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本课编排了三首古诗《石灰吟》《竹石》和《夏日绝句》,编排这三首古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及高尚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是明朝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诗歌形象地描写了石灰从深山中的石灰石经过开凿、焚烧,又经过粉碎,再被使用的全过程,表达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意志和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竹石》是清朝诗人郑燮借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表达做人要有骨气,不能屈服。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借物言志,要引导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把诗歌中物的形象和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夏日绝句》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传世名作。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时应适当向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人文精神的教育,还可以使诗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把抽象的语言变得充实、立体化起来。
知识与能力
1.会认“焚”,会写“锤、凿、焚”。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石灰吟》。 突破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
突破方法:教师可在学生看注释的基础上稍加点拨,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再通过诵读的方法,读入诗境,读懂句子的大意。
难点: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及高尚的人生追求。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把诗歌中物的形象和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并适当向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先采用读书法,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感性上体会诗歌的大意。再采用讨论法,以四个人为一组的方式,体会重点诗句的意思,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品质。
学法:采用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大意,再通过联系诗人历史背景及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生齐准备
教师:诗人简介、插图、讨论提纲等。 学生:查阅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石灰吟》《竹石》两首古诗,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提问并揭题: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之魂”,谁能说说“民族之魂”是什么意思?(民族的精神、节操、品格)今天我们就先从三首古诗中来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板书课题)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石灰吟》。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民族之魂”的意思,让学生从单元的主题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对本课在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学习《石灰吟》。 1.出示作者简介。
教师简单介绍: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2.学生自学,自主探究。
过渡:这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请大家用以前学到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看谁学得最好。
(1)师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①知诗人:了解古诗的作者。②解诗题:知道题目的意思。③抓字眼:理解重点字词。④明诗意:理解诗句的意思。⑤悟诗情:了解古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朗读古诗,自主探究。
提示:读古诗要读准确,读通顺,读出韵味,再根据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理解诗意。
①出示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明确:“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烈火焚烧、锤炼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②出示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确:“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指一点也不怕;“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怕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给人间。
(2)感悟诗歌情感。
引导: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作者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提示:抓住“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提问: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教师点明: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诗人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强调: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3)引导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探究以及教师引导的方式学习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不怕牺牲、不怕艰难险阻,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竹石》。 1.出示作者简介。
郑燮(强调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自称板桥居士,清代画家、文学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诗清新脱俗。
2.要求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 3.交流讨论诗意。
(1)出示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2)出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这句话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4.体会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表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学习上一首诗的方法学习《竹石》,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1.质疑: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呢?我们应该怎样体会诗歌的情感呢?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就是借物言志,都借助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品格。
3.指导朗读: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把诗歌中物的形象和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体会诗人的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讨论,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的两首古诗,加深学生对思想情感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石灰吟》《竹石》两首诗的意思,并被两位诗人高洁正直的品质所深深地感动。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这两首古诗并预习《夏日绝句》。
六、互动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根据古诗内容,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烈火焚烧、锤炼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答案:牢牢咬住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二、《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和人生志向?
答案: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意志和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夏日绝句》,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检查朗读。
指名读前两首古诗,要读出古诗的韵味。 2.指名说一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揭题:前两首诗让我们领略了诗人于谦和郑燮的高尚节操,那么《夏日绝句》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感受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认识作者,练习朗读。 1.出示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所作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练习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交流读法。
提示:注意古诗的断句规律,五言诗和七言诗不同,注意诗句的重音,要读出感情。
(3)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身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韵味,在读中领会诗歌的意义。
三、默读古诗,理解诗意。
1.根据上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
提示:可以从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几个方面人手;在理解诗意时,抓住重点字句。
2.全班讨论,交流收获。
(1)出示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2)出示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思:怀念。这句话的意思是: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3)指名说出整首诗的意思,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和课后注释进行自主学习,理解诗的意思并掌握古诗大意,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四、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小组合作,朗读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提示:结合李清照的身世历史、项羽的故事。
出示“项羽自刎乌江”,教师简单介绍: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这则故事记述了项羽的最后一战,此时他带着几十人突围,逃到乌江边,最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身亡。
2.全班讨论,交流收获。
教师归纳:诗人借赞扬项羽自刎乌江,宁可自杀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表现了李清照对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的讽刺,也表现了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练习背诵。
引导:这三首古诗都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和崇高的人生志向,可以说他们都是“民族之魂”。下面我们就带着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看谁背得最快最好。
1.学生练习背诵。
2.背诵比赛:指名背,分组背,集体背。 六、互动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
开凿、焚烧 不放松、坚劲 人杰、鬼雄、项羽
不怕艰难,不怕牺牲 坚贞、高洁 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默写古诗《石灰吟》。 答案:略
二、根据古诗内容,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答案: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案: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新编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名师教案【名校精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