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TF 02-01.00-2007
表 10 喷嘴、隔板检修
工序 代号 检修工艺 对静叶的裂纹、缺口等缺陷作修整,小缺口用圆挫修成圆角,裂纹较长的应在裂纹顶端打延长孔,出口卷边严重的应作必要的热校正,缺口较大的应进行补焊。 静叶表面凹坑、凸包及卷边的缺陷,必要时可用整形的方法处理,先仿照汽道断面形状制造垫块塞入汽B8 道内,用小铜棒或手锤垫一铜棒敲平,若难以敲平,可对静叶片适当加热(不超过700℃)(锤击时如温度下降至500℃以下时应停止锤击再进行加热) 对静叶的裂纹可焊补处理,对较大的缺口可用同样的材质的钢材焊接(焊补工艺需金属部门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经整修或焊补以后的汽道,均要用锉刀或风动砂轮修平,以减少汽道的流动阻力。 注窝中心的测量 在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工作结束后,注窝中心的测量根据现场条件选择以下方法: ①假轴法 B9 使用假轴的方法,就是将假轴做为转子放在缸内(下隔板全部就位,汽封块旋出)用专用卡杆加塞尺,或直接将百分表的表座装在假轴上,用表测量,测量时对正隔板洼窝的水平方向测量记录一次。转动90°,180°各再次侧量记录一次。 ②拉钢丝法: 使用该方法测量,低压部分洼窝中心以前、后轴承室之内油挡洼窝中心线为调整基准,高中压部分以汽封B10 定位孔作为调整基准。 如果洼窝中心超标,可进行调整。调整垂直偏差的方法是加减支承键下垫片的厚度。调整水平方向偏差可将下部径向销一侧焊补,另一侧修磨。 B11 检查隔板套和隔板中分面的接触情况。 隔板套装配间隙的测量及调整 测量隔板套上下径向销装配间隙 B12 测量隔板套支承键的膨胀间隙。 对间隙不合格的,可通过对相应处进行修刮,研磨、补焊等手段使之达到要求。 喷嘴、隔板套的组装 喷嘴、隔板套内隔板各部间隙测量调整完毕后,C1 进行组装,组装的顺序按着分解的相反顺序进行。 中分面涂以涂料,同时按要求紧中分面连接螺栓。(螺栓冷、热紧值参见附录) 25 间隙≯0.05mm。 标准见表12 左、右中心偏差 (a-b)/2≤±0.05 标准见表12 左、右中心偏差 (a-b)/2≤±0.05 检测手段 质量标准 性 质 上下径向销装配间隙: 0.06-0.08mm 支承键的膨胀间隙: 0.15-0.20mm QJ/TF 02-01.00-2007
表 11 高中压缸轴向通流间隙标准
测量部位 级数 调节级 1级 2级 高压部分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9级 进 汽 侧 叶顶A 18.35_0.5 16±0.10 16±1.4 16±1.4 16±1.4 16±1.4 17±1.4 17±1.4 17±1.4 19±1.4 叶根B 8.61_0.5 12±1.4 12±1.4 12±1.4 12±1.4 12±1.4 12±1.4 12±1.4 12±1.4 12±1.4 出 汽 侧 叶顶E 13±1.4 13±1.4 13±1.4 13±1.4 13±1.4 13±1.4 47±1.4 14±1.4 14±1.4 叶根F 9±1.4 9±1.4 9±1.4 9±1.4 9±1.4 9±1.4 42±1.4 9±1.4 9±1.4 11 高中压缸轴向通流间隙标准 级数 测量部位 1级 中压部分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进 汽 侧 叶顶A 33±1.4 39±1.4 26±1.4 27±1.4 27.5±1.4 36±1.4 叶根B 15±1.4 28±1.4 15±1.4 16±1.4 16±1.4 17±1.4 出 汽 侧 叶顶E 36±1.4 32.5±1.4 57.5±1.4 36.5±1.4 37±1.4 叶根F 18±1.4 20.5±1.4 46.5±1.4 25.5±1.4 25.5±1.4 表 12 低压缸轴向通流间隙标准
测量部位 级数 正向1级 2级 3级 4级 1#低压部分 5级 6级 反向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正向1级 2#低压部分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26
进 汽 侧 叶顶A 15.5±1.4 16.5±1.4 14.5±1.4 19.5±1.4 16.04±1.4 29.0±1.4 K=30.5±0.13 31.5±1.4 29.5±1.4 34.5±1.4 31.04±1.4 44.0±1.4 10.3±1.4 11.3±1.4 9.3±1.4 14.3±1.4 10.84±1.4 23.8 叶根B 14.5±1.4 14.5±1.4 13.5±1.4 14.5±1.4 16.5±1.4 15.5±1.4 29.5±1.4 29.5±1.4 28.5±1.4 29.5±1.4 31.5±1.4 30.5±1.4 9.3±1.4 9.3±1.4 8.3±1.4 9.3±1.4 11.3±1.4 11.3±1.4 出 汽 侧 叶顶E 28.5±1.4 31.0±1.4 40.5±1.4 13.5±1.4 16.0±1.4 25.5±1.4 33.7±1.4 36.2±1.4 45.7±1.4 叶根F 27.5±1.4 28.0±1.4 38.5±1.4 35.5±1.4 31.5±1.4 35.5±3.0 12.5±1.4 13.0±1.4 23.5±1.4 20.5±1.4 16.5±1.4 20.5±3.0 32.7±1.4 33.2±1.4 43.7±1.4 40.7±1.4 36.7±1.4 40.7±3.0 QJ/TF 02-01.00-2007
表 12 低压缸轴向通流间隙标准
测量部位 级数 2#低压部分 反向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进 汽 侧 叶顶A 32.4±0.13 36.7±1.4 34.7±1.4 39.7±1.4 36.24±1.4 49.2±1.4 叶根B 34.7±1.4 34.7±1.4 33.7±1.4 34.7±1.4 36.7±1.4 35.7±1.4 出 汽 侧 叶顶E 8.3±1.4 10.8±1.4 20.3±1.4 叶根F 7.3±1.4 7.8±1.4 18.3±1.4 15.3±1.4 11.3±1.4 15.3±1.4 表 13 汽缸内部件找中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转子 (调端) 转子 (电端) 外汽封 (调端) 内汽封 (调端) 高压进汽侧平衡环 高压排汽侧平衡环 喷嘴室 高压隔板套 汽 封 定 位 孔 部件名称 找中基准 相对找中基准的调整值(±0.05 mm) 高中压缸 同心 同心 高0.1 mm 高0.05 mm 低0.25 mm 同心 低0.25 mm 低0.13 mm 调端 电端 调端 电端 A左 b右 C下 高压内缸 外汽封 (电端) 内汽封 (电端) 中压1号隔板套 中压2号隔板套 前轴承箱挡油环 中轴承箱挡油环 转子 低0.25 mm 高0.10 mm 高0.05 mm 低0.13 mm 低0.13mm 高0.38 mm 高0.38 mm 低压缸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转子 (调端) 转子 (电端) 1号内缸 外缸内挡油环洼窝 2号 内缸 排汽 口中 心线 同心 同心 同心 调端 电端 调端 电端 同心 同心 同心 同心 27
进汽导流环 隔板套 隔板套 排汽导流环 排汽导流环 同心 QJ/TF 02-01.00-2007
表 13 汽缸内部件找中标准
序号 28 29 30 31 32 33 部件名称 2号内缸 外汽封 外汽封 间隙0.5挡油环 间隙0.5挡油环 找中基准 汽 轮 机 转 子 相对找中基准的调整值(±0.05 mm) 低0.13 高0.10 高0.10 高0.38 高0.38 调端 电端 A左 b右 C下
八 汽封和平衡环的检修 结构概述 一、高中压缸
高中压缸设有高中压进汽平衡环、高压排汽侧平衡环、前后内汽封和前后外汽封。 1、平衡环
高中压进汽平衡环和高压排汽平衡环均为两半组成,依靠支撑键搭在内缸和外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处,轴向靠一圈密封槽与内缸和外缸配合,并由定位销在顶部和底部与内缸和外缸定位。平衡环汽封圈由8段组成,并带有“T”型结构,安装在平衡环上相应的槽中,高压进汽侧汽封圈在靠近水平中分面的汽封圈上半弧段处装有止动销防止旋转,中压进汽侧汽封圈在靠近水平中分面的汽封圈上半弧段“T型槽”处装有紧定螺钉防止旋转。高压排汽侧汽封圈在靠近水平中分面的汽封圈上半弧段处装有止动销防止旋转。
每个汽封圈背面有4个片状弹簧片,其一端有通孔,螺钉穿过弹簧片拧在每一个弧段上,在螺钉头留有足够间隙以允许弹簧片移动。
高中压进汽平衡环内侧有6环汽封圈,外侧有2环汽封圈高压排汽侧平衡环有3环汽封圈。 2、内汽封
前后内汽封是与汽缸分离的独立部套,依靠水平中分面处支撑搭在外缸水平中分面上,并在底部靠定位销定位。每个汽封圈由4个弧段组成,并带有“T”型根部,安装在汽封体上相应的槽中,装在每个上半的中分面处的专用销用来防止汽封圈的转动,
每个汽封圈背面有1个片状弹簧片,其一端有通孔,螺钉穿过弹簧片拧在每一个弧段上,在螺钉头留有足够间隙以允许弹簧片移动。 3、外汽封
前后外汽封也是与汽缸分离的独立部套,通过垂直法兰靠螺栓紧固在汽缸前后端面上。汽封圈结构与内汽封结构相同。 4、隔板汽封
高中压动叶顶部汽封片均为镶片式结构,各级隔板汽封均为弧段式周向拼装汽封环。各级隔板汽封弧段依次装于汽封槽中籍弹簧片撑紧于槽底,当动静部分碰擦时弹簧片能使汽封齿退让而起减磨作用。各汽封齿同转子及动叶围带之间保持适当间隙,起密封级间蒸汽的作用。各级隔板汽封依靠上半中分面附近的两个专用销来定位。
所有汽封圈每个弧段上进汽侧均有压力供汽槽,以利用外侧和内侧的蒸汽压力差使汽封圈径向定位,汽封圈安装时应使压力供给槽面向蒸汽流动方向。 二、低压缸
1、前后端部汽封
低压缸前后端部汽封下半刚性连接在轴承箱上,与低压缸通过膨胀节连接。送汽管、漏汽管与汽封体下半采用焊接方式相连,在送汽管、漏汽管上设有膨胀节,穿过低压缸,从排汽管引出。
汽封圈结构均为同样形式,每个汽封圈都由带有“T”型叶根的弧段组成,安装在汽封体上相应的
28
QJ/TF 02-01.00-2007
槽中,装在每个上半的中分面处的专用销用来防止汽封圈的转动, 每个汽封圈背面有4个片状弹簧片,其一端有通孔,螺钉穿过弹簧片拧在每一个弧段上,在螺钉头留有足够间隙以允许弹簧片移动。 2、隔板汽封
动叶顶部汽封片与隔板汽封均为梳齿形汽封,汽封圈因直径不等分别由16、14、12、8等弧段组成。在动叶顶部汽封圈水平中分面的两侧用紧定螺钉使其与隔板套(或内缸)固定。在隔板汽封圈水平中分面附近,汽封圈的上、下半各用两个销在水平中分面两侧,距中分面很近处将汽封圈固在隔板上,以防止转动。
表 14 汽封套、平衡环检修
工序 代号 检修工艺 待缸体吊开后,拆除高中压内侧轴封和平衡环汽封体的中分面销钉和螺栓。吊出以上部件的上半部分,分A1 别作好对应标记。 检查这些部件的结合面有无泄漏痕迹,上汽封有无磨损,并作记录。 A2 拆卸高中压上缸前后外汽封垂直结合面的销子及螺栓,吊下前后汽封体。 拆卸低压缸前后汽封垂直及水平结合面的销子及A3 螺栓,吊下上半前后汽封体,检查结合面有无泄漏痕迹,上汽封有无磨损,并作记录。 转子按K值定位后,和通流间隙一起测量汽封的径向和轴向间隙。测量径向间隙时,应用螺丝刀头塞入汽B1 封块与汽封套之间的缝隙内,将汽封块固定,同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因弹性变形,造成测量误差。测量轴向间隙时,使用专用的小楔型塞尺进行测量。 待转子吊开后,吊出下半汽封体、平衡环,检查下汽封的磨损情况,并检查汽封体径向、轴向有无松动。 拆卸检查汽封块及各部件 拆除汽封环紧定螺钉或销钉,用弧形铜棒将汽封环自汽封套或隔板汽封洼窝的槽道中轻轻打出,要避免损伤疏齿及汽封环端部,因生锈打不动时,可浇入煤油或松动剂,加以松动后再向外打。 汽封块拆卸时必须校对记号,如记号不清应重新编B3 号,在汽封块侧面或端面打上表示环及位置的序号和字母。 各级汽封和弹簧片要分类放好,以免混淆。 用砂布、碎砂轮片、钢丝刷等工具清理汽封块、弹簧片、汽封槽和其它零件。 检查汽封块、汽封体、平衡环 检查各部件水平中分面的螺栓和销钉。 B4 测量调整洼窝中心(参阅《喷咀、隔板的检修》) 标准见表13 29 标准值见表15 汽封块与汽封槽轴向间隙:高压0.4±0.1mm 中压0.5±0.1mm 应无裂纹卷曲等现象,弹簧片的弹性良好,无裂纹,各装配处光滑无毛刺。 转子按K值定位,见 表 10 喷嘴、隔板检 修 检测手段 质量标准 性 质 B2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哈汽NZK600型汽轮机的检修规程(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