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企业存货净变动额(1000亿元-1500亿元 政府购买支出(G
(8各级政府为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2000亿元 (9中央政府国防与外交支出500亿元 净出口(NX
出口:出口产品收入1500亿元 进口: 进口产品收入1000亿元 GDP=C+I+G+NX
=(1000亿+2000亿+200亿+[2000亿+(1000亿—1500亿]+(2000亿+500亿+ (1500亿—1000亿
=3200亿+1500亿+2500亿+500亿 =7700亿
2.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物价指数上升了多少,表示通货膨胀率为多少。从1997年1998年物价指数上升了(136—128/128=0.0625
那么1998年通货膨胀率为6.25% 3. 根据题意和己知条件求得:
边际储倾向MPS=△S/△Y=(500-400/(2500-2000=0. 2 因为MPC+MPS=1 所以1-c=1-MPC=MPS=0. 2 故乘数为α=1/(1-c=1/0. 2=5
因此,增加了总支出200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 200×5=1000(亿元 五.问答题
1、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制度、资源与技术。
㈠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增长取决于制度,适于经济发展的制度是实现增长的前提。最适于经济增长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是一个制度体系,它包括了多种制度。其中包括保护个人财产的产权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规范人们行为的合约制度,组织经济活动的
㈡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
⑴、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
A、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人口的增加;二是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三是劳动时间的增加。
B、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则是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一个高质量的劳动力,可以等于若干低质量的劳动力。劳动力数量的不足,可以由质量的提高来弥补。
⑵、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曾把资本的增加作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源泉。
㈢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2、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答:技术进步引起长期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即经济潜力提高。如图所示(教材P299页图12—11由于技术进步,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从LAS0向右移动为LAS1。随着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即从SAS0移动到SAS1。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引起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曲线移动至AD1。这三条曲线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Y1,Y1与新的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Yf相等,仍然是充分就业均衡,但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物价水平仍然是P0。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充分就业均衡而不引起通货膨胀。这说明从长期来看,提高经济潜力,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是至关重要的。
3、用总需求决定原理分析我国政府提出的增加内需的意义。
答:总需求在短期中对宏观经济状况的确有重要影响。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重视增加内需正说明需求成为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内需而言,如果不考虑政府支出,重要的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稳定性。它告诉我们,要刺激消费是困难的。这些年,我国八次降息,但对内需的拉动有限,居民储蓄一直增加,这说明拉动消费不容易。拉动内需的重点在于拉动投资。
第一,居民购买住房。我们要区分投资与消费的差别。我们一直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消费就是一个误区。应该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一种投资,并用刺激投资的方法推动这项投资。住房仍然是投资的热点,只要政策得当,住房可以增加内需,带动经济。
第二,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在我国经济中,私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经济的半壁江山。投资中的企业固定投资应该是以私人企业投资为主。这就要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更为开放宽松的环境。2,教材299页
西方经济学作业4 一.填空题
1,20%,5000 2,简单货币平数,货币平数3,公开市场活动4,右上方5,自然,周期性7,15% 8,周期性,需求拉上9,利润推动10,失业与通货膨胀11,繁荣,需求12,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13,政府支出与税收14,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15,货币供给量16,要不要国家干预17,出口小于进口18,国内支出19,左下方,减少,改善20,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21,溢出效应,四波效应
二.选择题
DCDCC CCACA BBBCA 三.判断题
对错错错错对对对对对错错对对错 四.计算题
1. (1M代表货币供给两。H代表基础货币,二者之间的比例就是货币乘数,用mm 表示
那么mm=M/H=5000/2000=2.5
(2当存款中有1000亿元作为现金时,现金-存款率(cu=1000/5000=0.2 即mm=M/H=Cu+1/cu+r=0.2+1/0.2+0.1=4
2.凯思斯主义认为货币量可以调节利率,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大小成正比,与利率的高
低成反比。即,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那么当某种债券收益为100元,债券价格分别为900元、1000元、1100元时,对应的利率分别是11%,10%,9%。
3.国内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取决于乘数的大小,但开放经济中的乘数要考虑到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所占的比例。开放经济中的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那么K=1/1—0.6+0.2=5/3
即当该国总需求增加10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可以通过公式△Y=K×△AE计算为167亿元
五.问答题
1、用IS—LM模型说明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的影响。 答:自发总支出变动会引起IS曲线移动,从而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就是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由IS0移到IS1,这就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Y0增加到Y1,利率从i0上升为i1 ,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IS曲从IS0移动到IS2,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Y0减少到Y2,利率的i0下降到i2,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如图所示(教材P339页图14-11
2、在不同的时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答:⑴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⑵运用:第一,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实现。增加政府支出主要是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前两者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后者可增加个人消费,刺激总需求。减税包括减少个人所得税和减少公司所得税,前者可使个人消费增加,后者可使投资增加,刺激总需求,从而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来实现。减少政府支出可减少公共工程支出、减少政府购买,从而压抑总需求,抑制投资,转移支付的减少可减少个人消费。还可通过增税,增加个人所得税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增加
3、用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说明,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有什么 影响? 答: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 ⑴国内总需求变动对均衡的 GDP 与贸易余额状况的影响: A、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 AD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就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同时也会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即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国内总需求的增加,总需 求曲线由 AD0 移动到 AD1,这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Y0 增加为 Y1。 B、国内总需求的减少,AD 线向右下方移动,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并使贸易收支状况 改善。如图所示(教材 P406 页 图 17-2) (2出口的变动对均衡 GDP 与贸易余额状况的影响: A、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 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即边际进口倾向是小于 1 的,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 B、 反之,则相反。如图所示(教材 P407 页 图 17-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重点(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