40年。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理事,柳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历届市政协委员,1993年圆寂后,由释慈模法师担任住持。
柳州佛教历史始见于唐代史书记载,仙弈山(马鞍山)山麓佛教寺庙遗址可考。唐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贬来柳州任刺史时,为改变当地人迷信巫术杀性祭神的陋习,在仙弈山下重建大云寺(后毁于大火),以教化众人“戒杀生”。宋哲宗元佑三年(1083年),仙弈山已扩大为十方禅林,高僧净悟大师觉昕来柳,任灵泉寺住持,决心仿效京都寺院格局,改灵泉寺为天宁“万寿禅寺”,相国王安中来柳撰碑记。宋绍兴七年(1137年)天宁万寿禅寺又改名为报恩光孝禅寺。西来寺承湖南岐山仁瑞寺法脉宗风,属曹洞宗法系。该寺1995年重建,占地面积1749平方米。志禅法师1993年圆寂茶毗时,得舍利花二颗,现为镇寺之宝。
1949年后,中共柳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执行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佛教徒群众发扬农禅并重、爱国爱教的传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为维护民族团结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受“左”的影响,有段时间佛教的正常活动受到干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拔乱反正,西来寺获得得重新修葺,大殿门上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大雄宝殿”金字匾额,信佛教的人数不断增加,1983年柳州佛教界在西来寺举办“世界和平法会”,到会157人。1998年6月19日,观音菩萨成道日,到寺院里吃齐饭的信徒群众达四千多人,前来敬香拜佛者近五千之众。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政通人和、信仰自由的祥和气围。
西来寺现任住持为慈模法师,66岁,原籍广西柳江人,1979年出家,师从志禅法师,现兼任柳州市政协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宁天宁寺
“先有天宁寺,后有南宁城”,历史悠久的天宁古寺,前身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龙兴寺,是南宁创建年代最早的佛敦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了。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改称天宁寺,并一直沿袭至今,与北京、扬州、常州、嘉兴、鹤壁、邢台、安阳、雷州、宁波等地的““天宁寺”同名,如璧互拱,遥相呼应,风采万千,真乃“山河天眼里,佛光普照中。世界法身内,光光相映空”。 明崇祯十七年(1644)再重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成立“南宁商务总会”。民国四年(1915年)改名为“南宁总商会”,清宣统元年(1909年)各商户募捐集资改造修建。民国后,商会将原一进大厅改作礼堂,是南宁工商界人士集会、议事的场所。民国十年(1921
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广西的寺院列表一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