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中华文化之灯
“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三百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如此期待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力量。三百年后,纵然中西方文化交流如火如荼,可中华文化却面临着“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窘境:图书进出口贸易10:1的逆差、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10:1的收入差距、电影贸易40.6亿的逆差??西方文化之灯在中华大地耀眼璀璨,而中华文化之灯却依然星星点点,难成燎原之势。因此,中华文化这盏灯,亟须我们去点亮。
点亮中华文化之灯,既迫在眉睫,又意义重大。历史上丝绸之路深远的精神影响启示着我们:点亮中华文化,才能提升中国的影响力;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敦促着我们点亮中华文化,才能以“软实力”强化综合国力;当下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更警示着我们:若中华文化之灯熄灭,则中华民族将陷入被西方文化同化之危险境地。点亮中华文化之灯,有利于扭转文化贸易逆差之态势,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互鉴与合作,更有利于中华民族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点亮中华文化之灯,需加强国内基础文化建设,为这盏灯加燃料。国内文化环境良好与否,是这盏灯长亮与否的关键;只有为中华文化提供肥沃的成长土壤,中华文化之灯才能点得着,亮得久。因此,需加强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宣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国人民族文化认同感。
点亮中华文化之灯,需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为这盏灯增动力。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穿摸出去,才能化春雨为甘霖,润物无声;而现实中中华文化这盏灯之所以在国际社会黯淡无光,正源于没能很好地走出去。因此,一方面,我国须通过加大对孔子学院等平台的投入,进一步与周边国家友好协商,拓展走出去的路径,减少走出去的阻力;另一方面,我国还需加强图书、电影等文化产业的本土化建设,以良好的、富有特色的面貌推动中国化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点亮中华文化之灯,需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为这盏灯添光辉。正如莱布尼茨所说,只有不同文化之间互相点亮,文化才能够取长补短,大放异彩。因此,我国不仅要通过孔子学院、国际文化节等平台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借鉴吸收国外文化之精华,更要在此基础上创新本国文化形式与内容,最终使得中华文化之灯在国际上熠熠生辉。
强中华文化之本,循“走出去”之路,促文化共赢之力,中华文化这盏灯,必将在国际文化的海洋中永亮希望之光,散发长久力量!
点亮文化之灯 传递中国名片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点亮中华文化之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