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二)
高三语文组 张文超 张小剑
学习目标:1、巩固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强化翻译基本功。
2、通过对课内文言语句翻译的合作探究讨论,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 3、通过文言翻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重 点:通过对课内文言语句翻译的合作探究讨论,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 难 点:通过文言翻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1、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2、当堂检测 巩固拓展 一、自主学习检测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候。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廉颇)被封为上卿,凭着他的英勇无比,在诸候中很出名。
2、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积极建立功业、视死如归的人。 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大王喜欢音乐,齐国的老百姓该差不多了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二、展示交流、问题探究
探究一:文言文翻译错误的类型及对策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应对策略:保留法
2、 实词的翻译不够准确——推断法(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3、把今义当作古义翻译——替换法。(烈士:积极建立功业、视死如归的人。)
4、翻译中虚词没有体现出来——对照法(译句没有把:“甚”和“则”两个虚词翻译出来,应当翻译成“非常”、“那么”,即“大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的老百姓该差不多了吧。)
5、该删除的词语没有删除——删除法(“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应删除) 6、省略成分没有翻译出来——补充法
7、翻译句式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移位法
三、拓展训练
一、阅读108页“管仲曰:”文段,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注意:被动句、判断句式,词语“三、肖”
二、阅读312页《李邈传》,完成相关训练。翻译下列句子:
1、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李邈说契丹人还没有厌弃他们的君主,于是教童贯暗中联合契丹来图谋金人。 2、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
金人侵犯京师,皇帝命他急速入见,李邈激昂振奋,再次出仕上路。 3、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朝廷自管主持和谈,而把各道的军队都交给师道,看敌人的情况决定是进攻还是后退。 4、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
金人到了,李邈向宣抚副使请求援军,并且抄小路传送密信上报朝廷,都没有得到答复。 5、“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
“你违背盟约,所到之处抢掠我们的金银布帛和人民,为什么还顾忌我们说你们是敌人呢? 6、“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
你不在此时送还我们的两位皇帝和两河地区,每年像契丹一样收取丰厚的财物,来谋求长久之利,难道将来你们的强大还可以依赖嘛? 7、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
将要死的时候,李邈面色不变,面向南拜了两拜,端坐着接受刑戮。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