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愚公移山》原文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 __ 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 _____ 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 ___;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1、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的停顿。用“/”划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杂然相许 许 且焉置土石 置 荷担者三夫 荷 3、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 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 ,运一次土石需要 的时间。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
5、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6、(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7、、文中 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8、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① 年且.九十( )② 寒暑易.节(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 10.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山而.
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1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二、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
卒去( )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答:
《捕蛇者说》练习题
《捕蛇者说》原文
一、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 ( ) (2)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 ) (3)苛政猛于.虎也 ( ) (4)殚.其地之出(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犯.
寒暑( )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最后一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译文:
5、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岁.赋其二( )(2)几.死者数矣( )(3)更.若役( )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19.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 20.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
21.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22.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答:
10.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答:
8.“余闻而愈悲”一句在文中结构中有何作用?_______ 。 引用孔子的话作用?________
《黄生借书说》练习题
【甲】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炎武《日知录》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若业为吾所有 业: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 ③姑俟异日观 俟: ④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 绝: 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曰:“何陋之有?” B.之虚所卖之 C.吾不得而见之矣 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②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9.【甲】文的论点是 ,【乙】文的论点是 ,两文共同的论证方法是 (4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愚公移山中考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