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第5次周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在1926年作的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表明,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只占有8%的财富。这造成了( )
A.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B.贫富差距过大,国内市场狭小 C.工业迅速发展,社会消费能力增长 D.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国际贸易活跃 2.某个时期,美国掀起取款狂潮,各银行门前无不人山人海,储户争相提出存款。纽约市有一位少妇,把孩子出租给排队提款的妇女,每次收二角五分,因为抱着孩子能排在前头。这一时期可能是( )
A.1923-1928年 B.1929-1933年 C.1934-1937年 D.1993-1998年 3.对表中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 年份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农产品收入价格 139 138 117 80 57 农民付出的商品价格 生活费用 160 158 148 126 108 生产费用 148 147 140 122 107 付给雇佣劳工的工资 169 170 152 116 86 农场财产税 (1914年=100) 263 267 260 — — 农场总收入 162 168 132 106 76 A.农产品收入价格和农场总收入价格一直相对较低,美国农民的社会购买力相对较低 B.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使除赋税外的各项指数急剧下降
C.农场财产税保持稳定是由于罗斯福及时调整农业政策,农民生产生活状况迅速好转 D.农业的这种状况加剧了经济危机
4.胡佛曾说:“联邦政府的职能在于维持这样的平衡,而不允许任何的个人或集团享有特权。它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这表明胡佛( )
A.维持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B.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活动 C.坚持实施“自由放任”政策 D.坚持联邦政府享有绝对特权
5.(2014·济南一中高一期末质检)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各工业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 1 -
6.(2014·浙江镇海中学高一期末考试)《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 )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罗斯福就职演说》 C.《全国工业复兴法》D.《社会保险法》
7.(2014·盐城中学高一期末检测)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宣传画中文字意为:工作得报酬的美国!幸福!工作使国家进步!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8.(2014·江苏启东中学高一月考)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罗斯福( )
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 C.仅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B.限制资本家无序竞争 D.向苏联大量出口机器
9.与《全国工业复兴法》配套的再就业法规定:禁止雇用童工,产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该法规做出以上限制的直接目的是( )
A.调节劳资关 B.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C.增加就业机会 D.稳定社会秩序 10.罗斯福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营造消费型社会、尽快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以下措施可以为我们营造消费型社会提供借鉴的有( )
①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②加强救济工作 ③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④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罗斯福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客观地说,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这说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以国有制取代私有制 B.强化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12.(2014·长郡中学高一月考)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自我调节,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 -
13.(2014·兰州铁一中高一期中考试)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A.私人垄断资本的作用日益加强 B.“福利国家”的规模日益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 D.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14.(2014·江西师大附中高一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所有者 政府和公共年份 1950 1960 1969 机关法人 3.2 0.2 0.3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2.6 23.1 32.2 11 17.8 21.3 0 1.1 3.2 61.3 11.9 46.3 11.5 40.1 2.9 A.政府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15.(2014·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经济改革措施,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状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
A.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16.(2014·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期末检测)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政治、社会相对稳定,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
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C.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7.(2014·福建仙游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18.(2014·广东实验中学高一月考)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 B.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 3 -
C.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19.下面为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表
国家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美国 英国 1950-1973年 14.1 7.6 6.1 4.3 3.1 1973-1978年 1.1 0.9 1.3 2.5 0 这些国家在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两个阶段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 A.国家干预 自由放任 C.国家干预 减少干预
B.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D.自由放任 适度紧缩
20.(2014·扬州中学高一期末调研)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涵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21.(2014·西安铁一中高一月考)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曾经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的上限。下列因素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 )
A.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C.高福利政策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D.企业国有化
22.(2014·银川一中高一月考)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中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B.企业所有权发生了本质变化 C.消除了劳资之间的对立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23.(2014·执信中学高一月考)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电力革命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24.(2014·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一期末联考)1991年后的十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 )
- 4 -
A.美国政府推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B.美国政府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C.美国政府减少政府干预,削减政府开支 D.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5.是谁创造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的奇迹?克林顿在讲话中把这一经济奇迹称为自己执政成就的证明,其实最好的回答应当是长期的技术创新过程最后达到临界点,为美国公司爆炸性发展创造了新机会。你认为创造这一奇迹的是( )
A.国家干预 B.第三产业的发展 C.克林顿 D.“新经济”
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第5次周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1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22分,共计50分)
26.(2014·银川高一期中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 “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1920年到1929年,工业生产增长了55%,但是美国工人的工资仅增长了2%,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6分)
27.(2014·深圳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雇佣条件。
- 5 -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24 12 25 13
——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
材料二 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一抄录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 “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四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反映的资本家对待新政的态度及原因。(6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又反映出新政的哪些特点?有何作用?(8分)
(3)结合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二中资本家矛盾的实质是什么。由此看出罗斯福新政的性质是什么?(4分)
28.(2014·江西新余一中高一期末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
- 6 -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
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10分)
- 7 -
答案 1 B 14 A 26. 答案:(1)原因:①贫富悬殊影响了国内购买力;②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生产相对过剩。(4分)
(2)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分)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2分)
27. 答案:(1)态度:强烈反对新政。(2分)原因:制定规章制度,对资本家的生产经营进行强力干预;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与剥削。(4分)
(2)特点:照顾工人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4分)
作用:有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恢复生产,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缓解政治危机。(4分)
(3)资产阶级内部的整体和部分之间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2分) 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2分)
2 B 15 B 3 C 16 B 4 C 17 D 5 B 18 D 6 C 19 C 7 D 20 B 8 B 21 C 9 C 22 D 10 B 23 C 11 C 24 D 12 D 25 D 13 C
-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9 -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