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上海书法报告(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开了一系列的活动,诸如新世纪书法大展、2003年上海市书法篆刻大展、临摹与创作系列展、新人新作展以及与各省市的书法交流展、还有邀请性质的各地书法精英来沪展等,编辑出版各类前辈和现当代书法家的作品集和理论集,将现当代的上海书法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周先生几乎同时扬名于世的还有张森、王伟平、吴建贤等,张森先生早期的隶书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影响,他将《乙瑛碑》之沉稳与《张迁碑》之浑厚有机地融合,书来一波三折,写得委婉动人,在汉碑中能别创一格殊属不易,而且,张先生思路之新和富有现代性是在全国书家中也使极为罕见的,他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说明书法家能在创作的同时将自身有机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去。王伟平先生在书法中是唯一一位将书法的简约之美作为思考对象的书法家,他个人很富有贵族气息和特质,他在书法中能做减法,并把书法造型的独特性作为自己思考的中心,所以,观看他的作品有一种凝练大方的美感,气息很好。吴建贤先生是一个具有极高鉴赏力的书法家,他十分推崇沈尹默的精熟的用笔和对书法全身心的投入,他是一个十分真诚的艺术家,每天要写上很多小时,不喜张扬和应酬,疾恶如仇。他的这种品性也反映到他的书法创作之中来,他的作品楷书以欧阳通为突破点,掺以北碑之拙意,行书用笔爽利,刚猛骏发,对比强烈,令人震撼。他所编辑的《沙孟海书法集》使沙先生的书法确立了在全国书法界的地位,几乎在每位书法家的家里都有他执编的《五体大字典》。在这一代书法家中刘小晴先生是以理

论见长的,他曾在一段时间中连续出版七本专著,形成了刘氏基础书法理论体系,同时,他还刻苦钻研小楷,其小楷秀美精劲,无懈可击,其行书取法文征明,流畅自然。张晓明先生早期师法胡问遂先生,在楷书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的带有北碑风格的楷书大方宽博,可以看出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他还出版了一些字帖,对书法教育上具有自己的心得。草书在上海书法的历史上一直不是强项,但你看了钱茂生先生的草书作品就会感到草书在上海也有自己的大家,他的作品线条的质感很好,在行笔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抑扬顿挫和丰富的墨色变化是很有观赏性的。如前所述,上海书法的发展是和上海的出版业具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书法》杂志的面世,对中国书法事业的推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里就要讲到周志高先生,他在使这本杂志能够问世起了关键的作用,也对推出一大批全国的优秀的中青年书法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他最早组织书法界的一系列活动,他的敢闯敢干的精神使《书法》杂志充满生气和活力。他的书法取法祝允明,用笔刚猛劲爽,适合写较大的作品。还有就是方传鑫先生,早年以较为传统的大字隶书驰名书坛,近年来他在隶书领域以简帛掺隶,写得悠扬美妙别具意趣。同时,他在印章边款中也四体入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写隶书的很难转到行草书的书写上,但他能小行书上以苏字为本,刚劲中含柔美。在编辑领域中他所编的《碑帖经典一百种》也作为国礼被胡锦涛主席赠送给耶鲁大学。在《书法》杂志工作的还有高式熊先生,他的篆

刻在上海乃至全国也是一流的,他的篆书作品古雅严谨,所以,直至今天,高先生依然活跃在上海书坛上,并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欢迎,为书法的普及起了一定的作用。许宝驯和潘德熙也都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前者的书法二王余韵满纸,后者对篆书和篆刻也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并在书法类出版物的编辑方面贡献尤多。《书法研究》的副主编沈培芳先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学历的书法家,他一到书画出版社以后,就联系洪丕谟、水赉佑等学者型书家对一些中国书法理论的经典古籍进行校点,在当时理论的开拓还处在初始阶段的全国书法界来说,他的这个工作的意义是深远的,以后,他又和乐心龙等编辑了《明清书法家作品集》等,他的书法作品强调用笔的细腻和变化,出于米而又有自己的风格。在这一年龄层面中,吴福宝先生是对书法具有独特想法也是将之付诸于实践的书法家,他的行书技法极为高超,善于在用笔过程中写出很多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他也在不断探索,力图有所突破。还有就是袁雪山先生,他的作品用笔干净利落,很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他的字有复古的意味,在装潢手法及表现手段上他是很讲究的。至于王复耕先生的作品线条很厚很苍茫,以章草入书,也是一位很优秀的书法家。当然我们还可以例举出像李天彪、徐铁君、杨永健、等一些无论在创作还是在书法教育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限于篇幅我就不在展开。上海还有一批当时有很大影响,但现在已移居海外或已经回国的书法家,如现在美国的俞尔科、张统良,定居香港的王壮弘、徐

云叔、吴子建、钱开文,已经回国的陈茗屋、胡考和陆康等。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无论在人数还是在书法热情的投入方面较之前一时期丝毫不逊色。上海书法的新时期的格局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个团队对推动当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的追求目标就是以坚持古典意趣为主格调,追求个人风格和面貌的多样性发展,在一些领域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造活力和全国领先的地位。尽管后来上海书法并没有形成大的波澜壮阔景观的书法思潮,按照上海以往的人文心理的形成和积累也不大可能用一种带有群体激情的方式来展开艺术活动,上海的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冷静,个体的自由创造的追求更鲜明些。所以,这个团队所起作用的时间不是很长。其次,上海书法在对书法本体的处理上,诸如用笔、点画、行气、章法等一些传统领域书法家关注的课题依然热情不减,这和全国范围内关注书法的总体效果的趋势有一定距离。当然,在传统与创新、古典与现代的冲突在上海的书法界里还是存在,这就使得上海的书法具有了它特定的张力。

篆刻创作在上海具有它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自吴昌硕将篆刻艺术的重心落在上海后,加之以后的邓散木、王个?、陈巨来、方介堪、方去疾兄弟、钱君?、朱复堪、单晓天、叶露渊、叶隐谷等将篆刻艺术的从民国向解放后的转型和传承做好了有效的铺垫,文革之后,吴子建、陈茗屋、徐云叔、陆康等将篆刻

艺术的复兴提到了一个高度,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上海的篆刻在全国是领风气之先的,在这方面的历史作用,韩天衡先生的贡献将彪炳史册的。韩先生将以前从来没有人重视的鸟虫篆入印,不仅开创了一个个人的风格面目,更重要的是它促使了一个流派的产生。这种旖旎中带有无穷装饰意趣的篆刻风格,对现当代的篆刻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使全国无数喜欢篆刻的年轻作者围聚在韩先生的周围,形成了中国书法篆刻史上的“韩派”,而且,这一流派中个人风格多样化,这样也避免了吴昌硕门派中面目一律的不足。韩先生不仅在篆刻,而且在艺术品的收藏与鉴定,书法与绘画、书法篆刻史的著述以及书法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使后人望尘莫及。上海的篆刻大局是以韩天衡、刘一闻、童衍芳、徐正濂四种美学趣味为主要构成,同时,以孙慰祖、吴天祥、徐庆华、黄连萍等作为后进而辅之的形成的海派篆刻的文化景观,也是上海的篆刻之所以为全国所重视的重要的原因所在。刘一闻先生在当代篆刻艺术体现现代人美学趣味的重要性中是十分重要的,他以将军印切入作为篆刻走向当代的重要步骤,辅之以不衫不缕的散淡风格,轻松而随意,特别能契合当代人自然放松的心态和意境,也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独特面目的篆刻风格,并由此而傲视当代中国印坛,他在书法创作上也表现出自己特有的美学眼光,以一种带有符号性的处理方法来书写,由隶入行,加之逸笔草草的竹子,也是当代年轻作者效法的对象。至于,童衍方先生,他的作品强调金石意趣,显得厚重而古拙,特别重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当代上海书法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当代上海书法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3270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