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力图体现的教学特色:
A、生活性 B、实践性 C、活动性D、探究性 E、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 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每个小组分若干硬纸片。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普遍现象。 4、设计一些节水措施。 5、制作CAI课件。 学生活动安排:
小组合作学习6×7 (42人)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调节氛围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1、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谈谈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上的淡水与海水的组成比例,初步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 3、播放录像。
4、学生谈谈观看后的体会。 5、教师小节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体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1、师导言:把切苹果当成是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那么人类资源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 2、游戏:
第一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为什么?(不是!)第二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四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三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八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四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十六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五次切苹果,教师切下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然后沉重得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1/16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口可以利用的总的淡水资源! 3、学生谈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的体验。 4、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 5、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四、集体讨论:水污染如何防治?
五、小记者调查行动学生汇报,通过调查的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谈谈认识。 六、在停水的日子里1、导言: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2、生汇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3、师小节过渡。
七、制定节水措施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实际出发想办法)2、制定并汇报节水措施八、总结延伸1、总结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2、设计广告语,宣传防治水污染3、演示广告语九、实践活动:
1、取一个苹果(其他水果、蔬菜也可以),称出重量。然后,把它切开,放在太阳底下晒几天,再称重量。你发现了什么?减少的主要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用试管(或透明下班杯)采集纯净水、自来水、小河浜水和大江河水(比如红旗塘、芦墟塘、嘉善塘、三店塘、茜泾塘、幸福河、伍子塘、和尚塘等)各一试管。①看水的颜色;②闻水的气味;③把试管放入试管架,观察沉淀物的多少。比较哪种水质最好,哪种水质最差?(需在教师带领下采集水样,注意安全。)3、阅读阅读材料一、二、三、四、五。
生态县——美好的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县创建生态县的原因、意义、知道创建生态我县的措施
2、 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形成对创建生态县的正确看法。 教学重点: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良好思想意识。形成对创建生态县的正确看法。
教学过程:
一、想象你希望生活在怎样的生态环境里。÷1、闭上眼睛想象。(花园、空气、噪音。垃圾、河水)2、分小组说说的设想。 3、让几个小组说说设想。
二、我们嘉善县为什么要创建生态县? 1、什么叫“生态”,什么是生态示范区? 2、说说你们的意见。 3、 观看资料。(政府的措施、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我县在创建生态县活动中的行动。 《生态县建设规划》
嘉善生态县启动建设年嘉善生态县启动建设的两个主要阶段是什么? 四大保证措施是什么?
四、生态县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生态县建设涉及到的领域。
五大生态建设工程六、谈谈你对生态县建设的看法。 江南水乡的大都市后花园这句话给的畅想。 七、课后实践:
1、出一期环保黑板报。
2、收集有关生态县建设的资料。
3、结合综合实践课进行一次对家乡环境的调查,并作好调查表的记录。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2、知道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质,必须做到的几方面。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现有的土地资源,引起学生的重视。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局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增长,建设占用,自然和人为破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近几十年减少了一半,目前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面对这越来越紧张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了解土壤的污染源。
1、在你生活着的周边环境里,土地受到了哪些污染?
2、学生举例说明。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4、这些污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的呢? (1)四人小组讨论。
(2)总结: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水体污染型、固废污染型。 三、了解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1、自学课文,思考: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每种原因所引起的后果怎样? 2、反馈。
(1)农业污染:在农业方面,什么污染最严重? 对我们人类有那些危害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污染? (2)按以上方法学习剩余的五种污染。 四、联系实际。
1、面对如此严重的土地污染,我们应怎么做呢? 2、学生各自讨论。
3、说说每个人不同的想法。
4、你觉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也造成了土地的污染? 五、小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和侵占、破坏土地的行为作斗争,共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六、实践活动。
1、去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了解本镇人均耕地占有情况、土地污染情况及其对策。 2、组织学生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劝阻你周围的人不要随手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
噪声与人类健康
教学目标:
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知道噪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知道减少噪声有那些措施。 教学重难点:噪声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美妙的乐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享受。但是,刺耳的噪声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揭题——噪声与人类健康。 2、新授
(1)噪声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它引起头痛、心慌、全身乏力、听力受损,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导致胎儿畸形。噪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公害,被称为“无形杀手”。 (2)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噪声的产生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
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称为交通噪声。其中飞机的噪声最大。
(3)工业噪声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振动而产生的嘈杂声音。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设备。
(4)建筑工地上要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夯、搅拌和运输材料设备,也会产生大量噪声,称为建筑噪声。
(5)生活噪声是街道、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剧院、体育场)以及建筑物内各种人群活动及生活设施所产生的声音。
(6)噪声的强弱大小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分贝数越小表示环境越安静。我们通常谈话的声音是30—40分贝。
当噪声超过85分贝,长期可使听力受损,超过120分贝,听力较快受损,甚至耳聋。 3、小结。
为了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必须设法制服噪声这个“都市罪犯”。我国已经颁布事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加强了噪声的管理和防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制服噪声这个“恶魔”,使我们的家园更安宁! 4、作业。
(1)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噪声的怎样产生的?
(2)调查你所在地区为减少噪声采取了哪些措施? (3)开一个讨论会,谈谈你对减少噪声的看法。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2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由题入手、指导读题:
在课前1分钟问答时,同学们一连串说出了20多位世界名人,虽然我们与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且生活的年代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且我们这样的家“只有一个。”(板书课题)听要求读题:
1、强调题目中表示事物的词语。怎么读? 2、强调表示事物数量的词语。怎么读?
3、强调表示事物数量极其有限的词语,怎么读?
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么面对养育了千千万万人类子孙,而且养育了无数伟人,名人的母亲,你想向她说些什么呢?(问候、感激、赞美)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找出中心句,由生质疑:
文中作者是怎样赞美地球的,宇航员目睹地球时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默读、出声读、同桌读、找伙伴读??)把有关语句划一划。 作者:“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时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指导读)宇航员:“我们这个地球台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你能针对这句话提出什么问题吗?看谁提得最有价值我们就带着你提的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1、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又为什么说它太容易破碎了? 2、课文是怎样说明地球的可爱及其太容易破碎了的呢?
好,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三、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参与指导。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那么现在同学们就在小组内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和学习方法,共同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好不好?
生:展开组内探究、学习,先将有关语句划出来,谈一谈、讲一讲,体会一下。 四、汇报展现,评议共进,点拨升华。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地球可爱。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出示投影)晶莹透亮:是光亮透明的意思,一般都用来形容美玉宝石、珍珠。 纱衣:本身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很美妙。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地球如同一位身披水蓝色纱衣的仙女,又如晶莹剔透的宝石一样光彩照人,美丽极了。
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是拟人的写法,说明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像儿女与母亲一般;又比喻成摇篮,摇篮是婴儿睡觉时最舒服的地方。
说明地球孕育了万物,可见她是多么和蔼可亲啊,就像是我们婴儿时睡过的摇篮,就像是生我们的母亲,所以这句话也体现了地球的可爱之处。
师:引导:事物之间有共同之处才可作比喻、比拟,想一想地球和摇篮,和母亲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个比喻恰当吗?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看一看读得是不是更好,谁来试试。
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我们就像他那样读一读。不好在哪儿,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师:接着汇报。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无私:没有私心,一心为别人着想。 慷慨:是毫不吝惜,非常大方的意思。 前文已经提到地球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甚至要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的,但地球还毫不吝惜地向人类提供着资源。这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
生: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生: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主要条件,给人类做贡献的,所以可爱。
师:地球母亲如此美丽可爱。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她的容颜,用心灵去感受她的和蔼可亲。(放资料片)师:容易破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像一叶扁舟。
是啊,我们的母亲在茫茫宇宙中就像一条小船,很弱小,资源有限,所以容易破碎。
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的面积占万分之一。人口不断膨胀,地球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越来越小,所以容易遭到破坏。
生:虽然地球无私,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枯竭:就是用尽、没了。
不加节制:没有计划,随意开采。
这句话也说明了地球容易破碎。因为如果人们没有计划,随意开采有限的资源,总有一天资源会用尽、用光。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小学一年级专题教育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