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随侯之珠,持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荆庆那样的果断,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寡人请求你多加指教。”

(六)好显人品

1. (1)碰巧,偶然(2)赠送,赠给(3)清除,去掉(4)用梯子

2. A(A项都是介词“把,拿”;B项分别是代词“琴”和助词“的”;C项分别是判断副词“是”和连词“才”;D项分别是动词“作为”和介词“替”) 3. (1) 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他弹得好坏。 (2)钟弱翁就回头说:“像这样的字画,怎么能不刻一个石碑?”

4.詹懋举身为太守,向一个地位卑微的木工学习琴艺,体现了他的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可贵精神;钟弱翁的书法水平一般却常常贬低他人,辨认不出颜真卿的书法,先是指斥,在得知实情后又令人刻石,说明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盲目崇拜的人。

【译文】【甲】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颖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他弹得好坏。詹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詹让他弹,术工就演奏了一遇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

得很好。詹很惊讶,问他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我家在西郊外,曾经看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他让我看看。我听完他的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木工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术工学琴, 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乙】钟弱翁(就是钟离权,字弱翁,奸臣)每到一地方,都喜欢贬低那里榜额上的字画,总是要把那些字画消除掉,想一些新的东西,自己拟名为他们重新书写,但是写的实在不够好,人们都饱受其害。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里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高阁楼。钟弱翁和下人就一起过去站在下面,看阁楼的榜文,榜文上写着“定惠之阁”,而旁边的题字人的名字看不清楚。钟弱翁就肆意地说榜文的缺点,还叫一个寺僧拿来梯子取下榜文来看。可他擦拭后靠近仔细一看,却发现是鲁郡公颜真卿书写的,钟弱翁就回头说:“像这样的字画,怎么能不刻一个石碑?”就命令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这当作一个笑柄。

(七)骆统传记

1. (1)侍奉,服侍(2)德行,品行(3)认为??有贤德(4)打败,攻克

2. D (①是介词,“把”;②是连词,“因为”;③是名词,“缘故”;④是连词,“所以”) 3. (1)不相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

(2)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 4.B(骆统十分孝顺,因母亲改嫁,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

【译文】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

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

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被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湍须督。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骆统年纪三十六岁,黄武七年死。

(八)东坡还宅

1. (1偿还(2)岂,难道(3)寻访,探寻(4)“值”,价钱

2. C(A项分别是“将要”和“率领”;B项分别是“老妪”和“这,指邵民瞻”;C项都是“慢慢地”;D项分别是“后来”和“在??后面”) 3. (1)难道有什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

(2)(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

4.当苏东坡知道自己买下的房子就是老妪的祖屋时,当即还给老妪,并叫来老妪的儿子,计他第二天迎接母亲回到旧居去,更没有索要房钱,由此可以看出苏东坡能理解、同情别人,对人豁达大度。(意思对即可)

【译文】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当地的读书人和官员,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邵民瞻拜东坡为师,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拄着拐杖走过长桥,游赏山水以此为乐。

邵民瞻为苏东坡买了一座房子,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东坡听后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

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什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推门进去,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留着不敢卖,一直到我。但是我儿子没出息,(把它)卖给别人了。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悲伤。(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慢慢地告诉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过来,命令他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最终也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

东坡从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购置宅院,而是借塘桥孙家的居所暂时做休憩之用。

(九)九曲亭记

1. (1)痕迹(2)游玩,游览(3)到??去(4)休息

2. B(A项中,第一个“以”,介词,因;第二个“以”,连词。用来。B项都是介词“在”。C项中,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连同,表承接关系。D项中,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指古木) 3. (1)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各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 (2)(他们)笑着说:“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

4.C(A项中,①是对废亭旁边古木的描写;②是对古木的不满之情。B项中,①是对苏轼登山时环境的描写。D项中,①②是写九曲亭位置好,适于观赏景色) 【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 (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

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暗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各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例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十)

1.①多次,屡次 ②等到 ③祸患,祸害 ④全,都 2.C(A的 ;B这 ;C代词 ;D音节助词 ) 3.(1)病在腹心,不及时除去,将成为大的祸患。

(2)第二天,裴度亲自带领洄曲投降的士卒万人,他手拿着符节慢慢进城。 4.(1)裴度恪尽职守,忠于朝廷。在讨伐蔡州一再失利、群臣要求罢兵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以平贼为己任,亲自出征。(2)裴度治民有方,以民为本,抚慰安定百姓。他下令盗贼和犯死罪的人可以依法抵罪,其余一律免除惩罚,使人民备受感动。

【参考译文】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官军讨伐蔡州,让裴度巡视行营诸军,回京后,上奏攻取的策略,符合皇帝(宪宗)的想法。当时正值各道用兵,纷争不解,朝廷内外恐慌,人们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于是讨伐蔡州多次失利,群臣争着请求罢兵,裴度上奏说:“病在腹心,不及时除去,将成为大的祸患。”进奏说:“主上担忧就是臣下的耻辱,在道义上臣已下必死之心,叛贼不投降,臣回朝无期。”皇帝为他流下眼泪。等到出行时,皇帝亲临通化门送行,赐给他通天御带,派神策军三百名骑兵做他的侍卫。裴度屯兵郾城,慰劳诸军,宣布朝廷的厚恩,将士都奋勇。

当时各道的兵马全都由宦官做监军,处置进退,裴度上奏撤销,使将领能专制兵马,号令统一,士气倍增。不久,李愬黑夜进入悬瓠城,擒获了吴济元上报。裴度派马摠先进入蔡州,第二天,裴度亲自带领洄曲投降的士卒数万人,他手拿着符节慢慢进城。抚慰安定蔡州人,下令只有盗贼、杀人犯才依法抵罪,其余一律免除,来往不限昼夜,百姓才知道人生的乐趣。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4)在线全文阅读。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3854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jsp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设备表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