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查监督管理制度落实的职能严重脱节。一些专业部门只管制订管理制度,至于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是否被他人认真执行,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不予过问。例如,最近连续出现的能源动力公司开关放炮,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建安公司施工队割穿氧气、氮气管造成火险事故等,就是如此:制度有,规程有,但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就是没见到主管部门检查、纠正的任何“痕迹”。二是综合部门监督与专业部门、各级领导监督严重失衡。综合管理部门,例如,企业管理部、审计部、纪委等监督检查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专业管理部门和各级领导的监督检查。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情况却很严重,这使得综合部门不堪重负,顾此失彼,也就使得上下只能采用部署多,“教育”多,口头批评多的方法。同时,这种严重失衡的现象,还造成了管理实践上的一个重大“误区”:例如,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只停留在研讨上,而没有监督责任的重申和制度化,企图在不明确和强化责任,不对机制、过程、环节或方法手段做任何改变,不完善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单靠研讨、教育就能让制度得到遵守,杜绝和预防犯罪。监督检查的疲软状态长期下去,使一些人忘乎所以起来。

二、建议篇

(一)转变制度形成方式,完善制度审核机制。

这一对策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改变部门对管理制度“立项、草拟、审核、批准”四权合一的“立法”方式,有效地杜绝“违法”、“设租”、“打架”制度的产生,防止制度“缺位”,也防止制度过多过滥。

1、动议权和决定权的分离。其要点是通过“立项”来使管理制度制定工作计划

化,促使各部门在思考管理工作时,一同思考制度建设,把深化各项管理与推进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同步进行。经过“立项”,必要时经过总经理批准应当制定的管理制度,形成公司制度建设计划。只有列入计划的管理制度,才能由有关部门草拟。改变目前各部门想什么时候制定就什么时候制定;想制定什么制度,就制定什么制度;想怎样制订就怎样制订的无序状况,防止因考虑不周,而使管理制度过多过滥的现象。

2、草拟权和讨论审核权分离。其指导思想是健全和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各专业部门只负责草拟管理制度,不再自行组织讨论审核,交由第三方组织进行,其要点是:简单的管理制度由公司企管部组织审核;公司成立审定班子(由各专业专家和退居二线的长处领导组成),对专业性较强的或涉及法律法规、由企管部交由这个审定班子审定,进行“可行性”评估;重大的,涉及公司全局或职工权益的管理制度,提交公司经理办公会审定。保证其“第三方”——公正的立场,防止“违法”、“设租”、“打架”制度的产生。

3、签发权和分布权的分离。其要点是,改变当前各战线领导签发管理制度,而总经理并不知道都新制订了一些什么管理制度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发布权也一并交给了战线领导。由公司总经理签署“管理制度发布令”,来公布管理制度,即严肃了管理制度制订,有增强了管理制度的权威,还使总经理有机会对管理制度把关,掌握全貌。 (二)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针对制度“缺位”、“失修”的缺陷,结合公司管理现状和需要,2005年,公司应当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1、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管理”制度。领导履行责任是企业管理得到加强的关键,也是政令畅通的保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履行责任的管理。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化的领导“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一定要有书面化的厂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岗位职责”,不可漏人、漏责,形成“汇编”。同时,一定要有相应的领导干部年内和任内绩效成长目标。真正做到以明确的“岗位职责”,形成具体清晰的履责意识;以明确的业绩成长目标,形成具体清晰的工作压力。二是领导“问责”制度。明确了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 和业绩成长目标后,“问责”就有了具体依据和内容。公司要有书面的“问责”制度(虽然,有些专业有“问责”制,但这是个别的不是整体的,是各自为阵的,不是统一要求的)。实施“问责”要和其他行政处分规定结合起来,配起套来。不能用犯了罪因而要“绳之以法”来代替企业的“问责”,这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同时,内部行政处分是“问责”的高级阶段,不能取代日常工作的“问责”,这方面尤其应当加强。类似今年三炼钢厂频繁出现设备事故,以及能源动力公司大面积停电事故,都应该严厉地追究行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才能保证严格管理,带好队伍的落实。

2、部门履行职责的“职责管理”制度。要以预防职务犯罪和“制裁”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职能管理”为核心,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预防职务犯罪和部门不作为极为重要,一是针对最容易造成职务犯罪的管理环节,最容易产生部门不作为的管理界面,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把监督、管理和预防工作的要求、措施通过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设计、策划到具体到“细节”中,使堵塞管理漏洞成为现

实。二是针对不作为、乱作为,制定、健全“依法行政”及对“不作为、乱作为”实施追究的管理制度。

3、适应体制改革、技术进步要求的“流程管理”制度。针对许多管理制度“失修”的现状,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政府政策的变化,根据公司技术进步以及管理体制的变化,对大量日常工作中的过时管理制度,系统地组织修订和完善工作,健全各专业系统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并借此提高管理效率。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仅有明确的职责和完备的管理制度,还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许多事情是不能幻想各级领导和部门自动地遵守规章制度,自动地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必须有严格的检查监督。公司这几年“主题教育”活动一个接一个,各种“智力竞赛”一茬接一茬,“旅游学习”一波接一波,且有越演越烈之势,而以种种名义排斥监督检查、限制监督检查的现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真正让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和管理部门感受到强烈压力和硬约束、铁纪律的事物太少。后者令人担忧。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要将分离的工作,重新整合起来,即改变部门 “重制定,轻检查”的现象,实施“一贯管理”;改变领导 “重签发,轻督促”的现象,实施“第一责任者”管理;改变单纯依靠综合部门检查,而轻视专业部门自查的现象,以加重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管理制度落实监督检查的责任。二是做到个案追查、部门检查、综合抽查、领导督察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监督网络和硬约束机制,让各级领导、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公

司的的确确有一个过硬的监督机制存在,产生威慑力和震撼力。三是对检查结果只要是实事求是的,就应当严肃处理,领导要坚决支持,决不要“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最后让敢于严格管理的人或部门成为“输家”。

当然,应当加强对各种监督检查的管理。督促检查本身应当制度化,规范化,但更重要的是经常化,并使其切实能够渗透到“过程”和“细节”中,确实发挥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的重要作用。但加强对监督检查的管理决不能回到取消检查、放松管理的老路上,决不能变成领导不检查、专业部门不愿查、综合部门怕检查,进而使硬约束又变成软约束。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2)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4010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