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法测量物体重心实验报告书
试验设备名称: 实验内容:1、悬吊法;
2、称量法;
3、观察渐加荷载、突加荷载、冲击荷载、振动荷载;
试验方法:
1、悬吊法:对组合型钢悬吊两次,利用二力平衡原理,用一张A4纸图示出重心位置。对于学习过CAD绘图的同学,可以相机成像后输入到计算机内,用CAD绘图技术找出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的图形附于报告后。
2、称量法:连杆重量超出弹簧秤的称量范围,此时要称出连杆的重量,并确定其重心,就要应用理论力学中的合力矩定理。 1)首先将弹簧秤的托盘拿下,将弹簧秤调零;
2)将连杆两端分别放置在弹簧秤的中心,并将连杆侧放,支撑点对准弹簧秤的中心;
3)通过积木块,设法调整支撑点连线水平,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4)根据平衡方程:
FN1?l
FN1?FN2FN1?FN2?W,FN1?(l?xC)?FN2?xC,xC?即可得到连杆重量和重心位置。
FN1 FN2 l W xC 3、观察渐加荷载、突加荷载、冲击荷载、振动荷载:
将合适重量的物体分别缓慢放入、突然放入、从高处突然松手落入、放入有偏心块转动的电机,观察a)渐加荷载、b)突加荷载、c)冲击荷载、d)振动荷载的特点,并简单画出荷载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F F O
(a)
t
O
(b)
t
F F O
(c)
t
O
(d)
t
测量动滑动摩擦因数实验报告书
试验设备名称: 实验内容:测量摩擦角;
测量动滑动摩擦因数;
试验方法: 1、测量摩擦角:
两名同学合作,在摩擦测试仪底板上放置好摩擦块,缓慢抬升摩擦测试仪底板,使其倾角慢慢增加,增加到某一角度,物块开始下滑,记下此时摩擦测试仪底板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的倾角?;反复实验5次,求出平均值?f,此即摩擦角,并计算静摩擦因数:
f?tg?f=
2、测量动滑动摩擦因数:
1)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A:试块甲
B:倾角为φ的被测试材料
C:试块甲上的不透光档距,s1=3cm L1,L2:光电管
D:CDY-1智能计量仪
t1(或仪器上的Δt1)为计量器上显
示物块A经过光电管L1时通过路
程s1的时间,t2(或仪器上的Δt2)为显示物块A经过光电管L2时通过路程s1的时间,t4=t3+(t2-t1)/2,t3为从L1到L2的路程所需的时间。 2)实验原理:
根据以上叙述可知,物块的加速度为:a?v2?v1 t4动滑动摩擦因数计算公式推导;由下图写出y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和x方向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F?Fy?0,FN?mgcos? ?0,mgsin??FS?ma
y mg x其中动摩擦力: FS?f?FN 故动摩擦因数为:
f?tg??a gcos?x F O FN φ 3)实验数据处理:
动摩擦因数受材料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一般是某个范围内的随机数。因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此对实验数据的选择需要有一个原则,即取相对比较集中的数据,去掉离散性较大的大数和小数。然后在选取的10组数据中,计算最大值f2、最小值f1和平均值f。 则所测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取值范围为:amin?f1?f?f2。 测量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斜面倾角?=
测试 Δt1 次数 或t1 1 2 3 4 5 6 7 8 9 10 V1 Δt2 或t2 V2 Δt3 a= a= 或t3 (v2-v1)/t4 amax? amin? 动摩擦系数的平均值f=
动摩擦系数的最大值fmax= ;动摩擦系数的最小值fmin=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附:四种荷载的图形参考;另附两组摩擦因数测量的实验数据,根据测算,动摩擦因数是一个范围量,允许所测加速度值有较大范围的变化,所以大家测得的数据均可应用!
注意,本页内容为大家写实验报告的指导,并非实验报告的内容,大家可以不打印!!!!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理论力学实验报告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