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团团圆圆过中秋 学习 2.了解秋天里一些地方的特色活动。 目标 3.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师:同学们,除了国庆节、中秋节,你知道秋天里还有哪些节日吗? 学生回答 板书: 秋天里的节日 讲授新课 一、了解重阳节 今天我们来重点了解下秋天里的节日之一:重阳节。(板书:重阳节) 1.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你知道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吗?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入新主题内容。 一、学生参与交流、一、让学生并回答相关问题。 明白重阳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理解重阳节存在的意义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道德 年级 二年级 1.知晓秋天里的其他节日。 观看视频:《重阳节》 是我国传 统节日,了解重阳的由来,知道一些民间风俗习惯。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 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 这一天为重阳日。 关于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呐:视频《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各地有不同的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民间习俗。 出示图片:重阳有登山之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山远眺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来源:学|科|网]出示图片:吃重阳糕,汉语中“糕”与“高”同音, 所以人们以吃糕寓意“登高”,“百事俱高”,希望什么都往好处发展。 出示图片:赏菊、饮菊花酒,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着长寿,菊花酒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祈福祛灾”的吉祥酒。 出示图片: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头,以驱邪求吉。 中国自古就有重阳登高、佩茱萸等习俗,如古诗所显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节日时,对亲人越加思念的感情。 二、老人节、敬老节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登高、赏菊、佩茱萸等习俗。现在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重阳节为什么也叫老人节、敬老节? 学生讨论回答(九九重阳,因为“九”与“久”谐 二、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攀山越岭 二、让学生知晓重阳节为什么大考验(重阳节)》 又叫老人 节、敬老节。知道关爱老人要重在行动。 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 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教案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