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 MOS管的基本特性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袁文澹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仿真工具Hspice相关语法; 2、 熟练掌握MOS管基本特性;
3、掌握使用HSPICE对MOS电路进行SPICE仿真,以得到MOS电路的I-V曲线。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熟悉Hspice仿真工具;
2、使用Hspice仿真MOS的输出特性,当VGs从0~5V变化,Vds分别从1V、2V、3V、4V和5V时的输出特性曲线;
三、实验原理
1、 N沟道增强型MOS管电路图
a) 当Vds=0时,Vgs=0的话不会有电流,即输出电流Id=0。
b) 当Vgs是小于开启电压的一个确定值,不管Vds如何变化,输出电流Id都不会改变。 c) 当Vgs是大于开启电压的一个确定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大Vds时,输出电流Id增大。但当
出现预夹断之后,再增大Vds,输出电流Id不会再变化。 2、 NMOS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第 1 页 共 5 页
微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
计算机平台:(在戴尔计算机平台、Windows XP操作系统。) 软件仿真平台:(在VMware和Hspice软件仿真平台上。) 实验步骤:
1、编写源代码。按照实验要求,在记事本上编写MOS管输出特性曲线的描述代码。并以aaa.sp文件扩展名存储文件。
2、打开Hspice软件平台,点击File中的aaa.sp一个文件。
3、编译与调试。确定源代码文件为当前工程文件,点击Complier进行文件编译。编译结果有错误或警告,则将要调试修改直至文件编译成功。
4、软件仿真运行及验证。在编译成功后,点击simulate开始仿真运行。点击Edit LL单步运行查看结果,无错误后点击Avanwaves按照程序所述对比仿真结果。 5、断点设置与仿真。…
6、仿真平台各结果信息说明.
五、实验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1、 仿真过程 1) 源代码
*Sample netlist for GSMC $对接下来的网表进行分析
.TEMP 25.0000 $温度仿真设定
.option abstol=1e-6 reltol=1e-6 post ingold $设定abstol,reltol的参数值
.lib 'gd018.l' TT $使用库文件
* --- Voltage Sources ---
vdd VDD 0 dc=1.8 $分析电压源 vgs g 0 0 $分析栅源电压 vds d 0 dc=5 $分析漏源电压 vbs b 0 dc=0 $分析衬源电压
* --- Inverter Subcircuit ---
Mnmos d g 0 b NCH W=30U L=6U $Nmos管的一些参数
* --- Transient Analysis ---
.dc vds 0 5 0.1 SWEEP vgs 1 5 1 $双参数直流扫描分析
$vds从0V~5V,仿真有效点间隔取0.1 $vgs取1V、2V、3V、4V、5V
第 2 页 共 5 页
微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print dc v(d) i(Mnmos) $输出语句。直流模式输出节点d的电平。输出Mnmos的电流
.end $结束语句。
2) 编译或调试过程 1V 编译与调试并未出错 2、 仿真结果及分析 1) 仿真结果
5V 4V 3V 2V 1V
仿真结果如上图所示,从上到下依次为Ugs 为5V、4V、3V、2V、1V, 且图中4V与5V的线在中途出现相交现象
将Ugs数值改成3V、2.5V、2V、1.5V、1V,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 3 页 共 5 页
微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3V 2.5V 2V 1.5V 1V
2) 仿真结果分析
在第一张仿真实验图中出现两线相交的情况,经分析是由于头文件gd018.L里面定义了NCH,NCH只能承受3.3V的电压,而上面第一张图也确实是当Vgs超过3.3V时才出现的错误,所以将Ugs取为1V、1.5V、2V、2.5V、3V ,输出特性曲线如第二张图片所示,没有出现相交的情况,可知输出特性曲线符合预期。
六、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第 4 页 共 5 页
微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预
夹 恒 断轨迹
击 穿 区
可变电阻区
流 区
1) 可变电阻区:
图中的虚线为预夹断轨迹,当Ugs愈大时,预夹断的Uds也愈大 2) 恒流区
当Uds> Ugs-UGS(OFF)时,各曲线近似为水平平行线,当Uds 增大时,Id仅略有增大 3) 击穿区
当Uds过大时,就会出现击穿现象,即上图右侧区域
七、实验心得
第 5 页 共 5 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微电子实验报告一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