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各校模拟试题 诗歌鉴赏 汇编(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1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4.

试题分析:颈联说“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这当然是指王汶了,而且都只说了上半句,隐去了下半句,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自己猜想,为什么止酒?不在声又在于什么呢?其实这两个为什么是有答案的,答案就在尾联,只是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诗本身并没有提出问题,但诗人知道读者必然会在心中提出问题,于是他又委婉地给出了答案,而这个答案还需要你细细品味才能得出来,这就是这首诗的美妙之处。尾联的意思是说,为了那区区五斗米的俸禄,才在江阴委屈一阵,做个小小的县官。这说明王汶没钱,虽然不愿意,但为了几个小钱,不得已做官。所以前面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戒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没钱,买不起酒。这一句还隐含有赞美王汶的意思,即是说王汶像陶渊明一样有高尚的情操,本不屑于做个小官。于是读者又能从中找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援琴不在于声,而在于打发无聊的当县官的时间。送朋友去做官,一般不会像本诗一样说人家为了钱才去做官,就是做了官,恐怕也会像陶渊明一样罢官而去,要不人家可能会不大高兴,但正因为是真朋友、真性情,诗人才会用这种幽默、调侃的语气来表达送别之情,才显得更真诚,更情真意切。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考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诗歌的阅读面,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类型,对自己学习和复习中接触到的诗人诗作的不同风格要有所认识,并注意积累。要注意积累相关术语,答题时尽量使用术语,采用总分的结构,即先总述风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十二、

17.(5分)CD(选对一个给2分,全对给5分) 18.(6分)评分要点:①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3分)。②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项“运用比喻的手法”有误;“浓须大面”“壮气高冠”这是写人,可见是把木棉花当做人来写,赋予木棉花以人的特点,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D项,“由近及远”有误;应为“由远到近”,比如“千树万树朱花开”应是远观,下面逐步推进。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C项对修辞的分析有误,“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D项,对写景的顺序分析有误,“粤江二月三月天”四句,诗人似乎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到处是花的海洋。由于早春时节那高大的木棉树先叶而花,这样,“千树万树朱花开”就形成了一片辉映天际的红彤彤的世界。“有如尧射十日出沧海”,十日并出于沧海之上,写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神奇世界里那种恢弘壮观,璀璨夺目的景象。“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魏文帝迎接美人薛灵芝,未至京师数十里,沿途高烛之光相继不绝,以此比喻木棉花的海洋又给人一种辉煌迷离、富贵豪华的感觉。这四句从高远着笔,辉煌壮阔,气势宏大。这显然是远观,故应是由远及近。

1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这是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可以从外形到内在分析木棉花与英雄的相关点。“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一个个花冠覆之如铃仰如酒爵,厚实华美;赤红的花瓣象闪烁跳跃着的星光,熊熊然喷射出夺目的光芒,把花写动了写活了。“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木棉花之所以又称“英雄花”,这大概就是其原因所在。仅此刻画和渲染,诗人犹恐不能尽致,又以“好英雄”、“何落落”这样的惊叹来直接表现自己对木棉花的赞赏和欣羡。最后“后世棠榴枉有名”四句,以枉有芳名和自惭轻薄的棠榴桃杏之花与木棉花相对比,显示出木棉花的磊落不凡。“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无乃群芳主”,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炎帝也是以火德而王,由他们的主司,火红的木棉花生长在于五行中属火的南土,就当然地要冠压群芳,卓然傲放。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诗歌鉴赏中的形象题。考生应先找出诗歌中直接描写形象的诗句,再找出环境及他物的衬托,最后分析形象的特点。本题不同于一般的形象题,需要考生先找出写木棉花的诗句,然后分析其形象特点,再与“英雄”联系,找出二者的共性。从诗歌来看,主要从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精神两个角度分析。

十三、 17.CE

1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项“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E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热爱喜爱。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本题的C项对诗句中的景物分析有误,诗中花无赖,藤梢新,是典型的春景;“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并非是“夏日”。E项对景情的分析有误,“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但本诗首联“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单纯的写景,作者因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1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综合利用文本试题中的各种信息,甚至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怀。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高考各校模拟试题 诗歌鉴赏 汇编(3)在线全文阅读。

2024年高考各校模拟试题 诗歌鉴赏 汇编(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3272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