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以读代讲,让语文课更精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感谢教研室领导给我这个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很荣幸能代表我们荥阳一小做这次发言,下面我就结合一小一直开展的“以读代讲”教学法,来具体谈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字一句充分体现了小学各个阶段都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原则。当代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当做主要任务。而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读、背,必须运用,即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掌握,决不能依靠繁琐的内容分析和讲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过去“满堂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正确理解以读代讲

“以读代讲”,顾名思义就是用教师的读代替过多的讲,以教师的读教会学生如何读。这里的“读”包括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读的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读”不是盲目地读、漫无目的地读,更不是一味的强调多读。在我们的教学中,虽然也都关注了学生的朗读,课堂读的形式也很多样:教师范读、指名读、角色体验式读、大声朗读、自由读、创设情境读??但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缺乏思

考。 “以读代讲”是让教学从“繁复”走向“简单”;让教学从“教师”走向“学生”。以读代讲中的“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由此,我们认为“以读代讲”是一个教学理念,不同的读法都可以此为指导来设计。

二、以读代讲在教学中的运用

“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理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见,朗读方法的选择是实现“以读代讲”的关键所在,要以读定教。

1.读要有层次

“以读代讲”,每读一遍要有一定的目的。同时,以思伴读,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初读——重视初读,把文本走几个来回。

纵观我们的课堂,学生经常出现丢字、添字、读错字、读破句的现象,连最基本的要求“正确”也难以达成,谈何“有感情”?为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教师要在“初读”这一环节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多走几个来回,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生词放到句子中读,提炼关键语句指导学生练读,教给学生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每一遍读都明确读的任务等。中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因此,范读是有必要的。(范读可以是教师自身,也可以运用录音教材,还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当教材中出现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通俗难读的片段,我们就采用领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打破难点。丰实了初读,学生在精读、品读时才能“以读代讲”,读出自己的理

解,读出自己的情感,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精读——在重点处步步为营。

精读部分,要引导学生静心地读,敏锐地捕捉到重点词句的表达作用,教会学生在读中构画思索;对句意连贯的句式或段落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教师要引领学生找到文章切入点,设置主导性问题,找到文章灵魂所在;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语句去品读语言文字,放飞他们的思维。当然学生的朗读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同时创设不同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朗读,读出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三年级上册《花钟》一课教学时,抓住第一段描写鲜花开放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原文是: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

师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换词改变原文读) 生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读:五点左右,蔷薇花开了

生读: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

这样改变原文对比读,通过强化对比的方法,使文章的精彩之处,在师生的先抑后扬的对比中彰显出来。文章读后不用讲,只读,学生就可以完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品读——读懂。

关注品读,用朗读来传递情感。朗读本身就是朗读者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但是,现实的课堂中,学生的这种再创造能力(也就是学生的语感)是需要教师来激发和培养的,需要教师唤醒学生的感知觉,主动对作品进行丰富地感知。许多优秀的文章,只要经过多读来体会其中的蕴意与美。教师的简言引见并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入的印象。更感受不到其中之美。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样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准字、词、句、段、篇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重复品味多正面、多层次的内涵和意蕴,并把文章的内蕴变本钱人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遭到美的熏陶。但是,有的学生往往会误读字音或读的节拍不当,该停顿的不停,达不到感情效果。这些效果在古诗学习中经常出现,所以教师要做好读的指点。如《咏柳》这首古诗的特点是感情丰厚、言语精练、考究节拍和韵脚。这首七言绝句诗每句四顿,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适当强调学生:这首诗押的是ao韵,要求学生先在诗句上划音步,给诗句注重音符号,然后再练习读。读入迷韵,读出感情。在重复读中体会诗的蕴意和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要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读出发现,读出思考,读出层次??

熟读——积累。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课文中习得表达方法,形成阅读技能,积累语言。朗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

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在学生熟能成诵的基础上,要求限时背诵。日积月累,学生就能积累一定的语言,在写作时也能恰当灵活运用。

2、读的形式要多样

朗读是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以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所以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但朗读时要注意方法,如果一味地齐读,就无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要通过范读、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对比度读、师生承接读、表演读等不同方法,调动学生读得积极性,提高朗读水平。就如何老师在读第九段时,去掉联想的句子,让学生发现变化,从发现中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以二年级课文《雷雨》中的一段话为例。原文: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段文字写出了雷雨来之前的情况,语言描写十分具体,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老师读黑色的句子,学生再读原文。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样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也明白了要想让句子生动、鲜活、形象就要扩句。

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时,让学生把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来,从而学会正确看待任何事物的方法。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以读代讲在线全文阅读。

以读代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38548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