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说课稿范文(共8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多媒体课件、两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奇怪的问题 1、 设问

师:上课之前,我这儿有个问题想考一考大家。问题是这样的:有人不小心把自己的手表掉进装满咖啡的杯子里。他伸手从干杯中取出手表。此时,不但他的手指没有湿,而且连手表也没有湿。问:这可能吗? 2、4人小组现实讨论。

3、请2-3个小组代表表述他们的观点。 4、简要分析

师:在大家的观念里咖啡是液体的,而杯子一般是用来装液体的,所以大家头脑里就会形象出现装有液体咖啡的杯子,大家没有想到咖啡可能是粉末状或者颗粒状。不少同学被咖啡是液体这一思维定势禁锢了,所以没答好。什么叫思维定势?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思维影响当前的思维。 二、画图

师:这时一幢有四个证发行够成的图,现在请大家根据要求进行画线。 (1)请把a正方形中的白色区域二等分 (2)请把b正方形中的白色区域三等分 (3)请把c正方形中的白色区域四等分 (4) 请把d正方形中的白色区域五等分

有简单到复杂,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点子多多——思维流畅性训练

师:大家使用过曲别针吗,大家能够说出曲别针的不同用途吗? 师:大家看看“中国思维魔王”许国泰的答案

师:运用曲别针的其实,面对困扰你的工作难题,你能想出什么新的方法吗? (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思维的变通性训练

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换种角度思考你会发现新的想法。现在我们来做站报纸的活动

(1)活动要求:想出一个办法,把一张报纸铺子啊地上。不允许把报纸剪开或撕开,也不允许把两人捆绑起来或者不许他们动。两人面对面地站在上面,却碰不到对方。 (2)活动思路:把报纸放在门口,赶上门,两份人分别站在门得两侧。 (三)跳出常规,挑战规则——思维的新颖性训练

导语:在生活中,人民常羡慕那些非常有创造力的人,认为他们一定是具备什么特别的天赋。人民不知道,生活中大多数发明创造其实来源于普通人。那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相信这个训练会给你很多启示

师:大家吃过苹果吗?吃过的举手

老师统计人数(同学很定会觉得莫名其妙)

师:好!大家都吃过苹果,那么我有一个问题,你们看到过苹果里面的五角星吗? 请看过五角星的举手(这时可以发现没有一个同学举手)。这就奇怪了大家都吃过苹果,为什么没有人看过苹果里的五角星呢?

教师让一个同学上来看平时是怎么切苹果的,(一般是竖着苹果从上往下切)。等切完了没有看到五角星。

教师:你们是这样切的吗?难怪看不到。五角星是这样切才可以看到的(教师这时将另外一个苹果拦腰切开,将五角星展示给大家)

教师借此开始引申游戏的深层意义:阐述习惯的制约作用、常识的制约作用、思维模式的制约作用。

五、学生课堂总结:学以致用——谈谈本科给你的启示

这节课大家认识到了创新思维,了解平时看问题不能被思维定势所禁锢,而应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会发现有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吊悬于天花板的两线。他们是如此的员,双手不能同时够到两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同一时间抓住两根线(利用地面上的工具,使身子甩动起来)

请谈谈本次活动带来的启示。

内容小结:训练、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回到生活中进行运用,学习贵在能迁移。学生在亲身体验后能让他们进一步总结,升华感性的认识,更能巩固活动的效果。 六、教师课堂总结

没有普通的知识当然难以解决问题,但是这些经验也同时对我们解决问题产生阻碍。要成功地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打破一些试探策略的局限,打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就是要有创新力地解决问题。

答案是多姿多彩的。很多时候它们是很简单的,知识我们有发现的心,在利用我们已知的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我们脑袋的力量,打破老想法的限制,让脑筋大转弯,我们就会豁然开朗。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就能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住院大家变得更有创造力。 篇五:心理健康说课稿 健康心理的表现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政治组的焦铭,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健康心理的表现》,选自04年劳动版《德育》第一册,下面我就从学生、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 说学生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十五六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从横向比较来看,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很多经历中考失利,大多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常被忽略的弱势群体,因而他们的心理问题要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更多发、易发、也更复杂;从纵向比较来看,从普通中学进入技术学校,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已有很大变化,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树立自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学会主动调节自己心理,将是摆在学生与我们每位老师面前的一道问题。 二、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

这本教材在传统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本次说课内容出自教材的第二课第一节,在学习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时指出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目标,第二课《培养健康的心理》就是完成这个目标所要具备的第一要素:要培养健康的心理,就要明白健康心理的表现特征,掌握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从 而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为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健康心理的表现与衡量标准

( 2)出现心理问题,学会主动调适,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

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协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

健康心理的标准,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关关键性的内容。设定这个重点的依据:只有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状态是心理健康的状态,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去追求,并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实现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调适。

4、教学难点 由理论到实践,出现心理问题 时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心理问题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就算出现了心理问题也不知道如何来调适,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 说教法

德育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要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效果才更突出。依据三个原则:启发性、主体性、思维性,我采用如下教学方式 1、 开放式教学法:指导学生课前浏览相关事例,预习课本,对书中的小问题提前分析,总结观点。 2、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典型的案 例人物中探究其心理特征、问题。

3、 讨论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 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把贯穿全课的问题分给各个小组,在集体协作中总结归纳问题答案,然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陈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体现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思想。 四、说学法

教学是一种双向行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既能使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乐在学中”,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本节课安排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观察法,通过对视频和图片的观察,从直观上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作意识,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启发,往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自学探究,然后再各小组之间交流展示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在学生讨论时,我注意指导和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有效性。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复习:我以提问的方式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通过回答问题来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1、实情导入

首先出示一组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心理问题相关数据:13亿、1600万、28.7万,全世界有近1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心理疾病患者高达1600万人,每年自杀死亡人数多达28.7万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很直观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竞争加

剧,当代人心理承载太多的负担,特别是请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凸显,如青少年犯罪、社会情感淡漠、挫折容忍力差等问题都很普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度。 2、 联系实例

观看视频,图片 心理健康的表现(衡量标准),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通过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更观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出现的问题,总结人的“健康”所应包涵的内容,如躯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能力等。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从图片和视频中获取心理健康的常识。并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

参照以上实例,并联系课本理论,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心理健康都有哪些表现特征。引出本课的重点:心理健康的表现特征 。

掌握了健康心理的的六条基本标准,并以此衡量自我后,每个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目前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我设计了一个课堂调查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简单的了解。

通过对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我简单总结了一下目前在他们的学生和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的心理问题。

自卑依赖 主要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感觉处处不如别人,常常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凡事总怕遇到困难。

胆层懦弱: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

狭隘嫉妒: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对他人的优势心怀不满。 紧张焦虑:遭受挫折后紧张烦躁,焦虑不安。 敌对冲动:情绪波动较大,遇事容易冲动。

总结后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后,引出了本节课的下一问题。 ?

? 遇到以上心理问题时,你是如何来调试自己的心态?(小组讨论) 根据各组选派代表的发言,分别记录,对踊跃发言的小组及成员进行表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

团结、协作意识。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到调试心理问题的方法。 分析:正确评价自己,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和长处。努力建立积极的自我印象,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较大的事情,为自己增加信心。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只想着自己的私利,要豁达大度,宽以待人。在平时生活中,要有勇气的承认各有所长的现实。不能把别人的优势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懂得区分行为的善恶,当遇到问题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的思考之后再做决定。和同学们或者老师发生矛盾冲突时,要能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让问题在互相理解中消除。 小结:

学生来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我再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并重申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并告诫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扰,这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期积累起来,就极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勇敢正视现实,人生的不如意不会因我们的惧怕而不存在,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我们学习、就业所必备的要素,调节好自己心态,做一个心理坚强、意志坚定、行动坚决的学生。 板书:由于本节课属于理论性较强,所以我采用的是罗列式的简单明了的板书设计方案。

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六:高中心理健康说课稿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说课辅导:意志与成才 《意志与成才》高中心理健康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执教的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上册意志篇中的“意志与成才”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会坚强意志对成才的作用,认清自身存在哪些意志薄弱的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时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具体事情处理上,经常决心大于行动,计划难以持久。在实践中,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的目标真正连在一起,导致他们不能坚持不懈地完成一些任务。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锻炼意志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认清自己身上存在的惰性,主动磨砺自己的意志. 2.掌握磨砺意志的方法,自觉磨砺。 教学重点为: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为:磨砺意志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在主体活动部分,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看名人取得成就的时间表,初步感受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

2.讲述“由于坚强意志而成才的故事”,进一步体会意志对成才的重要性; 3.通过自测,学生了解自己的意志水平;

4.师生互动,自我剖析,寻找意志薄弱的地方; 5.总结方法,指导行为。

在结束活动部分,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反思一:心理氛围创设很重要。

此外,要让学生说心里话,特别是说自己的缺点,学生一般都有些不好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在这儿,我运用了自我开放技术,首先说自己意志薄弱的地方,这样就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创设了一种轻松的谈话氛围。 反思二:生成,很重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相信,这位教育家告诉我们两点:

1.课前预设很重要,精心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课堂生成要关注,精彩的生成犹如课堂里闪光的金子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心理健康说课稿范文(共8篇)(2)在线全文阅读。

心理健康说课稿范文(共8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3937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