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实训报告(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 将烧录软件PROGISP1.6.6程序复制到任意磁盘,并将程序程序界面如图8所示。

发送到桌面。

图8、 ? 给AT89S52/51烧录程序的界面

4、 实验板功能的测试:

现在此单片机实验板可做的实验有个,暂时不可做的有个(元器件为配制完全)。可做的实验就可测试实验板各模块的功能是否正确。待元器件配制完全之后可续作暂不可做的实验。

? 可做的实验:(AT89S52引脚排列图如右图9)

(1) 电子时钟:

① 用自制的连接线将实验板的24、25、26、、

27分别与M1、M2、M3、M4相连,Q1、Q2分别与AT89S52的10脚、11脚相连。4位拨码开关拨至“ON”,插上J4,断开跳线J5和J7。

② 将AT86S52按方向锁到实验板IC锁紧

座。

③ 将U实验板用USB连线与计算机相连。 ④ 双击progisp图标,启动progisp1.6.6程

序。如图所示。选择编程器接口为“USBASP”及“USB”,选择芯片“AT89S52”。

⑤ 单击调入Flash,选择“电子时钟.hex”文件,单击打开。

⑥ 将界面右下方编程部分的“芯片擦除”、“编程FLASH”打钩。单击“自动”,绿

图9 ? AT89S51/52引线排列图

灯亮,等待几秒绿灯熄灭,烧录结束。4位LED数码管显示“12.00”。按动S1和S2分别调节“时”和“分”至当前时间,在此基础上开始走时。

(2) LED点阵字符显示:

① 用自制的连接导线将实验板89S52右下方4K7Ω电阻右边的20、21、22、

23、24、25、26、27分别与8只9012下面的0、1、2、3、4、5、6、7相连,插上跳线J7和J5 。

② 单击PROGISP1.6.6中的调入Flash,选择“LED点阵.hex”,单击打开。

③ 将界面右下方编程部分的“芯片擦除”、“编程FLASH”前打钩。单击“自动”,

绿灯亮起,绿灯熄灭烧录结束。LED点阵开始显示已编写的汉字。

(3)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

① 用自制的连接导线将实验板89S52右上方470Ω电阻右边的A、B、C、D、

E、F、G、H、89S52右上方470Ω电阻左边的10、11、12、13、分别与BR、BY、

BG、DR、DY、DG、NR、NY、NG相连,插上跳线J5,断开跳线 J4和J7。

② 单击PROGISP1.6.6中的调入Flash,选择“交通灯.hex”,单击打开。

③ 将界面右下方编程部分的“芯片擦除”、“编程FLASH”前打钩。单击“自动”,

绿灯亮,绿灯熄灭烧录结束。4个路口交通灯开始工作。

(4) 流水灯:

与交通灯的接线相同,只是应将“流水灯.hex”烧录到AT89S52中去。

(5) 四路抢答器:

① 用自制的连接导线将实验板的Q1、Q2、Q3、Q4分别与紧靠AT89S52的17、

16、15、14脚相连;Q5与紧靠AT89S52的12脚相连;AT89S52右下方4K7Ω右面的24端与M1相连,将紧靠AT89S52的20脚与BB(实验板右上方)相连。连接跳线J4,断开J5、J7。

② 单击PROGISP1.6.6中的调入Flash,选择“抢答器.hex”,单击打开。

③ 将界面右下方编程部分的“芯片擦除”、“编程FLASH”前打钩。单击“自动”。 ④ 按下S5(主持人控制),最低位数码管g段点亮,同时按下S1、S2、S3、

S4,蜂鸣器发出10次“嘀”声,同时,数码管显示抢答有效地按键号(即第一个按下的按键号)。

(6) A/D转换数字显示:

① 单击PROGISP1.6.6中的调入Flash,选择“A/D转换.hex”,单击打开。 ② 将界面右下方编程部分的“芯片擦除”、“编程Flash”前打钩。单击“自动”。 ③ 连接跳线J4,断开J5、J7.

④ 用自制的连接导线,将实验板的AT89S52与ADC0809及相关引脚连接,

如下表所示。 AT89S52 1 2 3 4 5 6 7 8 21 22 23 30 26 7 27 28 VM ADC0809 17 14 15 8 18 19 20 21 22+6 9 10 M1 M2 M3 M4 5 调节RP1,使A\\D转换器模拟输入电压VM在0~5V之间变化,数字显示 ○随之在0.00~5.00之间变化。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模拟电压VM,与显示结果比较,误差应在0.1V之内。

(7) 两个单片机串行通信(两个同学的实验板合作完成):

① 作为发送端的单片机发送数据,就用实验6(A/D转换数字显示)中的A/D

转换结果,所以实验6不用拆线。但是要将测试程序中的“串行通信发.hex”烧录到发送单片机上。 ② 作为接收端的单片机,要将测试程序中的“串行通信收.hex”烧录进去,再将

26、27、28分别与M1、M2、M3相连。

③ 将发送端单片机的11脚(TXD)与接收单片机的10脚(RXD)连接,两机

地线(GND)相连,可通过实验板右下角标有GND的插座实现连接。 ④ 两机通电(其中某一端通过外接电源插座供电),调节发送端的可调电阻

RP1(不要用力压,速度也不要太快,防止损坏可调电阻),接收端显示也随之变化,并与发送端显示结果一致。

⑤ 若在发送端TXD加上无线(红外)发射电路,接收端加上无线(红外)接

收电路,就可实现数据的无线收发。

(8) 检查蜂鸣器:

用一根导线将BB端接低电平(GND),蜂鸣器应发出响声。 (9) 四位十进制计数器:

① 将实验板AT89S52右下面4K7电阻右边的接线端20、21、22、23端分别与

M1、M2、M3、M4相连。Q1与AT89S52的12 脚相连。连接跳线J4,断开J5、J7。

② 将“计数器.hex“烧录至AT89S52。

③ 每按动S1一下,在AT89S52的12脚产生一个脉冲,计数器加1。 (10) 四位数字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两个实验板合作完成):

A. 四位数字频率计:

① 将“四位数字频率器.hex”烧录至AT89S52。

② 将实验板AT89S52右下面4K7电阻右边的接线端20、21、22、23端分别

与M1、M2、M3、M4相连。Q1与AT89S52的12 脚相连。连接跳线J4,断开J5、J7。

③ 被测信号从AT89S52的15 脚(TI)输入,由于只有四位显示,故要求信

号频率小于10000Hz,若高于10000Hz需加分频电路。幅度为4—5V之间,边沿陡直,否则加电平转换和态形电路。

B. 方波信号发生器:

④ 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板AT89S52烧录“方波发生。hex”,从AT89S52的2脚

(PI)输出约为1880Hz的方波信号。

C. 频率的测量:

5 将两个实验板的GND连接,方波发生板AT89S52的2脚与频率计板中○

AT89S52的15脚连接,频率计板将显示信号发生板输出信号的频率。

(11) 秒表:

① 将“秒表.hex”烧录至AT89S52。

② 将实验板AT89S52右下面4K7电阻右边的接线端20、21端分别与M1、M2相

连,Q1、Q2、Q3分别与AT89S52的13、12、15脚相连。连接跳线J4,断开J5、J7。

③ S1为启动按钮,S2为暂停按钮,S3为清零按钮。 通过以上11个实验,如果测试均无问题,说明实验板所有硬件功能正确,焊点无虚焊、连焊的现象。若存在问题,应仔细检查焊接面的焊点是否有虚焊、连焊、焊盘脱落的现象,仔细检查元器件安装位置或参数是否正确,直至功能完全正确。下面暂不可做的实验待元器件装配完全之后续作实验即可。

? 暂不可做的实验(元器件未配制完全):

(1) 温度的测量:

① 将“温度测量.hex”烧录至AT89S52。

② 将实验板AT89S52右下面4K7电阻右边的接线端20、21、22端分别与

M1、M2、M3相连。连接跳线J4,断开J5、J7。 ③ 将AT89S52左下面的17脚与实验板DQ端连接。 ④ 插上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注意元件面朝外。 ⑤ 用手捏住DS18B20,数字显示为手的温度。

若将为温度传感器DS18B20密针,还可测量液体的温度,测量范围-55℃~+125℃ (2) 两个单片机无线传输数据:

① 将实验7中两机的两条连接拆掉,两机程序与实验7相同,不用重新烧录。 ② 发送端单片机的DS89S20位置插上无线发射模块(红外发射模块),注意

元件面朝外,AT89S52的11脚(TXD)与本机的DQ端连接。 ③ 发送端单片机的DS89S20位置插上无线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注意

元件面朝外,AT89S52的10脚(RXD)与本机的DQ端连接。

④ 两机离开一定的距离,无线传输时,距离为十几米,红外传输距离为十米

以内,且发射管与接收模块要相对。

⑤ 两机通电(其中某一端通过外接电源座供电,芯为正极)。调节发送端可

调电阻RPI(不要用力压,速度也不要太快,阻止损坏可调电阻)接收端显示的数据也随之变化,并与发送端显示结果。

八、 一些元器件电路图及多功能51单片机实验开发板电路图:

图9 、?

1位LED数码显示器共阴极及共阳极显示电路图

图10、?

LCD字符液晶显示器模块管脚示意图

图11、?

ADC0809即A/D转换原理图、内部结构图

右图12、?

为三极管基极、集电极、发射极实物对应图:

1:E极,发射极; 2:B极,基极; 3:C极,集电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焊接实训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焊接实训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2963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