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集团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主业不突出,产业链条未形成,凝聚力和发展能力较差,市场占有份额较少,形成不了规模经济优势。其实,旅游企业集团必须以一个强有力的骨干企业作为龙头,才能带动整个集团发展。
11
3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3.1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特色性,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
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但贵州旅游业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产业优势,经济效益的获取也远未达到预想目标。因此,贵州旅游业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突破障碍,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
3.1.1强化旅游大管理意识
贵州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全面、全方位、权威
性的管理,覆盖全行业,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形成调控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旅游的综合性 和依托性使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应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 系。相关部门必须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 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3.1.2塑造旅游形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尽管贵州在塑造旅游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而且成效甚微。
但笔者认为贵州还是必须坚持塑造出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因为形象树立对于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开发时都是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
12
游者前来旅游。贵州过去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贵州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贵州旅游形象设计既要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又要对市场有吸引力。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应在建立一个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再针对客源市场的特征予以区划。如贵州的总体旅游形象可定为“神奇贵州多彩风”,然后针对沿海地区推出“原生态自然风光、五彩民族风情”形象;对中原市场推出“绿色喀斯特王国、秀美山水之乡”形象。诸如此类,让贵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深刻旅游形象后,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场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吸引形象。
3.1.3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注入的文化
内涵越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贵州的旅游文化本底是丰富的,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资源。但现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传。贵州可在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让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紧紧缠绕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础上,要将贵州旅游文化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推广出去。其中,举办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节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它为贵州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
13
素,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和品位,但该节目在画面精致性、市场运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贵州旅游品牌,提高贵州旅游经济效益,仅凭一个黄果树瀑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贵州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四)、
总结
为了促进和扩大居民消费,继续增强国内需求增长。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潜力,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一是增强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既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又要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并严格执行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和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流通设施、商业网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推行医疗服务价格、非义务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合理确定价格和收费标准。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推动存量住房交易。鼓励居民汽车消费。推行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农村和边远地区电信消费。继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发展体育和文化产业,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
3.2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建议
14
3.2.1完善发展环境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各相关部门都要围绕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切实搞好协作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和落实配套措施,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以产权改革为重点,加快国有旅游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推动企业走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按照规划自主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减轻企业不合理的税费负担。完善民营企业进入制度,保证其享受相关的“国民待遇”。健全完善相关旅游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引导并支持文化企业参与旅游业发展,走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利双赢的共同繁荣之路。
3.2.2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进一步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展发展领域,调整优化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针对旅游需求进行线路策划,进一步挖掘提升巴拉河和雷公山沿线民族村寨的文化旅游品位,丰富施秉杉木河河漂流内涵,做精做优镇远古城和镇远铁溪景区,高水准建设剑河温泉,打造好黎平肇兴、八舟河等景区景点。加快完善步道、公厕、购物、通信、酒店、宾馆等综合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把景区(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环境卫生作为整治重点。
3.2.3推进旅游人才资源开发
将旅游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贵州高校设立旅游专业;将各类旅游专业学校纳入全省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在高等学校和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景点建立共享的
1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