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美苏冷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5.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弋尔巴乔夫 D.叶利钦
6.“安东诺夫拿着手枪站在(临时政府)部长面前说:。我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了。”这一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D.十月革命 7.90年前,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十月革命胜利C.苏联建立 D.新中国成立
8.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是指
A.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1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报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休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翻 10.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①废除农奴制改革②领导十月革命胜利③实施新经济政策④制定苏联新宪法 A.①②B.②③1C.③④D.①④
11、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五四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2、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13.当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时,有人曾向列宁提出建议,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的提议,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产业复兴法” D.推行“玉米运动” 14、1936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A、高度集中 B、广泛民主 C、新经济 D、高度自治 15、如果要你搜索与“民族解放”相关的历史资料,你可能会舍弃 A.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B.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C.毛泽东与开国大典
1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的条件 17、请根据下列描述,列举出相应历史事件的名称。
(1)这是发生在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革命。随着严寒冬夜里的一声炮响,革命在这个国家的首都爆发并迅速取胜。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全球最辽阔的国家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事件:
(2)这时对恐怖屠杀事件的奋起反击,是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此
后,职工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事件
(3)在那个炎热的夏夜,横跨在北京西南永定河上的那座石桥,见证了中华血性男儿奋起抗击日寇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抗战由此开始。 事件: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一战后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召开了巴黎和会。操纵这次会议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法美 B.英美日 C.美法日 D.英法日 2、操纵巴黎和会的三个帝国主义大国是:
①美国 ②英国 ③德国 ④法国 ⑤日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新秩序称为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格局 C.“一超多强”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统条约。下列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C、《九国公约》D、《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哪次会议上签订了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6.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B.《四国公约》C.《五国条约》D.《九国公约》1 7.凡尔赛体系确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的地区在 ①欧洲②远东及太平洋地区③西亚④非洲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 8.1919年1月,中国代表前往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他们的身份应该是
A.殖民地代表 B.战败国代表 C.战胜国代表 D.中立国代表 9.华盛顿会议签定的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是( )
A.《凡尔赛和约》 B.《开罗宣言》 C.《九国公约》 D.《波茨坦公告》 10.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兴建公共工程 C.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 D.调整农业政策
1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以下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解决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1B核心内容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是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D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19.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你知道他所描述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D.自然灾害
20.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罗斯福新政 D.法西斯体制
2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平静期,经济迅速恢复和发
展。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消除
22、“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主要是指:A、《九国公约》的签订B、《五国公约》的签订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23.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的事件是
A.罗斯福新政 B.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4.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B.“国会纵火案”C.慕尼黑阴谋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25、《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会议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 ②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④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1937年著名画家毕加索在展出自己下面的画作时,一位德国军官问:“先生,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反讥到:“不,先生,这是你们的杰作”。这幅画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哪项暴行A、制造国会纵火案 B、 策划实施“慕尼黑阴谋”
C、 屠杀西班牙无辜居民 D、在波兰设集中营大规模屠杀犹太人 27.罗斯福新政表明,只要充分发挥国家调节作用,那么即使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的这一顽疾,至少也可减轻它的症状。“这一顽疾\是指
A.法西斯专政 B.经济危机 C.对外战争 D.世界大战 28.下列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直接相关的是 A.罗斯福新政实施B.巴黎和会召开 C.杜鲁门主义出台D.《九国公约》签订
29、“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正式以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一场给美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克服危机的“措施”是 A.领导南北战争 B.实施“新政” C.推行冷战政策 30、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波兰 B、慕尼黑阴谋 C、苏德战争爆发 D、太平洋战争爆发 3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与会各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3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 C、以工业的调整为中心 D、通过走法西斯道路克服经济危机 3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 C.整顿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34、有人说:“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他的依据是:() A.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B.实行“马歇尔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D..采取“冷战”政策 35、读下图,这一工程应兴建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1929年经济
危机爆发前 C、罗斯福新政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36.有关罗斯福新政不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为了克服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实施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中心措施是对金融业的调整D.新政对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对工业的调整 38.下列历史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B.罗斯福新政——美国摆脱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C.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D.欧共体建立——“冷战”的开始 39. 下列情景不符合1936年英、法两国生产或生活状况的有( ) A. 詹姆斯用电灯照明 B. 卡尔在电脑上写作文
C. 珍妮在学校用油印机印试卷 D. 安妮坐在汽车上用留声机播放音乐 40. 二十世纪3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表现为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德意日法西斯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美苏争霸,两大阵营严重对抗 D.中东石油争夺战愈演愈烈
41.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50页 据此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 他推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产生了哪些作用?(6分)
(3)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干预,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材料二: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1) 材料一中美国经济的复兴得益于什么改革?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并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变化的。
(3)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
43.阅读下列材料: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 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3分)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3分)
(4)新政产生了什么积极效果?(3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练习题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