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谦虚的方式的一种。
不懂得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等到下一次,当你说事情的时候别人也不会认真倾听你的话。不懂得倾听别人的话时,你将不会得到别人的建议和他们失败的教训,你还会像他们一样再失败一次。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马谡失街亭这个故事。当时的马谡就不理会王平提出的下山安营扎寨的建议,自负熟习兵法,被诸葛亮重用,刚愎自用,在山上安营扎寨,企图利用地势一鼓作气杀退敌人。但是王平是一员老将,他所考虑的是在山上安营扎寨,可能会遇到粮草和水源被切断等一些非常务实的问题,不过马谡并没有听。结果被魏军切断了水源,大败,丢了街亭,还被诸葛亮斩首。
懂得倾听的人才会获得朋友,因为你分担了他的烦恼,懂得倾听的人才能摸清大意,从他人的言语中的道一个人的内心意图,才能想到合适的话来应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倾听也意味着慎言,避免流言,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认真倾听他的人言语,代表了你对他人的尊重,也赢得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倾听可能会尽可能的会掌握更多的信息,每个人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可能有的人开门见山,可能有的人半天也说不到正题,这是倾听的重要性又一次体现了出来。
倾听是重要的品质,是素质与修养的体现,不会倾听的人就不会学习,就不能提取别人的精华,最终一定会失败,会倾听的人就意味着会学习,还意味着他会成功。
点评: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论据充实、典型,说理较透彻、条理,但语言上要下功夫。
7、倾听——爱的方向 xx
他们结婚25年了.
举案齐眉--朋友眼中的好夫妻,他们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相濡以沫的度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可是,他们却觉得生活缺了些什么.他是个警察,对付过杀人的歹徒,侦破过重大的盗窃案.却无法使她开心.他从没见过她笑一次.25年前,大龄的他在亲人的安排下,见到了同样大龄的她.受到年龄和家人双重压力,只见过几次面的两人便匆忙结婚.而婚后,为了生活,又奔波在岗位与家庭之间.一年坐在一起吃顿都能数出来.他从没觉得这是爱情,他曾幻想过逃离,可是,为了那份责任,那个他们共同的孩子,他选择了隐忍,尴尬的坐在一起,吃饭,生活.麻木的接受现实.
她是个辛苦的工人.工作回来还要费尽心思的理家,把家里的开支节约到最小,但却会给他买最好的衣服.可是她却觉得上天对她不公.除了工作,更多的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在家里,空空的饭桌旁边,他会不自觉地放上筷子.她曾幻想着自己的婚姻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跟丈夫甜蜜蜜的在一起生活.她有时也羡慕闺蜜们跟她说着她们跟丈夫吵架,丈夫又不听她们的话等等.但是,一年说不上几句话又谈何的吵架.外表看似恩爱的坐在一起,却在想应该怎样打破这样的僵局.就这样,在她一顾一盼间,度过了25年.
年初,朋友给他们某位大师在这里开办演讲会的门票.难得闲下来的他带着她去了.
算是一个跟他们年纪相仿的学者.学者一上来,便说:\我给你们15分钟的时间,跟坐在你身旁的人谈一谈,一个人说一个人听.\
他看了一眼她,坚持了几秒.开始谈前几天破的大案子,有多么多么的难,遇到了什么危险等等.它还假严肃地说出了她今天所穿的衣服有哪些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
15分钟后,学者又说:\换一下,让另一个人谈一谈.\
女人便迫不及待的说出了很多.\我多想跟你吵一架,可是在家中你却不和我说一句话\早知道你不喜欢这双鞋,我就不穿了,可是你却从没说过.\你知道吗,这几年我一个人吃饭有多难受吗?\说着说着,女人哭了.他却惊了.原来,他有这么多的不足.而她也发现,她并不了解他,他并不冷漠,只是不愿意表达.积压了25年的话在15分钟内是倒不完的,但是他们却相互了解了很多,明白了很多.25年所缺少的就是--倾听.他不了解她,她亦不了解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只在这15分钟找到了答案.
他们相拥而泣.他找到了初恋的感觉,他觉得,回家他要做一桌好饭,正正经经的听听妻子那些积怨多年的话.
点评:这是一篇小小说。小作者非常细心,发现了夫妻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深刻的表现了“倾听”的意义。但文章叙事比较沉闷,还应设计生动的情节。
8、听那窗外的雨 xx
还记得那年深秋的一场雨。
那天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听着我最喜欢的音乐,大脑放空,看着窗外。
我喜欢一个人时的安静,在这时,屋里只有音乐的声音,像避开了周围的一切,世界上唯独只有一个自己。
看向窗外,天似乎在一点一点的变暗,预示着一场大雨的降临。 果然,路上的行人渐渐撑开了雨伞。关上音乐,打开窗户,倾听那雨独有的声音。
开始,那雨淅淅沥沥的,偶尔可以听见它打在叶子上的声音。那声音像是在说此时他们有多快乐。就这样淅淅沥沥的小雨变成了绵绵的细雨,而那黑夜也悄悄的到来,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低调。
窗外的雨像是一首舒缓优美的乐章,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但也隐约的带来一点不安,而这种不安促使使我一直不想离开。索性拿椅子坐下,一直看着这场雨。
天已经全部暗了下来,但可以看见外面那树在不停的晃动。这风比刚才更大了一些,过了一会,这雨也不安分的大了起来,打破了刚才的所有宁静,这难道就是那不安心情的原因么?那风和雨还在变大,而这雨的声音更加明显了,它也不再温柔,反而变得狂野。
终于,这风慢慢的变小了,雨也跟着变小了。再慢慢的回到了原来的宁静。也许这场雨再告诉我什么。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听那窗外的雨声~ 忽然间,我明白了,他想对我说“人的一生不会是风平浪静的,平静的背后有时也隐藏着狂风骇浪,可只要你勇敢面对,雨后终将是出现彩虹的。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一滴一滴渗入我的心灵。
是的,那忘不了这场有含义的雨,并深深印在心里。
点评:本文从小处着眼,写出了听雨的过程,深刻的写出了听雨的所思所想,以小见大。
9、听,地球的生命留言 xx
2500年,12月3日,晴
我在花园里散步,一个不明飞行物砸中我:“我来自外星球的问候?噢,仅仅是个光盘而已。封面上的文字又是什么?”于是我找来机器人2号,用它的智能外文翻译器为我播放,我坐在一旁,仔细的倾听,只听见一个悲凉的声音??
“我是宇宙中渺小的一员,我也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一员,我的名字是——地球。或许你听说过我,我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但我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我即将离开这里。记得在很久很久以前,我是银河系中最美的一颗行星,我拥有着其他朋友们没有的东西,我养育了60亿个孩子,为他们创造了美丽的家园。起初,天是蔚蓝的,水是清澈的,鸡鸭是都没有禽流感的,一切都是纯净的??后来,惨不忍睹的场面出现了:残忍的人类疯狂的砍伐树木,滥杀动物,随意的向江河湖海中排放工业污水,干旱、洪水、地震、火山、海啸、台风??一切厄运都扑向我,渐渐的,我褪去了原有的光芒,一天天变得衰弱,人类,我无情的子女,没有人察觉我在流泪,没有人听见我在呐喊,他们依旧破坏环境,终于有一天,厄运降临到了他们的身上,这是他们最终的惩罚,庄稼不再生长了,水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干涸的土地,天地之间,没有一丝绿色,连空气都是浑浊的,饿死、渴死、病死的人,太多太多。
他们央求我,苦苦的挣扎着,呐喊着,要我施舍他们些食物和水。我亲爱的孩子们,我已经无能为力了,造成今天这个局面,都只是你们自己的错,我已经不能再生存下去了,我毫无怨言,悄悄地,我闭上了眼睛,留下了隐形的眼泪,微笑着,我离去了??”
“主人,我洗耳恭听。”2号说。 “地球是什么?”
“??”2号也是一脸的迷惑
“铃————”该起床了,梦醒了,但梦里地球那悲凉的诉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人类,听,地球的生命留言??
2009年,12月3日,晴。我走在上学的路上。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 三、作文升格
要求:结合自己的作文,从问题作文中任选一篇,根据讲评,重新写一篇作文,要求纠正原文的缺点,要达到二类以上作文的要求。
课后反思
一、操作方法
病文选择标准:首先,就本次作文目标而言,“病症”非常典型,其次,优缺点非常明显,作文升格空间大。
优秀作文选择标准:首先要符合本次作文目标要求,其次,符合本次作文要倡导的标准,如立意深刻,立意新颖,作文开头巧,描写生动??总之,要给学生以生动的,真实的,可操作的学习范文。
具体实施过程:
(一)、在讲评作文前一周时间内,将各班病文、优秀作文集中起来,再集备,选出典型的病文、优秀作文,以问题呈现(病文)、范文赏析(优秀作文)、作文升格(改文)形式将作文学案制作出来。 (二)、在讲评前下发给学生预习,要求:
1、结合本次作文目标,分析每篇病文,指出问题,分析原因。 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优秀作文2-3篇,就自己最喜欢的一点,做出点评。 (三)、教学过程
1、再一次明确本次作文目标,特别是本次作文的审题要求。
2、引导学生讨论“病文”,着重从本次作文目标的角度加以分析点拨,使学生明确病文的病症,以及产生的原因,讨论“治病”(作文升格)的方法。
3、分析自己的作文,根据刚才的学习,找出自己作文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4、分组交流讨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出一篇优秀作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5、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作文从病文中任选一篇作修改,纠正病文的问题,将作文升格至二至一类作文。 二、思考: 1、就教师而言,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却又是最不见成效的领域,往往下了很大功夫,但收效甚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非常值得我们探索;又我校学生基础弱,作文积极性低,怎样的作文课堂模式是适合我校学情的,也是我们在不断摸索的。
2、就学生而言,作文也一直是他们的心病,要么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要么好歹交上却文不对题,被老师判个极低的分数,评语也不认真看,讲评也不认真听,久而久之,问题永远是哪些问题,成绩永远是那个成绩,所以提高学生作文写作、修改的积极性,也是提高作文效率的必要途径。 3、本学期与集备组老师一起深入研讨学案导学,尝试制作了作文讲评学案。每次作文后,依据作文目标,将各班典型病文、优秀作文及优秀作文片断集中起来,然后再筛选,最后以“问题呈现”、“佳作欣赏”、“作文升格”的学案形式印发给学生,讲评前,学生先预习,结合作文目标找出病文的问题,再选出二到三篇自己喜欢的优秀作文并写出评语,课上展开讨论,课后作文升格,效果非常好。 4、这样的作文课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
第一,改变了过去作文课上老师一人讲,学生爱听不听的上课状况,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参与进来。
第二,运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一些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有了发言机会,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这个环节学生的发言都很精彩。 第三,这样的课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第四,通过这样讲评之后,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便觉得有可操作性了,升格作文进步明显。
第五,被选作优秀作文,对作者来说是很大的鼓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建构观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及反思
数学组 xx
关键词 建构观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笔者从多年数学课堂教学中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这个原则。下面笔者将从教学案例分析中来说明这个观点。 案例列举:抛物线的概念 对象:高二 教学过程:
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概念,同学们还记得这两种曲线的定义吗?(学生很快回答了这两种曲线的第一定义) 师:能把这两种曲线的定义统一起来吗?
生: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当0<e<1时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当e>1时的轨迹是双曲线。
师:那么当e=1时又会是什么轨迹呢(学生议论纷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e=1时的轨迹——抛物线。
接下来,教师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得出轨迹图形后,运用以前学过的求轨迹的方法,得出抛物线的方程,接着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小结,并强调注意的问题,布置作业。
学生反馈记录:
生A:(拿出作业本):老师,可不可以帮我补一补今天早上的上课内容?
师:好呀!你先说说哪个部分不太清楚? 生A:讲讲这个作业题:平面内一动点P到直线2x+3y-5=0和到点M(1,1)的距离相等,则P点的轨迹为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直线 。为什么我选C,生B说不对。
生B:她压根就没听课,一节课都在那发呆。
生A:冤枉!我一直都在认真听讲,老师讲的内容,我都记得呢。 师:你们两个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学习心得的嘛,比如说生B,你完全可以告诉生A为什么不能选C呀!
生B:我刚才教了,但她说,她是按课本上讲的定义作的,为什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_非常好(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