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问题我们还将继续思考和研究。
“大家评”的声音——
在活动中,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为1千米的规定对孩子的路线选择有所限制,如果改成到喜欢的地方去,并估测路程的长度,孩子们将会更积极地参与。此外,要求学生计算走几步是1千米的除法计算难度偏高,改成走几步大约是多少米或多少千米的乘法计算更为合理。 ——陈剑 开场引入欠妥,1000米=操场X5=跑道×20=短绳×500,看起来似乎是在练习1千米=1000米的计算。新授单位,应以帮助学生确立量感为本,练习换算为辅。而建立量感,应给予直观的(视觉)感受。比如:在最后环节,东方明珠大约500米,1千米=2个东方明珠时,可以出示P,S过的图片,2个东方明珠叠一起,等于1个1000米的线段。这样会比直接口述“1千米等于2个东方明珠”更直观。 ——徐碧飞 本课中可以看出老师运用了课前和课内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在运用了还可以在运用的深入些,例如:10个小朋友双臂张开的距离大约是10米,可以让学生再想想一下100个人呢?再引入1000个人呢?这样可能比10个人一下子跳到1000个人强些。 ——刘芳 《千米的认识》是一节很难上的课。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的调查、学生尝试感知、、、、、、这些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不过这节课中学生到底对1千米知道了么?建议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一个参照物,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吴晓文 “《千米的认识》是一节很难上的课”,正是它的“难”让我们去关注,去思考,去挑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一步一步去研究,一口一口去实践,这块难啃的骨头也会变得美味无比。
徐向颖数学名师工作室 包芸执笔整理 2014年10月27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千米的认识》总评课(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